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氏兄弟留学英伦读研究生为何都没有拿到学位?
叶明
钱钟书(1910.11.21—1998.12.1)与钱钟韩(1911.6.2-2002.2.8)是堂兄弟,他们的父亲是孪生兄弟。钱钟书、钱钟韩两兄弟一同接受私塾教育,一同上小学、初中与高中,1929年一同投考国立清华大学,钱钟韩名列新生第二名,钱钟书是第五十七名。后来,钱钟书上了清华大学外文系,钱钟韩没有去清华大学物理系报到,而是去了另一所报考的学校---国立交通大学。
1933年,钱钟韩考取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第一届留学生考试(录取9人),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现在,全称为Imperial College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的City and Guilds College电机系读研究生,但没有获得任何学位。1937年,钱钟韩接受了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的聘请来到浙江大学任教授。
钱钟韩早年照片
1935年,钱钟书考取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第三届留学生考试(录取24人),在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攻读B. Litt.学位,1937年拿到牛津大学毕业证书,但没有获得学位证书。1938年,经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冯友兰推荐,被清华大学聘为外文系教授。
钱氏兄弟虽然留学英伦读研究生并没有拿到任何学位,但都因为实际才学没有经过助教、讲师、副教授等阶段,直接被聘为教授,真正意义上的“终身教授”。
关于中英庚款官费留学做一简要说明。1933年,英国政府庚子赔款管理委员会南京董事会开始了一项资助中国学生前往英国留学的计划,计划1933年以后每年选派20人赴英留学,为期三年。留英庚款公费生1933-1947年共举办了九届,实际录取每届少则9名,多则30名,总共193人。该奖学金为每一位受益者提供的具体资助额为:服装费20英镑,往返英国的交通费80英镑,共104镑(约华币1500元);每月学杂费及生活补贴24英镑, 全年是288 英镑;如果就读牛津、剑桥,另加30 英镑的额外补贴,共318 英镑。这在当时是相当优裕的条件了,可以确保每一位留英学生三年中无忧无虑地生活、学习。
第一届186名候选人中,最终胜出的只有9名。第二届有289名候选人参加了考试,实际录取了15人。第三届名候选人25人(含上一年缺额5人),262名候选人,实际录取了24人。钱钟书获得了令所有人震惊的87.95的高分,其余23人均在80分以下;钱钟书的考分是前三届所有候选考生参加的所有考试中最高的分数。
钱钟韩之父钱基厚在他的《孙庵年谱》里说的:前三届“公费留英者,计无锡同族有四人,而吾家实得二人”。第一届录取的钱钟韩,第二届录取的钱临照(无锡鸿声镇人),第三届被录取的钱宝钧(无锡新渎桥人)与钱钟书。三届英庚款留学生考试,无锡钱氏同族的四人被录取。
《申报》一九三五年四月二十四日十三版
钱钟韩是第一届英庚款公费留学考试第一名,钱钟书不仅是第三届英庚款公费留学考试第一名,而且是前三届的最高分。现在的问题是,他们兄弟俩同一年大学毕业,为什么不同一年报考英庚款官费留学?留学英伦,兄弟俩留学读研究生怎么都没有获得任何学位?
先讨论第一个问题。
在钱氏兄弟大学毕业那年,1933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制定了《国外留学规程》,对出国留学作了很严格的规定,规定公费生的条件,必须是国内专科以上学校毕业,同时要有两年以上专业工作经历。
钱钟韩当年从国立交通大学毕业时,“成绩为全校之冠”,“以成绩特优,未经服务,保送应江苏省第一届公费留学生考试,成绩亦冠全军,录取第一”,“由江苏省公费送英留学”。由于成绩特优,故而连两年的服务期也免了。
在大学期间,钱钟书曾经两个学年得到甲上,一个学年得到超等的破纪录成绩, 钱钟书的第四学年,“因时势动荡,学生纷纷离校,俱未参与毕业考试”( 秦贤次《钱钟书这个人》),故无成绩可据。以钱钟书的成绩,如无意外,被保送考试也是完全有可能的。所以,钱钟书在上海华光大学工作两年之后立即报考留学考试。
再讨论第二个问题。
钱钟韩1933年10月间到达英国。在英国留学期间,钱钟韩以出色的成绩完成学业。钱钟韩不仅深入研究了当时最先进的电机,热工等学科的基础理论,而且受到过独立科研训练和开放式的科学思想的熏陶。在热电测量的理论方法上取得了一些有积极意义的成果,从而奠定了他在热工动态学领域的学术基础。
为了准备项士学位论文,校方要他做一位英国教授开始做的科研项目。钱钟韩接过这个已取得成果的课题,经过独立研究和实验之后,认为那位教授过去所用的测量方法有误,不可能得到正确结果,他直率地提出要求修改原先的测量方法和否定已发表的成果。导师对此不能作正面答复,却要求按照原来方法继续做下去,在原有基础上积累数据。钱钟韩宁坚持自己的研究方法与实验结果,放弃了完成学位论文,便在1937年1—6月在瑞典A S E A电气公司实习、考察。
