||
沉默的榕城
福州又称榕城。宋代福州太守张伯玉曾号召市民广植榕树,以改善城市环境,这一举措使得榕树在福州广泛分布,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风貌。因此福州有“榕城”之美誉。
公元前202年,无诸在屏山东南麓冶山一带筑城建都,称为“冶城”,为福州建城之始,距今约2200多年。当然福州建城时间与中原的一些古城相比要短得多。
福州建城初期,实际上属于蛮荒之地,到了唐末天佑年间,五代十国时 才有闽国的存在,闽国的第一代闽王王审知治闽期间,福州有较大发展,并逐渐形成一个国际商贸港口。
到了宋朝是福建历史的黄金时代,经济大规模增长。文化上,教育发达兴盛,书院林立,学者辈出。宋人屡有作诗称颂福州文教之兴盛者,如“路逢十客九青青衿”,“巷南巷北读书声”,可见文风之盛。
宋朝时期,福州一共出进士2247名,在城市中排名第二(仅次于莆田)。
宋朝以后,历经明、清、民国,直到现在,福州的文化教育仍然十分发达。
下面我侧重谈谈闽都深厚的文化内涵。
闽都文风鼎盛,博大精深、底蕴深厚,包括:昙石山文化、佛教文化、三坊七巷文化、安泰河文化、烟台山文化、船政文化、摩崖题刻文化、寿山石文化、花灯文化、根雕文化、饮食文化、茶文化、温泉文化、金鱼文化……这些文化铸就了闽都的辉煌历史。下面对这些文化略作简介。
昙石山文化:昙石山文化距今4000年—5500年,是福建古文化的摇篮和先秦闽族的发源地,它的出现,惊现了不为人知的先秦闽族文化。
佛教文化:福州佛教在晋朝已开始流传。福州最早的寺庙是绍因寺,至五代时已有“东南佛国”之称。宋末元初,福州府统辖的各县佛教寺庙有1500多座。福州佛教高僧辈出,古代的有懒安、怀海、义存、神晏、如然……近现代的有虚云、圆瑛、妙莲、古月、振光、明旸……如今,福州还有大小寺庙数百座,仍然香火缭绕,不愧为佛教之城。随着福州人大量迁居国外,福州的各种宗教活动也在当地兴盛起来,如在纽约闹市区出现了众多的福州宗教活动,推动了纽约市华埠宗教场所的兴起。
三坊七巷文化:三坊七巷文化博大精深,充分体现闽都文化的内涵,构成了闽都文化的底蕴与核心。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曾以最高公众票数入选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成为福州的城市名片。
清末举人王国端有诗句描述三坊七巷南后街的繁华景象:“正阳门外琉璃厂,衣锦坊前南后街。”将南后街比作当时北京的琉璃厂,足见当时街市的繁荣。
三坊七巷厚重的文化底蕴不仅仅体现在石板深巷,黛瓦白墙,精致的雕饰。镂空的门窗……古建筑的魅力,更令人赞叹不已是在不足半平方公里的街区内,产生了大量的重要人物,许多精英在历史舞台上风起云涌,特别是在近现代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人们说“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并不为过。
这是一个非常特殊而又让人匪夷所思的地方,历史上著名人物达260余人(不包括在世的)。三坊七巷及第进士150人、举人300人、状元2人、榜眼2人。毗连的大宅内,钟鸣鼎食之家,户户相连;父子孙几世蝉联,比比皆是。陈承裘家六子科甲,其长子陈宝琛是清代末帝溥仪的老师。和帝师陈宝琛家一样的世代科甲还有宋代林元奇家一门九进士,明代陈一元家一门七进士,清代叶观国家七子科甲,郭阶三家五子登科等等。
仅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发挥了重要的、甚至影响全国的人物就有:林则徐、沈葆桢、林旭、林觉民、严复、林纾、陈宝琛、陈衍、郑孝胥、刘冠雄、罗丰禄、陈箓、高鲁、冰心、林徽因、邓拓……
安泰河文化:清朝时安泰河两岸酒市歌楼林立,热闹非凡,欢声笑语不断。每当夜幕降临,河面上船只穿梭往来,灯笼高挂,照亮了河面和水中的倒影。两岸的建筑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美丽,与河面的倒影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卷。安泰河上的夜景便显得格外迷人。
安泰河的夜景曾经与南京的秦淮河夜景相媲美。可惜现在已倘然无存。
