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泰利斯科普!
导读: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不谋大势者,不足以谋一时。1977年,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国家海洋局明确提出“查清中国海、进军三大洋、登上南洲”的奋斗目标。
中国于1983年6月8日加入《南极条约》,并于1985年10月获得《南极条约》协商国资格,从此开始深度参与南极国际治理。
中国南极中山站,始建于1989年,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位于东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69°22′24.76″A,76°22′14.28″E。
中山日1-2023.11.30《上中山》
今天我们内陆队多数队员将第一批搭乘“海豚”号直升机前往中山站,大家吃完早饭就开始往飞行甲板倒腾行李,新队员为首次踏上神秘的南极大陆而兴奋,老队员为再次踏上曾经钟爱的地方而兴奋。
原计划上午九点的第一架次,由于天气等种种原因,下午两点终于顺利起飞。第一次乘坐直升机,满心好奇与欢喜,尽管短短的几分钟,但已足够念念不忘。空中俯瞰海冰,壮观且怡人,美不胜收,只叹当时当景不能与家人朋友分享。
顺利到站,大家有序下机并快速离开机坪,半个多月的海上漂泊,踏上南极大陆的瞬间踏实多了。39次的越冬队员已早早在等候我们的到来,一是为新队员的到来而兴奋,二是意味他们任务即将结束回国与家人朋友团聚。
“海豚”忙碌的穿梭在雪龙和中山之间运送队员和物资,我们接龙式的往度夏楼倒腾行李。也不单单是行李,啤酒饮料矿泉水,花生瓜子八宝粥,应有尽有,毕竟这里可是寸草不生的南极大陆。
队友接力卸物资(张通 摄)
晚饭后,游走于站区各个角落,老队员华仔充当导游带领我们参观并给我们讲解,度夏楼、越冬楼、综合楼;一号栋、发电栋;车库、仓库、维修库;六角楼、天线阵、中山天文台。
中山站历经近35年的建设,各项基础保障设施和科研设施已逐步完善,毕竟能在物资极度溃泛的南极大陆,小到每一颗螺丝钉都需要跨越大半个地球飘洋过海才能来到这里。睡前洗了热水澡,居然还蒸了桑拿,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达尔克冰川和飘满浮冰的大海,心中满是幸福感,综合国力的体现在此处无声的彰显。
位于中山站内的孙中山先生像
中山日2-2023.12.1《体验出发基地》
听老队员讲,上出发基地就一个字儿:干。体力活儿干到肌肉酸痛,干到爬不起来,今天算是要体验上了。
出发基地距离中山站不到十公里,它的存在为内陆队出发前和返程后的物资集散与整理提供了充足的地理空间。
出师不利,刚走出中山站约2公里,穿越俄罗斯进步站即将冲上俄罗斯大坡的时候PB车冒烟儿罢工了。全体下车,检查问题,找到根源,另一台车回去取配件,折腾一通俩小时过去了。再次出发,一路还算顺利,终于到达这个被称为内陆人的第一场噩梦、体力终结者的出发基地。
俄罗斯大坡
今天队里主要任务是给运送物资到出发基地的直升机摘挂钩、检查并收集油罐为备油做好准备。也首次尝试了驾驶卡特车,它可是内陆重型物资运输的扛把子。极地用运输装备目前大多依赖进口,国产重型机车任重道远。在悬停的直升机下“顶风作案”摘挂钩可不是在哪都有这样的体验,当然是不能错过的。一天下来,脸晒红了,脚磨破了,肌肉酸胀,鼻头刺痛。
但这些才是体验南极科考、感受南极科考的最佳方式。
明天继续。
出发基地
中山日3-2023.12.2《累瘫》
第二天同样的时间,再上出发基地。40分钟的车程,一路颠簸摇晃,大早上都能给人整困了。大家彼此依偎,像极了小时候的挤墙角游戏。
PB车箱里的队友
今天我的主要任务是倒腾燃油,迫于直升机吊运能力限制,罐装燃油并不能直接从雪龙吊运至出发基地,需要以油馕的形式吊运。雪龙上的队友利用油泵将燃油从油罐倒腾至油馕,“雪鹰102”号直升机将油馕吊运至出发基地,摘钩小队取下油馕并将空油馕挂钩运回雪龙,我们倒油小队利用油泵再将油馕里的燃油倒腾到内陆队的油罐。一天下来,大家早已配合默契,仅需一个手势一个动作。