80年代,我跟钱钟韩做研究生时,曾问过钱中韩当年为什么没有拿到学位的原因,钱钟韩向我解释:“当我进入论文的研究时,接手了导师已经开始作了一段时间并发表了部分成果的科研课题,但经过我独立研究和实验,用我自己的方法,得出了不同的结果。向导师汇报时,导师坚持原来的方案。我也坚持自己的看法。我年轻气盛,相信自己是对的,并没有仔细研究导师的方法也是对的,后来我明白,这就是技术科学并不是像自然科学那样只有唯一的结果”。 (叶明: 追随先生四十载 《30号院》 2022-10-17) 钱钟韩当然是想要学位的,但与导师的意见不合,难以继续研究下去,只好放弃了学位。当钱钟韩得悉中日即将爆发战争时,谢绝要他在国外工作的劝告。毅然决定立即回国,从而结束了3年多的留学生涯。
钱钟书的情况比较诡异。当时牛津大学章程规定,候选学生“必须在其他大学获得过学位,其学位及大学必须为牛津大学理事会周会(Hebdomadal Council)所承认者”。 钱钟书1933年在清华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符合前一个条件,但不符合后一个条件。
钱钟书清华毕业证书,此证既为毕业证书也是学位证书
但是,当时的清华大学尚在未被牛津承认之列,所以,钱钟书以高年级学生(Senior Student)的身份进入牛津大学,1935年11月5日以试读生(Probationer)身份于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註冊,读B. Litt.。
B. Litt.学位列在Postgraduate degrees类别下學位,译成“文学士”,明显不合牛津大学的体制。B.Litt” 来源于拉丁语“Baccalaureus Litterarum”,不是 “Bachelor of Literature”或是“Bachelor of Letters”的缩略形式。 “这是很清贵的学位,都是大学毕业后去念的。所以有人译作硕士或副博士,其实相当于M.Phil.(Master of philosophy) ( 文学硕士学位)”(费正清),它和“D.Phil.”( 博士学位)就一步之遥。
1936年12月4日, 牛津大学英文系学术委员会一致通过了钱钟书的正式学生资格(full student)资格。1937年6月22日,钱钟书提交了论文《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China in the English Literature of the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 Centuries”)。
牛津大学章程规定,学生在不早于第二学期,不迟于第二学期之后的第八个学期的任何时间内,如果论文得以通过,即可申请结业证书,表明自己在研究过程中所做的工作已达到要求的标准,有资格申请学位。
1937年8月27日,钱钟书离开牛津大学,举家移居法国巴黎。一般通过研究论文是两年左右,也有用了三四年的。钱钟书因为底子好,大概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通过论文毕业了。所以他在英国牛津时间不太长,大概只有两年左右。
1937年10月29日,英文系学术委员会在收到审阅人的报告之后, “兹证明,埃克塞特学院学生钱钟书,遵守大学章程,在系学术委员会监督之下,业已完成专门科目之学习与研究,其所完成学业,有其论文及考试可资证明,成绩合格,可申请B. Litt.学位。” 可以申请學位,不等于实际申请了学位。
牛津大学规定,被授予学位可以选择的途径有:参加毕业典礼时被授予学位,或申请缺席被授予学位。但是,已经在巴黎大学注册读书的钱钟书,既没有参加毕业典礼,也没有向牛津大学缺席授予他B. Litt.学位。因此,钱钟书在牛津大学并没有被授予任何学位,即没有拿到任何学位。
在没有读完牛津大学学位课程之前,钱钟书是打算继续读研究生拿更高学位的。 “那时我们打算在巴黎大学读博士学位,需有二年学历,所以及早注册入学。”(杨绛《杨绛生平与创作大事记》)因为到1938年, 钱钟书的奖学金最多只能延期一年,这也是他们提前在巴黎大学注册的原因。如果他继续读研究生,时间、时局和经济上已经不允许了。1938年8月,钱钟书就动身回国,结束了三年留学生涯。至此,钱钟书留学欧洲,没有获得任何学位。
留学归来的钱氏兄弟都是被国内著名高校直接都被聘为教授,并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杰出的成就:钱钟韩是中国工程热物理、热工动态学和热工过程自动化等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中国自动化控制理论及应用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之一,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工学院院长、江苏省政协主席;钱钟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对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等领域有深入研究,创立了打通、参互和比较的独特治学方法,取得显著的学术成就。他的《管锥编》《谈艺录》《宋诗选注》等著作已成为公认的现代学术经典之作,在国内外学术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文学创作上也有重大成就,著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等,他的散文或小说,都具有机智隽永的特点。
遗憾的是,钱氏兄弟留学英伦没有获得任何学位却是事实,本文只是做了事实描述,没有任何价值判断。
钱氏兄弟关注学问是事实,不关注学位却不是事实。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