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大家看到被引用处的文字时——“变化‘含金量上升’男状元增多”,大家即时的理解是什么? 我认为“含金量上升”和“男状元增多”的概念在分段标题中并排列出,容易诱导读者将两者对等起来,而这样的解读容易强化民众的男权思想,而这对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是有害的。
被引用的文字来自来自凤凰网转载的《法制晚报》的报道——“状元之争北大力压清华 18比7暂领先”。如果仔细阅读原文, 会知道记者本意要表达的“含金量上升”的含义应该是指状元与一本分数线分差拉大,见原文——“据记者梳理统计,目前30个省份的64名状元已出炉。今年文科状元平均分比一本高153分,而去年则约为120分。同时,理科状元平均分比一本线高了193分,含金量也比去年高。”
文字具体内容有解释,是不是就没有问题了?我不这样认为。新闻稿正文第二段“此外,清华和北大依然是这些头名们最佳选择,除了经济管理等传统热门专业,也有状元中意法学、建筑。而今年状元含金量也有所上升,男状元人数较去年增多”,是第一次提到“含金量上升”和“男状元增多”的,但是并没有解释记者口中的“含金量”的概念到底 什么。为什么在第一次提到一个自定义的概念时,不立即加以说明呢?
我相信很多人读到二段的时候,就已经将“含金量上升”和“男状元增多”这两个概念等同起来了。有多少人在阅读新闻的时候,会有意识地寻找文章对开头提到的一个记者自定义的词汇具体含义是什么?而这个解释,如果不把分段标题独立计算为一段,也位于文章中部的第14段,显然容易被多数读者在快速阅读的情况下忽略掉。
记者要么是有意这样写报道的,要么记者自身就有深重的男权思想。我不学新闻传播专业,我也知道新闻传播是关注读者阅读心理的,了解文章不同的写法可以诱导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新闻。要做到信息的精准表达,就必须把握新闻稿不同写法对大众读者阅读新闻解读信息的影响,这是一个新闻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我不愿意阴谋论地相信记者是有意诱导大众,而相信是他们自身就有男尊女卑的观念,下意识地写文章,而编辑内心也有这种想法,故而不会意识到需要对其进行修改。而这样的文章发表之后,再经过大众媒体转载(比如凤凰网),会潜移默化地进一步强化社会人群中的男权思想。而这,也是为什么即使全民喊着“女性半边天”的口号,社会中重男轻女的思想丝毫得不到改变。我们的媒体就是推波助澜的重要一环。
话说,我近日回国坐高铁,看到高铁车载杂志上写到国内媒体妖魔化女性司机的情况,文章援引《华西都市报》的报道提到2007年北京交通事故的数据,显示在北京女性司机人数当年达到139.8万,占总量的30.7%的情况下,造成一般交通事故一共176起,占总量的3.3%,而造成重大交通事故仅24起,导致死亡人数24人,分别占总体的2.2%和2%。也就是说男性造成一般交通事故的概率是女性的几乎13倍,而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差别则上升到19.5倍。 如果我是出租车,货车,公交公司的主管,出于减少安全事故带来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风险,一定会优先雇佣女性司机,并在广告宣传中例举女性司机对比男性司机的安全性差异。
但是如果我们看大众媒体关于交通事故的报道只在涉及女性司机的情况下特别强调性别,会让大众以为女性司机是造成事故的主体,完全与统计数字显示的情况相反。这是对女性极大的不公。中国的媒体对于造成社会中对女性的负面认识,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7 14: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