队友往油管装燃油
出发基地的雪是比较松软的,加之车辆碾压出的不均匀车辙,行走远比想象中困难。修了油泵,接了线缆,装满了五罐燃油。早晨8:00出门,晚上20:30返回中山站,加之极昼天,大家似乎也忘记了时间。
中山日4-2023.12.3《大雪纷飞》
南极的天气是多变且迅速的,早起时还一如往常,早饭后便大雪纷飞了,刮风也是常有的事。大雪导致能见度降低,直升机无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吊运物资,我们只能在站上等待通知。这样也给了大家喘息的机会,昨日的疲惫并没有因一夜的休息而消散,加之强烈的紫外线,一个个跟红脸关公别无二样。
随后接到通知,天气原因,出发基地工作暂停一天。午饭后内陆队召开了党支部扩大会议。随后,队长介绍了出发基地接下来工作的注意事项以及任务分配。
也许这是我来南极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也许我还会再次踏上这片土地,但当下最重要的是做好每一天,不负青春,不负期待。
南极科考的前辈们
中山日5-2023.12.4《出发基地第三天》
同样的生活来到第三天,早上八点出发,50分钟的颠簸让人睡意昏沉。到达后直升机还没有做好起飞准备,加之雪龙会根据船上卸货情况调整架次。华仔和曾哥带领大家有分工的整理雪橇、修雪橇,将空油罐放置雪橇上,运送至油泵旁,等待直升机吊过来的油馕。
出发基地倒油(张通 摄)
出发基地四个字将会伴随大家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估计永远也不会忘记跟在卡特后摘挂钢丝绳、拉油馕、拖油管、钻雪橇等等这样的场景。南极,曾经这个梦寐以求的地方,如今就在眼前,它也将永远刻在我人生的记忆里。
出发基地修雪橇
中山日6-2023.12.5《下早班》
下午五点接到通知,今日直升机吊运任务结束,意味着我们可以早早得结束返回中山站。但似乎老天对我们下早班这个事儿并不很满意,刚返程两公里,车辆没油熄火了,而恰恰油表还是坏的。
回到站上已是下午六点多,食堂给我们留了饭菜。站上的胃口可比船上好了太多,或是摆脱晕船的困扰胃口大增,亦或是体力耗尽亟需补能。
晚饭后,曾经的中山越冬队员孔驹带领我们参观一号栋,也就是曾经最早踏上这片土地的前辈们生活的地方,重温一下当前前辈们的光辉岁月。现在作为后辈们踏上南极的精神支柱被永久地保留了下来。里面的一幕幕场景让人不由想起老南极人工作的身影。
一号栋
最后,我们还去参观了六角楼、气象站和环境监测站,透过高低错落的冰山和远处雪龙遥遥相望。
六角楼
既然人生难得有这样的经历,不如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南极科考不仅仅是到达目的地后完成自己仅有的科研任务,雪龙生活、中山卸货、出发基地,这些都是南极科考的一部分。
中山日7-2023.12.6《修雪橇》
倒油任务几乎已经接近尾声,今天我跟曾哥修雪橇。雪橇主钢缆12米,牵引钢缆8米,哪个都不是好伺候的主儿。拖着快比我手腕儿粗的钢缆在雪地上行走,无疑让我意识到平时的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好在平时的跑步和力量训练此时并没有让我感到太大的力不从心。找工具、整理工具、拆卸扣、装卸扣对我已信手拈来。
今天出发基地的云层很是漂亮,一层层铺开,如鱼鳞般叠放,北边漂浮的冰山和雪龙船,东边的达尔克冰川,此时此景,一切都值了。望着距离此地直线距离约一万两千公里家的方向,不由感慨,世界再大,只要出发,哪怕晃晃悠悠,也总能到达。
出发基地的云
最后一起欣赏下出发基地之美
出发基地看达尔克冰川
远处的俄罗斯考察船
出发基地的贝利珠现象
本期就分享到这里,下期见!
欢迎关注:泰利斯科普
编辑于 2024-04-04 22:28・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0: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