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语
多数果实的成熟期较短,为满足非产区消费者的需求,水果的低温贮藏和冷链物流运输是产业链中的不二之选。然而柿果实为冷敏性果实,低温贮藏期间易软化,不利于运输。而且多数主栽柿品种为涩柿,需经采后脱涩处理方可食用。然而经高浓度 CO2 脱涩处理的柿果实,同样会出现过度软化的现象。产业中常利用 1-MCP 处理采后柿果实,以维持果实硬度。近期,西班牙学者分析了采前喷施 1-MCP 对柿果实采后低温贮藏期间硬度的维持效果,发现成效显著。不过,采前喷施 1-MCP 对柿果实涩味的影响效应未在其研究范围内。
研究内容
‘Rojo Brillante’是地中海地区的主栽柿品种。针对不同的产业需求,‘Rojo Brillante’的栽培管理中也有不同的处理措施。
在生产季前期,通常进行采前乙烯利处理来加速果实成熟进程,从而加快上市时间。但经乙烯利处理的果实成熟软化加快,导致采收期和市场销售期短。对此,Vilhena 等在‘Rojo Brillante’果实经乙烯利处理 (10月5日) 后的第1天 (Pre-MCP-1d)、7天 (Pre-MCP-7d) 和10天 (Pre-MCP-10d),分别对其喷施 12 g/L 1-MCP。在最后一次喷施 1-MCP 后的第1天 (10月16日) 进行第1次采摘,其后的第2次和第3次采摘日期分别是10月30日和11月10日。监测不同处理组中果实硬度变化,结果显示:相较于未喷施 1-MCP 的对照组,经采前喷施 1-MCP 的处理组中果实硬度下降趋势均显著延缓,采收期均显著延长;即使不经过采后 1-MCP 处理,采前喷施 1-MCP 的处理组中果实硬度在销售后期 (3 ℃ 3天 + 20 ℃ 6天) 仍高于 20 N。其中以乙烯利处理后第1天 (Pre-MCP-1d) 喷施 1-MCP 的效果最好 (图1)。
图1. 不同处理组中‘Rojo Brillante’果实在采收期和销售后期 (3 ℃ 3天 + 20 ℃ 6天) 的图片拍摄。
在生产季后期,通常进行 GA 采前处理以延缓果实的成熟进程,进而延长‘Rojo Brillante’果实的采后贮藏期。研究同样针对这一产业需求,分析了采前喷施 1-MCP 对果实硬度变化的影响效应。‘Rojo Brillante’果实喷施 GA 一次 (9月25日,GA1) 或者两次 (9月25日和10月15日,GA2) 后,于采摘前3天 (11月16日采摘 GA1,11月23日采摘 GA2) 喷施 22 g/L 1-MCP (GA + pre-MCP)。同时设置不经 1-MCP (GA) 和经采后 1-MCP 处理 (GA + post-MCP) 的对照组。监测不同处理组中果实硬度变化,结果显示:GA1 和 GA2 的果实硬度在低温贮藏40天后均降为 0 N 左右,而结合采前和采后 1-MCP 处理的果实硬度在贮藏60天后仍高于 30 N;并且,转货架5天后 (0 ℃ 60天,20 ℃ 5天),相较于 GA 组,GA + pre-MCP 和 GA + post-MCP 处理均可极好地维持果实硬度 (图2)。
图2. 不同处理组中‘Rojo Brillante’果实在采收期和低温贮藏期的图片拍摄。
基于本研究结果,1-MCP 处理通过延缓‘Rojo Brillante’果实的硬度下降可有效延长其采收期、销售期和贮藏期。然而,相较于‘Rojo Brillante’果实经高浓度 CO2 脱涩处理后仍可维持较高硬度的特性,多数涩柿品种果实经高浓度 CO2 脱涩处理后会过度软化,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限制了产业发展。目前,鲜有研究分析采前 1-MCP 结合高浓度 CO2 脱涩处理对果实硬度变化的影响效应。本课题分析了采后 1-MCP 结合高浓度 CO2 处理对柿果实脱涩和硬度维持的效果,发现该组合处理可使柿果实脱涩保脆,进而分析了其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本课题组以涩柿‘镜面柿’为材料,发现采后高浓度 CO2 脱涩处理会加速‘镜面柿’果实软化,而高浓度 CO2 + 1-MCP 混合处理可以使果实脱涩的同时保脆。利用这些特殊材料,通过转录组分析及一系列分子实验,鉴定了控制柿果实软化的关键候选基因,为后期定向改良柿品种提供了靶标。研究发现,柿果实成熟受乙烯和脱落酸调控。成熟过程中,乙烯和脱落酸的合成同时受到共同的和特异的调控因子影响:RNA 结合蛋白 DkRBM24-1 是乙烯和脱落酸合成的共同调控因子,通过结合 DkACS1 和 DkNCED2+3' mRNA 的 3'UTR 序列以增强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受 DkMAPKKK1 磷酸化的 DkbHLH11 则可能是脱落酸合成的特异调控因子。基于这些发现,对共同调节因子 DkRBM24-1 进行基因改造和/或育种选择可能产生低乙烯和脱落酸的柿果实,从而提高柿的耐贮性和品质。
图3. 柿果实成熟/脱涩过程中乙烯和脱落酸代谢的调控网络示意图[1]。
参考文献:
1. Wu et al. Convergent and divergent regulations of ethylene and abscisic acid biosynthesis during persimmon fruit postharvest ripening. 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 191 (2022) 111977.
原文出自 Horticulturae 期刊
Vilhena, N.Q.; Gil, R.; Vendrell, M.; Salvador, A. Effect of Preharvest 1-MCP Treatment on the Flesh Firmness of 'Rojo Brillante' Persimmon. Horticulturae 2022, 8, 350.
撰稿人:殷学仁
专栏简介
“晓果仁”专栏由 Horticulturae 期刊编委殷学仁教授 (浙江大学) 主持。该专栏旨在对 Horticulturae 期刊的典型论文进行点评与推荐,同时关注果树研究的最新进展。
专栏编辑
殷学仁 教授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优秀青年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公益性 (农业) 行业专项 (课题)、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973计划 (子课题)、863计划 (子课题)、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基金项目。
研究兴趣:果实发育与品质、果实采后生物学与技术、果树与环境响应、植物激素及其相互作用、分子生物学。
Horticulturae 期刊介绍
主编:Luigi De Bellis, University of Salento, Italy
期刊重点关注温带到热带园艺的所有领域以及相关学科,主题包括果树、蔬菜、花卉、苗圃和风景以及草药和香料作物等,研究涉及整个园艺供应链。
2021 Impact Factor:2.923
2021 CiteScore:1.8
Time to First Decision:14 Days
Time to Publication:35 Days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7 23: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