烟台山文化:福州烟台山,作为福州近代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其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文化的精髓,特别是欧式建筑和民国建筑,更是成为了这片历史风貌区的独特亮点。
烟台山在巅峰时期,矗立着来自17个国家的领事馆(或代办处)、数十家洋行、8座教堂、3家医院、11所学校及百余座公馆,这些建筑中包含了大量的欧式建筑。同时,烟台山也拥有许多民国时期的建筑,这些建筑在风格上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又融入了西方的设计理念。
船政文化:船政文化是中国近代史上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船政开启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船政学堂是中国学校以西方现代科学知识教育学生的开始,是我国近代海军摇篮。船政文化还孕育了诸多仁人志士及其先进思想,它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船政学堂培养出大量优秀人才,如严复、邓世昌、詹天佑、萨镇冰、魏瀚、陈季同、刘步蟾、林永升、林泰曾、叶祖珪等等。
摩崖题刻文化:福州州多山,在鼓山、乌石山、于山等处都有摩崖题刻。福州最早摩崖题刻是唐开元十年(722年),刻于乌石山的李阳冰篆书《般若台记》。 散见于各景点的历代摩崖题刻逾2000段,以鼓山的摩崖题刻最为集中,有“天然碑林”之称,被誉为我国东南书法艺术宝库。
寿山石雕刻文化:寿山石雕具有“上伴帝王将相(清代皇帝均用寿山石制宝玺),中及文人雅士,下亲庶民百姓”之艺术魅力。工艺品巧夺天工,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构思独特的国宝级珍品,深受国内外鉴赏收藏家的好评,其工艺品常被作为礼品赠送给外国国家元首和世界知名人士。
花灯文化:福州南后街的花灯文化始于宋代,盛于明清,具有千年的传承历史。
在福州方言中,“灯”与“丁”谐音,送灯寓意着“添丁”,因此送花灯也成为了福州的一种传统习俗,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花灯品种繁多,包括八角灯、球灯、西瓜灯、宫灯、走马灯等各种造型。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前后20天,福州南后街都会举办盛大的灯会,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当地有句俗语:“前街买买蚶,后街看看灯。”福州的小孩,每当回忆小的时候,都会想到元宵节晚上大人牵着手在南后街赏灯、买灯的情景。
古代诗人曾描写了福州灯市的盛况:“春光艳胜百花芳,元夕纷华盛福唐,银烛烧空排丽景,鳌山处处现祥光。”第二句诗中的“福唐”就是指当时的福州城,确切地说就是福州南后街的灯市。
根雕文化。根雕是福州名闻遐迩的特艺之一。“中国根雕看福建,福建根雕看福州”,福州是根艺的故乡。福州根材资源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再加上人才济济,创作实力雄厚,福州成为八闽根艺的龙头。不少人近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工艺美术家”的荣誉称号。屠一道先生的作品早就摆进了人民大会堂,成了国宝级的名作。
饮食文化:
食谈美食首先应该谈闽菜。闽菜是我国八大名菜之一,闽菜有“福州菜香飘四海,食文化千古流传”之称。
闽菜刀工灵巧高明,素有切丝如发,片薄如纸的美誉,有五大代表菜:佛跳墙、鸡汤氽海蚌、淡糟香螺片、荔枝肉、醉糟鸡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菜。其中佛跳墙是第一国菜,曾招待过英国前女王伊丽莎白、美国前总统里根、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等,都对其赞誉有加。
其实福州饮食最有名的还是风味小吃。福州风味小吃影响最广,笔者将详细介绍一下。
