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Hutchinso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EHutchinson

博文

第4回:生态学的科学范式系列(第0次,引子)

已有 2587 次阅读 2022-3-7 22:03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科学范式系列是我能想到的这个公号最干货的内容,也是我迟迟不敢下笔的部分。丑媳妇终须见公婆,扭扭捏捏的决定今晚试水。

 

照例,先上原则。

1、frankly说,这事其实我也没有想得特别清楚。纠结纠结,脑子里稀里糊涂,不敢奢望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所以,这个系列写的不好,大家批评我诚恳接受,只要大家玩起来有度就行。

2、没法一口气写完。断断续续,看来在所难免。但凡我想清楚一点,就试着用秃头铅笔记下来。然而,这终究又是一个日更的公号,中间插播,敬请谅解。

3、在下缺乏系统的哲学训练,可能各位读者大佬也有这种情况。如此一来,这个系列会比较啰嗦。当然,比起大话西游里面的唐僧,应该会好点。

4、这个系列我不知道有多少集,不是我在模仿美剧,是自己真的没有办法估计哪一集是全剧终。

5、我性格傲慢且偏见。这该死的性格特点难免偷偷渗入这个系列中。

 

为啥写这个系列?

原因很简单:给自己一个交待,而已。

 

各位大佬可能从公号里面大略知道,我的专业是生态学。过去二十余年,从本科、博士、博士后,一直到在研究所、大学,我从来没有偏离这条轨道。若不出意外,接下来的二十五六年,我将继续与生态学相亲相爱,走完自己的职业生涯。

面对自己麻木而糊涂的人生,我偶尔难免会问自己一个非常初级和弱智的问题:什么是生态学?这种感觉就像好奇同床共枕的姑娘到底是什么身世一样,强烈而持久。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明白几个基础概念,比如科学范式、科学。

这一回我们先聊聊科学范式。

科学范式(scientific paradigm)的概念虽然由来已久,但是赋予这个词汇现代涵义的是Thomas Kuhn(1922-96年)。Kuhn老先生(下简称库老)为百科全书写了一个章节,后来发现写的不错,就抽出来在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单独印行,最终成了经典。库老写作特别有风格,他在书里反复用范式这个词,但是不曾在任何一处给出明确的定义。有考据癖的朋友做过梳理,据说范式这个词在文中不同的语境中,竟然可以分出十余种不同的含义。仅凭这一点,我对库老就有滔滔江水般的敬仰。这种行文风格至少有两点好处。第一在自己还没有想清楚的时候,别着急下个定义,把读者禁锢起来。第二通过具体语境和案例,充分阐述自己对这个概念的一些理解。脱离具体语境和实例的定义,往往容易形而上学,而且干瘪枯燥,令人乏味。

 

结合库老书中的内容,同时考虑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生态学科学范式,从有趣、易理解、好用的角度出发,我们这里试着勾勒一下科学范式的大概模样。

估计各位经常投稿。稿件进了编辑部,一般有个形式审查的秘书,觉得差不多就转给editor(编辑),然后editor根据情况送给匿名peer(同行)。这些被称为peer的人所构成的集合,称科学共同体。科学发展到现在,已经非常精细了。所以,这个科学共同体,通常是针对一个具体的专业或者领域而言的。

这些peer都是人。被拒稿的时候,估计有朋友会觉得那个藏在暗处的peer是个猪,这就另外别论了。这一堆被称为科学共同体的人,他们在信念、哲学观念、方法准则、技术体系、行为习惯、实验仪器等方面,所存在的一个交集,这就大致是这个科学共同体共同关注的那个领域或专业的范式的基本轮廓。

这个科学共同体往往依对应的赖范式作为他们思维和行事的起点。在长期的运行中,又逐渐形成特定的传统。传统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之前的范式。

也有人认为范式类似于俄罗斯套娃,住在套娃最里面的部分是该范式不可动摇的核心,外部则存在一个保护带,可以根据实践以及遇到的矛盾进行修正和调整。如果核心发生改变,就意味着发生了新旧范式的更迭。

 

好了,各位看官,范式我们就介绍到这里,避免越讲越混乱。下一回聊聊我所理解的科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12654-1328458.html

上一篇:第3回:吃的生态学学问
下一篇:第5回:共产主义生态学家Richard Levins
收藏 IP: 112.117.19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2 21: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