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学术专著《PLOTKIN'S VACCINES(疫苗学)》第51章
目录
1. 历史背景
2. 临床表现
3. 应用病毒学
4. 与预防相关的发病机制
5. 诊断
6. 流行病学
7. 非咬伤传播
8. 人狂犬病
9. 疫苗接种
10. 细胞培养狂犬病疫苗
11. 免疫方案
12. 血清和疫苗预防
13. 历史上的免疫结果
14. 免疫的持续和加强接种
15. 免疫抑制患者的疫苗接种
16. 针对“狂犬病相关”丽沙病毒的免疫保护
17. 免疫保护的相关因子
18. 预防失败案例
19. 不良反应
20. 疫苗接种指征
21. 疫苗接种的禁忌证
22. 预防和控制的公共卫生考虑
23. “下一代”狂犬病疫苗?
24. 单克隆抗体
25. 结论
26. 关键文献
27. 文献
第51章 丽沙病毒和狂犬病疫苗(7)
3. 应用病毒学(APPLIED VIROLOGY)(2)
“狂犬病相关”病毒(“Rabies-Related” Viruses)
狂犬病不仅仅由狂犬病毒引起。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与狂犬病毒血清学相关的病毒已被分离出来。尽管此组病毒的一些成员在免疫学上与狂犬病毒有一定的交叉反应性,但它们与狂犬病毒也有足够的区别,最初被分类为“狂犬病相关”病毒。目前认为狂犬病毒属包含17个以上的成员,包括:狂犬病毒,是该属病毒的模式种(type species);拉各斯(Lagos)蝙蝠病毒,最初从尼日利亚的棕色果蝠(straw-colored fruit bats)中分离出来;莫科拉(Mokola)病毒,从尼日利亚的鼩鼱(shrews)中分离出来,至少疑似导致了一例人类致命病例;杜文黑基(Duvenhage)病毒,从非洲蝙蝠和被非洲蝙蝠咬伤的人类中分离出来;欧洲蝙蝠病毒1型和2型,从欧洲蝙蝠和人类中分离出来;以及澳大利亚蝙蝠丽沙病毒,从澳大利亚蝙蝠、马和人类中分离出来。到20世纪末,与其他六种丽沙病毒相比,拉各斯蝙蝠病毒没有与人类病例相关联。此外,发现莫科拉病毒会导致已接种狂犬疫苗的狗和猫患上致命感染,且它是少数尚未被证实隐藏在蝙蝠中的丽沙病毒之一。欧洲两种蝙蝠丽沙病毒显然在欧洲广泛分布,尽管人们认为像英国这样的地区是“无狂犬病”的,但蝙蝠狂犬病仍然存在。通过对实验接种的动物进行的测试表明,狂犬病疫苗可以对抗欧洲蝙蝠丽沙病毒。幸运的是,迄今为止,接种了狂犬病疫苗的人在暴露于这些属于遗传谱系(Phylogroup)I的病原体时都能成功地得到保护。然而,只有约70%的接种患者在对狂犬病毒疫苗株产生强烈抗体反应时才会产生对这些病毒的完全的中和抗体反应。其他的丽沙病毒,例如拉各斯蝙蝠病毒和莫科拉病毒,在基因型上与典型的狂犬病毒(以及衍生的所有人类和兽用疫苗)有很大差异,它们被归类到一个独立的遗传谱系,其抗原交叉反应性较差。
据信,丽沙病毒是一群非常古老的丽沙病毒,广泛传播于蝙蝠中,后来跨物种传播至食肉动物。在21世纪,多种新发现的病原体被确定为丽沙病毒属的新物种,在非洲、亚洲和欧洲各地都有发现。例如,西高加索蝙蝠病毒最初于2001年从俄罗斯的一只蝙蝠中分离出来,被描述为该属中系统发育差异最大的成员之一,最近在2020年又从意大利一只疯猫身上分离出来。尽管这些抗原差异更大的病原体缺乏血清学交叉反应性,但考虑到当前全球犬狂犬病的严重负担,这些在旧大陆新发现的丽沙病毒的最终公共卫生意义尚有待确定。在这些病毒存在的发展中国家的许多地区,监测远远不够理想。需要重新发现病原体、对病原体进行鉴定以及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以确保充分的公众教育和应对准备,特别是在发现了新的丽沙病毒时,因为它们都会引发狂犬病。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于预测病毒病原体在蝙蝠中的出现,从生态学角度作出的预测都不理想。可预见的是,本世纪还会有其他丽沙病毒物种等待进行鉴定,但哪些丽沙病毒物种可能会导致更广泛的流行,以及它们与主要的人用和畜用生物制品不匹配的情况是无法预测的。
(未完待续)
相关博文:
大型学术专著《疫苗学(第8版)》今年四月正式出版 2023-06-20
已故著名狂犬病专家科普罗夫斯基(Koprowski)生平简介 2019-9-15
丽沙病毒和狂犬病疫苗(最新学术专著《疫苗学》第51章)(1) 2023-06-22
丽沙病毒和狂犬病疫苗(最新学术专著《疫苗学》第51章)(2) 2023-06-23
丽沙病毒和狂犬病疫苗(最新学术专著《疫苗学》第51章)(3) 2023-06-25
丽沙病毒和狂犬病疫苗(最新学术专著《疫苗学》第51章)(4) 2023-06-27
狂犬病能否治疗成功?(《疫苗学》第51章)(5) 2023-06-28
狂犬病的应用病毒学(《疫苗学》第51章)(6) 2023-07-0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02: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