福州是我国四大风味小吃城市之首(其余是广州、成都、上海),外地人到福州第一感觉就是小吃店很多,星罗棋布,像蜘蛛网一样,布满大街小巷,鱼丸店、锅边糊店、扁肉燕店、馄饨面食店和“粿店”等,相距不过十几米,或几十米而已。
福州的小吃品种之多,在全国是罕见的。福州小吃制作精细,品种多样,如扁肉燕的燕皮、鱼丸,鼎边糊、芋泥等,外地人很难知道其中制作的奥妙;其次是小吃与百姓生活贴近,许多小吃寻常家庭都能制作。而且许多小吃融入到家庭三餐中,特别是早餐。
达明路的美食一条街,它不单纯是福州的美食,还有外省的一些美食,饕客们一定都很熟悉。对于吃货而言“达明路”简直就是美食天堂。沿街的餐馆、小店琳琅满目,到了夜晚更是宵夜美食一条街,夜猫子的觅食好去处。
难怪有的外地人到福州旅游,吃了福州多样的风味小吃后,赞不绝口,甚至不想回家,想多留几天,多享受享受口福。
谈起福州风味小吃,就会令我垂涎欲滴。也让我想起2002年9月回福州参加母校福三中60周年校庆时,几位同学请本人到安泰楼吃福州小吃的情景,安太楼是福州风味小吃最集中的店。落座后,环视店堂,果然名不虚传,我数了一下,共有16大类约200种小吃点的名称依次写在一长溜的竹子挂牌上。琳琅满目,任你挑选。我经常到过北京、广州、成都、上海、武汉等当地久负盛名的风味小吃店光顾过,虽然小吃也不少,但远不如安泰楼的品种多。
福州有多少风味小吃呢!很难说全,笔者个人回忆就有一下品种:永和鱼丸、肉丸、同利肉燕、鼎边糊(锅边糊)、捞化、虾酥、蛎饼、光饼、征东饼、绿豆饼、红豆饼、芋头饼、油煎饼、葱肉饼、菜头饼、鸡蛋豆芽饼、春卷、炒米粉、炒兴化粉、五炒粉、拌粉干、芋泥、拌面、福州卤面、福州线面、福州咸时、千页糕、马蹄糕、梗米粿、艾草粿、油炸桧(油条)、芋粿、红糖粿、白糖粿、白粿、菜头粿(萝卜糕)、菠菠粿(清明粿)、九重粿 、肉松,礼饼、猪油糕、花生糕、雪片糕、云片糕、八果年糕、芝麻棒、肉包、蹄包、元宵、糖粥、花生汤、鸭面、鸭血、牛杂、酱鸭、肉松、礼饼。约有50钟。
福州还形成许多传统小吃,如耳聋伯元宵、阿焕鸭面、唯我锅边、木金肉丸、洪山桥光饼、龙岭五炒粉、信义葱肉饼、味和元宵丸、碧兰亭蛎饼、依幼鱼丸、同利肉燕、高家益菜头饼、没牙花生汤、依土捞化、吴忠牛杂、鼎日有肉松,谢万丰礼饼、观我颐猪油糕、味美轩花生糕、可然亭肉包、开化寺蹄包、苏苏酱鸭、美且有雪片糕等等。
茶文化:福州茶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地方特色。福州人种茶、制茶、饮茶的历史已经持续了两千多年。
福州地区盛产多种优质茶叶,其中,茉莉花茶是福州的特产,以其独特的花香和茶香融为一体而备受喜爱。
福州地区保存着众多与茶文化相关的遗迹和文物,如水晶山茶园遗址、记茶事石碑等。这些遗迹和文物见证了福州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
如今,无论是单位还是家庭都备有饮茶的器具,有的人在郊游或外出时,在背包或行李袋里也装上茶具,以便随时饮用。
温泉文化:福州是中国三大温泉都市之首,难能可贵的是位于市区中心 ,整个东半城遍布温泉。福州温泉从晋代就已开发利用,自古享有“闽中温泉甲天下”之誉。福州温泉具有分布广、储量大、埋藏浅、水温高、水质优五大特点,有利于健康,素有“金汤”之美誉。福州人把“洗金汤”视为享受,把澡堂作为休闲的好去处,他们把泡温泉叫烫汤,劳作之余,到澡堂里去“烫一烫”,是福州人有福的内涵之一。老福州烫汤的本领十分高强,能在60多摄氏度的汤池里烫上十几二十分钟,烫得全身发红、冒汗。由于温泉在城里,泡温泉跟串门一样方便,从澡堂出来,趿拉着拖鞋就到了家,头发还湿着里。回想在念初中时,我经常和长辈一起去洗汤,去的是东门外的万安泉、六一泉两个澡堂,这是福州普通市民常去的汤池店。汤池店备有茶点,大人躺在藤躺椅上边品茗茉莉花茶,边神聊,其乐无穷。
金鱼文化:金鱼只是观赏鱼,但福州人把它变成高雅的文化,使福州金鱼深受国内外爱好者追捧,获得“世界金鱼看中国,中国金鱼看福州”的美誉。我国福州、京津、苏杭、广州四大金鱼产区中,福州名列首位,与北京金鱼、杭州金鱼共同列入中国金鱼三大流派。300多年的养殖历史,80多个品种,真是用心良苦。近年来,通过运用高新技术,培育出一批具有丰富色彩与优美体态的奇、特、精品种,屡获国内外大奖。
上述文化孕育产生了福州大量人才,为厚重的闽都文化增光添彩。
福州自古读书蔚然成风,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生动表达了福州人好学的情景。故有“文儒之乡”、海滨邹鲁”美称。
