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而尚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xd 闲话理论生物学

博文

proximate cause 和 ultimate cause: 近因,远因,终极因?

已有 14996 次阅读 2012-5-20 06:16 |个人分类:uncategorized|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生物学, cause, ultimate, proximate

Proximate cause 和 ultimate cause,字面上可译为“近因”和“终极因”,最近带实验课的时候才接触到。其实当年自己也学过相关的概念,但没有记住这两个名词。

在生物学中谈到某个性状出现的原因时,“近因”一般指此时此刻环境、生理、生化等层次上的直接原因。例如问,亲鸟为什么给幼鸟喂食?这时可以回答:因为幼鸟张着大嘴(喙)并且发出讨食的叫声,而且幼鸟的嘴有鲜黄色的边缘,这些信号都通过亲鸟的视觉和听觉对其大脑造成了刺激,促使其作出了喂食的决定。当然,还可以辅之以更多的生理学和神经学上的细节。

而后者,也就是“终极因”,一般指该性状在其进化历史上的选择优势。比如在上例当中,其“终极因”可以这样解释:那些对幼鸟的这些刺激不产生喂食反应的个体,其后代成活率相对较小,而能够保持喂食行为的个体,其后代成活率相对较高,并且也遗传了该行为。因此在进化的历程中,具有喂食行为的个体占了上风,并最终被保留了下来。

话到这里还没完。较真的同学可能会问:“一个性状,比如这个喂食行为,到底如何进化出来的呢?上面这个解释明显还不够‘终极’嘛!”

这个问题很要命,但又表述得不太恰当。要我说,其实没有什么东西是“进化出来”的。通常我们所提到的“进化”,都只是用来解释某个性状为什么能被保留,或者为什么会被淘汰,而并不能解释它是如何从无到有出现的。一个新性状的出现,说到底应该是遗传学以及发育学的问题,有时候还涉及到生物个体(或基因/基因组)之间、以及个体与环境(遗传物质与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往往并非一个线性过程,而且每一个性状可能都有各不相同的起源,现在还无法用一个既普适、又准确的理论来概括。

而这些遗传及发育层面上的过程,最终还是要符合更底层的物理、化学规律。不符合理化规律的“性状”,是不会“进化出来”的。即使短暂出现,也不能作为一个稳态而维持,匡论接受进化力量的塑造和筛选。

有人认为,只有走入这些更底层的物理学以及化学过程,才谈得上所谓的“终极因”。我认为,系统动力学中的“稳态”这一概念,就是搭在物理世界与生命世界之间的一座桥梁,可以作为奠基在进化解释之下的、进一步的原因。

当然了,也许没有什么是“终极”的原因。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总会不停地进步,也就总会从一个层面上的“终极因”,跳往下一个层面上的“终极因”。从这个意义上讲,在生物学中,将ultimate cause译为“远因”即可,而目前也确实是这么翻译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1781-572926.html

上一篇:A game between an individual and a population: rationale
下一篇:备份 p32 p53 癌 Warburg effect 癌组织研究中的非线性思维
收藏 IP: 95.83.225.*| 热度|

1 魏玉保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1: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