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1010019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m101001912

博文

考研“落榜”后“自救”-----南京工学院记事(2)

已有 1570 次阅读 2024-2-1 08:05 |个人分类:回忆|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落榜”后的自救

1983年4月底,我没有收到任何信息,以为考研录取无望。因为当时的研究招生制度中,没有调剂一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更没有全国的统一分数线。考生没有收到复试通知,就意味着名落孙山。不过,我心有不甘,只好做“垂死挣扎”, 孤注一掷博一下,总不能坐以待毙(《管子·参患》)。

正好读到朱九思(1916年2月20日——2015年6月13日)院长的一篇文章,遂立即写信讲了我的情况,明确表示,希望能转投华中工学院,其实,我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有名额。我只是“无知者无畏”。很快就有回音了,华中工学院的邹珊刚(1936年--)老师受朱校长的委托亲赴常州,打电话给厂里,通知我到常州白荡宾馆接受考察,邹珊刚老师正在白荡宾馆开一个百科全书定稿会议。经过邹珊刚老师的面试,华中工学院准备录取我,并设法从南京工学院调出我的研究生考试成绩与报考资料。我的“自救”似乎有了一线生机,柳暗即将花明。 

5月份,我的补录复试通知来了。那一年,我报考的南京工学院的那个研究生项目招生指标是2人。当时规定只能通知两位考生前来面试,没有现在1:1.2复试比例。经过面试,录取了一个400分的考生,淘汰了390分的考生,研究生项目的负责人,萧老师严重不满意那位390分的考生。作为仅320分、且各门考分都过了60分的我,被幸运地递补上来。这是老师力排众议的结果,他坚持“你缺勿滥”的原则。现在的录取体制很难允许刷掉高分考生,而让低分考生入闱。几乎不会有指导教授,如此自主决策。这样,一定会遭到“落榜考生”维权投诉,肯定其中什么不可告人的“猫腻”。

我的面试,满足了面试考生所能达到的所有条件:专业素养,研究经历,学习计划,回答问题。在所有评委比较满意的情况下,我顺利被录取( 叶明:灯光,在隧道的尽头,《新三届》,2020-04-17)。

拿到南京工学院录取通知书后,我立即给华中工学院朱九思书记写信,报告录取的情况,诚挚感谢朱院长对一个普通青年学生的关怀。如果在今天,满脑子都是排名与收入的大学校长,谁会关心一个未成谋面的普通青年学子的读研请求?写再多的求助信,基本都是扔进垃圾桶。要不就是被那些冷漠的秘书,截留在手里;没有一点金钱或其他贿赂,绝不会递上去,致使寒门学子欲哭无泪、报国无门。

1986年,临近我研究生毕业时,华中工学院(是不是朱九思院长,我不知道)还记惦记着我出路与前途,派专业老师亲临寒舍,力邀我加盟该校。因我准备投奔国家科委的科学技术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只能谢绝了他们的盛情邀约。

如此温度,如此情深的大学,还有如此可敬的书记,现在还会有吗?

2013年,我去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开会,专程去华中科技大学校园里,向朱校长的塑像致以“遥远的敬礼!” 我心中默念,收到了您的诚意,感谢您的关爱。无论过去了多久,我都会牢记您的期望!

当头一“棒”的威胁

1983年9月终于如愿以偿,来到南京工学院攻读研究生学位。入学报到时,我按照录取通知书上的要求,提交了户口与粮油的迁移证明与工资证明。南京工学院学院研究生科的工作人员朱志明,给了我当头一“棒”,坚决要我回原单位,拿回原单位的劳资科签发的工资转移单;断然宣布,没有劳资科签发工资转移单就算“手续不全,不能办理入学手续”。

我当然严词拒绝了。当时,我在办理迁移手续时,详细问过劳资科的负责同志,她解释说,户口与粮油是属于政府给予的社会福利,可以从厂里转移到学校;但是,工资是你的劳动报酬,需要视你的劳动表现给予评定,才能发放。所以,工资不可以转移。由我们劳资部门开出证明,并与你的档案结合起来,可以证明你是全国统一分配的、并领取大学生毕业后的转正工资。

另外,明天就要上课了,我没有时间再回去办理;再回去,厂里也不会给我办的;他们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已经没有什么活动的空间。我言辞拒绝了朱志明的“无理要求”,我看他还能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扼杀掉我的入学资格?我还不信他有那么大的能耐?

当年,离开插队的农村,邻村有个算命的盲人,曾对我的未来做过富有哲理的预测:“在未来的道路上,必有贵人相助,也有小人挡道。”

在那个时代,像我这样的已经工作后再考上研究生的,可以按月领取原工资额数的90%,作为生活补助;读研究生的年限是计入连续工龄的。当月,我就领到了48.6元的生活补助。

我不知道,朱志明为什么那么为难我,他也曾是插队知青,招工上来去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后考上南京工学院的大专班,毕业后留校工作。若干年后,他在主动参与招商引资过程中,向外商提供了不可以提供的信息,算是“泄漏国家机密”,被叛5年徒刑。那就当然被除名,离开了学校。出狱后,有研究生院的老师在下关白云亭菜场看见他在卖鱼。最近,我在一个公园里见到他一家陪年迈的父亲悠闲地游览休闲。

接踵而来的是第二“棒”。入学后不久,老师布置过一篇命题作文《论反思感》(800字),在课堂上当场完成,以此考察研究生的悟性与文笔。我曾经背诵过的经典英文散文《培根论人生》的笔调,模仿它流畅的文笔、逼真的描述、详细的刻画,一挥而就,通篇不见“反思”一词,处处隐喻反思的在人们思想情绪上引起的反应。我自鸣得意,以为一定会老师的赞誉。

 

老师在充分肯定我把握短文要旨,文字优美、有哲学洞见等优点之后,严肃批评了我几百字中的几个错别字,必须彻底消灭错别字!

老师告诫我们,南京大学有位中文系教授,在指导研究生的读书笔记中,凡是发现一个错别字,就用红笔打一个大“×”,有一寸长,小了怕看不见。对一位多次重复出现相同的错别字的,就劝其退了学。这位严格认真的教授就是我们金陵中学三十年代的老学长程千帆(1913.9.21-2000.6.3),也是我中学老师宋家淇在金陵大学中文系的同窗好友。

鉴于我是初次犯错,老师说,现在是口头宽大警告,下次就要组织严格处理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26423-1420129.html

上一篇:为了“逃婚”的考研-----南京工学院记事(1)
下一篇:为蝇头小利而加入研究生会
收藏 IP: 121.229.81.*| 热度|

4 葛及 宁利中 梁洪泽 叶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3: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