到了近代,福州出现的名人剧增。这一时期,由于福州成为五口通商后,社会环境起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促使福州人才井喷式出现。
近代福州知识分子,屡屡在某领域做出重大贡献。下面笔者把近现代成为“中国第一人”或在某领域做出开创性成就的部分福州人物列出名单如下(按笔画顺序):
鉴赏奇人——王世襄 、党内才子——邓拓、 昆虫之父——刘崇乐 、世纪老人——冰心 、破译专家——池步洲、 闽都才子——何振岱、 虎穴忠魂——吴石、 仁心妙手——吴孟超、 围棋宗师——吴清源 、教育先驱——张亨嘉 、天文大家——张钰哲、 著名导演——陈怀凯、 外交前辈——陈季同 、末代帝师——陈宝琛 、一代宗师——陈岱孙、海军宿将——陈绍宽 、同光诗人——陈衍、 数学巨星——陈景润、 船政之父——沈葆桢、 西学泰斗——严复、 惊世才女——庐隐、 清史翘楚——郑天挺、 鸟类之父——郑作新、 北梅南奏——郑奕奏、 文化巨匠——郑振铎、 报界人杰——林白水、 民族英雄——林则徐、 维新人士——林旭、 建筑大师——林同炎 、译林鼻祖——林纾、 世界巨富——林绍良 、共和先驱——林觉民 、工人先锋——林祥谦 、数学大师——林家翘、 寿雕大师——林清卿、国府主席——林森 、一代才女——林徽因 、龙华烈士——胡也频、一代儒将——郭化若、 商界巨头——郭鹤年 、化工巨子——侯德榜、 科普铁人——高士其、 一生编辑——高梦旦、天文先驱——高鲁、 佛教领袖——圆瑛、 楹联先驱——梁章钜 、爱国侨领——黄乃裳 、教书育人——萨本栋、 海军耆宿——萨镇冰 、闽中才女——薛绍徽。上述名单是笔者整理的,不一定全面,仅供参考。
从上述简介可以看出福州的近现代著名人物,以科技专家和学者为主,从事军政领导的人物较少。这或许与福州人的性格有关。我曾经写了一篇“福州人的性格”的文章,专门谈了福州人的性格。这里再简单的谈一谈。
福州人的性格具有双重性。一是面向海洋,勇于冒风险、易于接受新生事物,敢于开拓,体现了福州人勇于面对世界的开放和大度包容性格;二是福州处于多山的盆地中,与外地隔绝,很少受到战乱和政治权力斗争的影响,加上物产丰富,生活条件好,在舒适的环境中,形成勤奋好学、求稳怕乱、安于现状、谨微慎小、不爱张扬等性格。
海洋文化和盆地意识兼有,不过还是以盆地意识为主。
正是由于上述的主流性格,福州人造就了大量的专家、学者式人物。反观在政界、军界、商界的人才则是寥寥无几。
福州的知识分子也并不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文人墨客。有不少知识分子,关心政治,爱国忧民,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己任,他们充满血性和刚烈性。比如抗倭名将张经、台湾总兵甘国宝、维新人士林旭、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革命青年翁良毓、共产党员方尔灏,工人先锋林祥谦、报界人杰林白水、龙华烈士胡也频、虎穴忠魂吴石等等,都是在敌人屠刀下英勇牺牲。
福州人缺乏敢想敢干的人才,缺乏有魄力、有开拓精神的人才,缺乏有胆略的人才。但在福州的历史中出过这样的人才,如林则徐、黄乃裳等,可惜这样人物太少了,只是凤毛麟角而已。
林则徐,他是我国近代民族英雄,是放眼看世界第一人。他敢于在虎门焚烧英国进口的鸦片,惊动了整个世界。宇宙的一颗行星命名为林则徐星;在寸土寸金的纽约的曼哈顿矗立了3.2米的林则徐全身铜像;英国社会称他是伟人中的伟人。英国蜡人馆(杜莎夫人蜡像馆)塑造了林则徐的蜡像;他多才多艺,他的楷书被认为是清朝第一人。他的诗词虽然不多,但非常有气魄,如“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青”、“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等名句,这些诗的气魄可以与李白、毛泽东的诗相匹比。应该说林则徐不仅仅是我国近代伟大民族英雄,而且是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他的事迹大家多有耳闻,就不详细介绍。
黄乃裳。可能大家不太听说过,比较陌生。黄乃裳是中国清末民初的华侨领袖、民主革命家、教育家。
