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轮车上的博导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jx45 狂犬病、流感、结核病和人类遗传学科普园地。 提供根治 “狂犬病恐惧症” 的灵丹妙药。 奉献在中国彻底消除狂犬病的锦囊妙计。

博文

一名美国中学 “老师”培养了3名诺奖得主(修订版) 精选

已有 21788 次阅读 2018-4-24 09:34 |个人分类:科学普及|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诺贝尔, 科学奖, 美国, 中学, “老师”

 

 中国在诺贝尔科学奖方面的落后状态集中反映了中国在科技创新实力方面的真实现状。中国要在这方面迎头赶上,特别需要中国整个教育体制、教育理念有根本的转变;应当更加强调对创新意识的倡导和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这一切都有必要从中小学、甚至从小娃娃抓起。

 

中国多年来一直对诺贝尔科学奖垂涎3尺。

尽管10多亿人的超级大国推行举国体制奋斗多年,但直到2015年,中国大陆本土的科学家才首次实现诺贝尔科学奖零的突破(2015年,屠呦呦因抗疟药物青蒿素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与中国作为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国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

欧美有的国家一所大学得诺奖的人数就数以十计,相比之下让中国的许多大学感到无地自容,特别是那些从国库中分享最大笔资金的大学。

如果说美国一名中学老师就能培养出3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那就更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冰冻3尺,非一日之寒。诺贝尔科学奖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的体现,也与包括中小学在内的整个教育体制、教育理念密切相关。

下面介绍一名美国中学 “老师”培养3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的故事,希望国人都能从中得到一点启发。 

位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的亚伯拉罕-林肯中学(Abraham Lincoln HighSchoolBrooklyn, New York)始建于1929年,目前学生人数为2000多人。就是这样一所普通的公立高中,其毕业生中却出了以下3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得奖项目都与生物和化学相关:

科恩伯格(Arthur Kornberg 1959医学或生理学奖。

伯格(Paul Berg1980化学奖。

卡利(Jerome Karle1985化学奖。

3位诺奖得主在该校上学时都曾参加过该校职员沃尔芙(Sophie Wolfe)女士指导的科学俱乐部,他们日后都对沃尔芙女士的教育方法推崇备至,对这位启蒙“恩师”为他们所作出的贡献感恩戴德。在获奖后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们都称沃尔芙女士是在他们漫长的获奖道路上发挥了最关键作用 (key role的人。

该校3位诺奖得主中相对年龄最小的是出生于1926年的伯格,他曾在回忆录中写道:

纽约时报的教育记者曾发表关于沃尔芙女士培养了3名诺奖得主的长篇报道。一位高中“老师”能被3位诺奖得主称为起关键作用的人物,这实在是太不寻常了。通常能发挥如此关键作用的人物应当是大学教授啊。(The education reporter for the New York Times wrote a very long article, because it was unusual for anybody to identify a high school figure as being such a key person. Usually, people identify a university professor who played a key role in moving them along.)

由于纽约时报的报导,沃尔芙女士由多年默默无闻而一下子变得声名大振。纽约市教育局为了表彰沃尔芙女士在培养人才方面的杰出贡献,将该校的一栋科学大楼命名为沃尔芙楼,而将其3楼层分别用上述3诺奖得主的名字命名。

这确实是对沃尔芙女士最高的褒奖,其象征意义是:沃尔芙女士的地位或价值相当于3位诺奖得主之和!

据伯格的回忆录,沃尔芙参加了命名仪式,纽约市长教育秘书(局长)也参加了命名仪式。沃尔芙当时已退休,居住在佛罗里达。

 (They had this huge assembly; all the students were gathered in this large auditorium, and the mayor and the secretary for education, or whatever it was, for the City of New York came. And there was little, old, wiry, Sophie Wolf, who was pretty far out of it most of the time, but she just lapped up the accolades.)

事实上沃尔芙女士还不是该校正式的任课“老师”,她的工作本来只是管理该校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教学实验用品库房,相当于国内某些中学设置的专职实验员。出于对年轻人的爱和对科学的兴趣,沃尔芙女士组织了一个课外科学俱乐部,并卓有成效地运行多年。她吸引或直接邀请那些对科学表现出兴趣的学生参加俱乐部的活动。她鼓励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做研究,通过做研究来学习科学知识。当学生向她提问时,她不会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自己做实验、查资料、学会自己向自己提问,然后相互分享新想法。沃尔芙女士激发了年轻人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引导他们走上探索未知世界的康庄大道。

伯格的回忆录中还写道:

“沃尔芙女士是一位鼓舞人心的高中“老师”,她激励我树立了远大的科学抱负。她通常不直接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而是鼓励我们自己寻求解决方案,这经常演变成小型研究项目。有时,她会引导学生在她布置的小实验室参与实验,但有时这意味着要到图书馆去寻找答案。通过实验解决了问题后,可以产生极大的满足感,这整个过程是一种非常令人兴奋的经验,让几乎所有参与的学生都非常着迷甚至上瘾。回顾过去,我认识到培育好奇心和强化渴求答案的本能也许是最重要的素质教育。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学到的很多具体知识都被遗忘了,但我永远不会忘记通过努力发现答案有多么激动人心。

据截至2007年的资料,全世界培养了3名或3名以上诺奖得主的中学一共有9所。但一所学校毕业的3名诺奖得主都将对中学阶段的“恩师”的赞美和感谢集中在一位准“老师”的身上,这却是举世无双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圆中国的诺贝尔奖梦,需要中国整个教育体制、教育理念有根本的转变;应当更加强调对创新意识的倡导和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这一切都有必要从中小学、甚至从小娃娃抓起。

希望将来某一天,中国的一个幼儿园也能培养出多名诺奖得主……

补充资料 

关于沃尔芙(Sophie Wolfe)“老师”的故事,我第一次是在诺奖得主詹姆斯·沃森(James D. Watson)与人合写的科普书籍“DNA: The Secret of Life”(2003年版)中看到,此书中文版《DNA:生命的秘密》也已于2011年出版。

该书在介绍诺奖得主科恩伯格和伯格对DNA研究的贡献时,写道:

其实伯格和科恩伯格的渊源甚早,他们都出生于纽约的布鲁克林区,也都参加过由沃尔芙老师指导的高中科学社团。伯格曾经回忆说:“她让科学变得有趣,也让我们分享新想法。”其实这种说法太委婉,沃尔芙在林肯高中指导的社团出了3位诺贝尔奖得主,分别是科恩伯格(1959)、伯格(1980)和卡利(1985),他们都曾公开推崇她对自己的影响。 

出生于1926年的伯格是该校3位诺奖得主中相对年龄最小的。有关沃尔芙的资料,网上能查到最多的是伯格的回忆文章或他与记者的访谈记录,其中一部分发表在诺贝尔奖的官方网站上,很容易查到,例如:
http://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chemistry/laureates/1980/berg-autobio.html

在美国的博友董明查到了The Road to Stockholm: Nobel Prizes, Science, and Scientists》一书2002年出版),其第121页中也简单提到了沃尔芙,说伯格得奖后,纽约时报写了报道,那就是说报导文章应该是发表在1980年。

董明进一步发掘出发表于纽约时报1980/10/28的一篇相关文章, 题目是 About Education。董明花了4美元通过网络买下这篇文章并转发给我。

该文章的标题:“关于教育:不寻常的老师会经常被人回忆起”。

此文前两段都是直接相关的,翻译如下:

当斯坦福大学的保罗·伯格博士本月初接受诺贝尔化学奖时,他回忆起沃尔芙女士,沃尔芙在1940年代在布鲁克林亚伯拉罕·林肯高中负责管理实验室库房,并主持一个课外科学俱乐部。

伯格博士说,正是沃尔芙女士激发了他献身科学研究的热情。此前很长时间,他只对体育感兴趣。伯格说,“她用奇妙的的方式来激发兴趣。她会向我们提出问题,这些问题促使我们重新考虑我们原来对许多事情的假定。”

随后,作者又补充了很多其他事例说明优秀老师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为以沃尔芙为代表的老师唱赞歌。

有的诺奖得主在得奖后连重要的合作者的名字都不提,甚至引发争议,沃尔芙女士能得到三位诺奖得主一致的赞誉,也该心满意足了。

纽约时报上另一篇提到沃尔芙的文章发表于1980/10/15, 题目是: Sketches of Nobel Laureates in Physics and Chemistry; Frederick Sanger, WalterGilbert, Val L. Fitch, Paul Berg, James W. Cronin。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7754-1110616.html

上一篇:狂犬病毒经空气传播的4个病例报告
下一篇:最新《WHO狂犬病专家磋商会报告》(第三次报告)正式发布
收藏 IP: 72.197.249.*| 热度|

36 黄永义 罗娜 范会勇 郭战胜 刘山亮 张晓良 李维纲 王庆浩 周宇 强涛 武夷山 孙振明 赵建民 李久煊 晏成和 杜培鑫 徐树良 魏焱明 张启峰 王永晖 迟延崑 陈波 张一新 赵凤光 张波 孟浩 王亚非 王林平 秦培武 汪晓军 高信芬 曾玉亮 高仰明 简小庆 zjzhaokeqin Hyq18936853798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3: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