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PI开放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dpi https://www.mdpi.com/

博文

MDPI 医药学科月 | 白细胞与重症 COVID-19: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已有 2703 次阅读 2023-2-7 14:07 |个人分类:学术软文|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文章导读

COVID-19 是由一种名为 SARS-CoV-2 的新型病毒感染引起的。SARS-CoV-2 病毒迅速传播,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甚至死亡。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免疫细胞可能在 COVID-19 的严重程度和易感性中发挥重要作用。来自乔治亚大学富兰克林文理学院的遗传学系的 Yitang Sun 及其团队在 JPM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介绍了白细胞与重症 COVID-19 的关联,该项研究对于 COVID-19 潜在的预防和治疗具有提示作用。

WeChat Image_20230207140228.png

图 1.  白细胞与 COVID-19 双向相关性的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综述。评估白细胞对 COVID-19 因果影响的正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用橙色箭头表示,而评估 COVID-19 对白细胞因果影响的反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用蓝色箭头表示。WBC,白细胞;SNP,单核苷酸多态性。


研究过程与结果

作者首先选择参与者最近两次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中不相关的单核苷酸作为每个白细胞性状的工具变量,通过正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探讨白细胞性状对 COVID-19 严重程度和易感性的因果效应。另一方面,使用 COVID-19 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作为工具变量进行了反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白细胞性状的所有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和 COVID-19 是强有力的工具。而后选择了相对大量的独立单核苷酸多态性 (从白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的 115 到单核细胞计数的 469) 作为每个白细胞性状的遗传工具,通过采用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研究了 12 个白细胞性状与 COVID-19 的因果关联。最后,使用 COVID-19 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作为工具变量,进一步探讨 COVID-19 严重程度和易感性对每个白细胞性状的反向因果效应。


研究结果显示,较高的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和髓系白细胞计数对 COVID-19 的严重程度具有潜在的因果保护作用。但未发现白细胞性状与 COVID-19 易感性存在因果关系,也未发现 COVID-19 对白细胞性状存在反向因果关系。利用遗传预测的白细胞特征,我们的孟德尔随机化分析表明,较低的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嗜碱性粒细胞占白细胞的百分比和髓系白细胞计数可能在增加重症 COVID-19 风险中发挥因果作用。

WeChat Image_20230207140247.png

图 2.  前瞻性孟德尔随机化评估白细胞特征对 COVID-19 严重程度和易感性的影响。利用逆方差加权随机效应模型得出比值比和 95% 可信区间。使用 p 值阈值 (0.05) 表示显著关联。

WeChat Image_20230207140250.png

图 3.  孟德尔随机化估计逆转 COVID-19 严重程度和易感性对白细胞性状影响。利用逆方差加权随机效应模型得出比值比和 95% 可信区间。使用 p 值阈值 (0.05) 表示显著关联。


研究总结

本文研究了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和髓系白细胞计数与 COVID-19 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采用孟德尔随机化研究,阐释了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和髓系白细胞计数与 COVID-19 严重程度之间存在负的因果关系,但未发现与 COVID-19 易感性存在因果关系。与此同时尚无证据表明白细胞性状与 COVID-19 严重程度和易感性存在反向因果关系。此次研究提出,嗜碱性粒细胞遗传能力较低的个体可能有罹患重症 COVID-19 的风险,且增强嗜碱性粒细胞的产生可能是一种潜在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原文出自 JPM  期刊

Sun, Y.; Zhou, J.; Ye, K. White Blood Cells and Severe COVID-19: A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 J. Pers. Med. 202111, 195. 


JPM 期刊介绍

主编:David Alan Rizzieri, Novant Health Cancer Institute, USA

期刊涵盖与个性化医疗相关的前沿、创新的临床前和转化科学研究及技术 (如精准医疗、药物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系统生物学、组学关联分析),将个性化医疗的各个方面整合至一个平台上,为学术和临床研究人、生物技术、诊断和制药公司、卫生专业人员、监管和伦理专家以及政府和监管当局提供论坛。

2021 Impact Factor:3.508

2021 CiteScore:1.8

Time to First Decision:20.8 Days

Time to Publication:49.7 Days

科学网banner (1).jpg

Picture15.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16770-1375218.html

上一篇:“晓果仁”专栏 | MDPI Horticulturae:延缓柿果实成熟软化的“利器”——1-MCP
下一篇:Applied Sciences:中科院青藏所研究人员揭示喜马拉雅隆升构造演化过程
收藏 IP: 61.242.14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15: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