他积极参与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失败后,他对清王朝彻底失望,产生了革命的思想。1900年至1904年间,他率领1000多名福州籍贫苦农民到马来亚沙捞越垦殖,开创了诗巫“新福州”,为当地福州族群的繁衍做出了重要贡献。后人为纪念他的功绩,在马来西亚沙捞越的诗巫市设立了一条“黄乃裳街”,并建立了黄乃裳中学和塑像。在此期间,黄乃裳积极参与辛亥革命的宣传和组织工作,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做出了贡献。他还是老同盟会会员,曾受到孙中山的指引和支持。
他创办了福建第一张报子——《福报》。它是一张宣传变法维新的政治性报纸,在福建新闻事业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黄乃裳事迹和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视为华侨领袖的楷模和民主革命的先驱和坚强斗士,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在福州近代大量著名人物中,笔者最钦佩只有这两人。因为他们是敢想敢干、开拓进取,有魄力、有胆略的人,福州缺的就是这样人才。
笔者认为,学校的教育,除让学生学好功课外,是否应多灌输些开拓进取、敢想敢干、阳刚之气、高瞻远瞩等思想;多培养些奇思妙想的人才,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福州急需这样的人才。
福州还有许多地方特色的文化,如“福州三宝”(脱胎漆器、纸伞,角梳);“榕城三绝”(漆画、寿山石雕和软木画)等,无一不体现福州人鬼斧神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还有更多的文化现象,如诗钟的发源地、翻译家的故乡(以严复、林纾为代表,特别要提一下薛绍徽,她是我国第一位女翻译家)、散文故乡(著名散文作家有冰心、庐隐、林徽因、郑振铎、胡也频、林庚、梁遇春、陈章武、黄文山、邓拓等)、天文家摇篮(著名天文学家有高鲁、张钰哲、王绶官、陈建生、陈遵妫、陈彪等)、近代海军摇篮(著名的海军将领有萨镇冰、刘冠雄、林保怿、李鼎新、黄钟英、蓝建枢、杜锡珪、杨树庄、陈绍宽等)、文学上的“闽派批评”,闽剧、福州评话、伬唱、十番等等,也都凸显闽都文化的特色。
最后该谈谈沉默的榕城这个话题了。
以上笔者主要介绍了福州优越的自然环境和闽都厚重的文化内容,应该说福州是个文化厚重,环境优美,适合于人们居住的城市,在全国城市排名中,排在前面,应该说是毫无问题得。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一些网络、手机微信中所看到有关城市居住舒适度、宜居城市、最具魅力的城市、最美的城市等名目繁多的排列里,前10名甚至20名中,从来就没见到“福州”两个字。而厦门倒上了榜。当然,手机上的微信等媒体都是个人见解,有偏见,我们可以不理会它。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福州人自认为是个宜居城市,是有福之州,七溜八溜不离福州……既然条件怎么优越,为何人家没看上你呢!
福州不被别人看好,我个人认为既有本身优势不如别的城市,也有宣传不够,所谓比较低调造成的,以至于养在深闺人不识。
笔者认为福州社会经济建设方面,虽然取得骄人成就,但还不是十全十美。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经济实力和发展力度还不够,这是最核心问题。
在这种形势下,福州不要过于热衷宣传成就,适当的宣传就可以了,应该集中力量、全力以赴,把经济建设做强做大。
福州人低调,我们仍然保持低调,要韬光养晦,仍然保持沉默。不要张扬,福州还没实力张扬,再苦干若干年以上,也许会与其它城市可以一比上下。
相信以福州优越的条件,福州人的智慧,上下一致,埋头苦干,让福州人民生活的更加幸福。福州人讲实际,不爱张扬,没必要和其他城市争个上下,图个虚名又有啥用,还不如继续保持沉默,有什么不好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7: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