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longch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aolongchang

博文

终极大自然观——第十一讲:用于人论

已有 654 次阅读 2023-9-24 11:16 |个人分类:终极大自然观|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小序:

由低等生物到高等动物的几十亿年进化历程,已由“进化论”做出了宏观描述,

现在直接来考察人类种群,仍从本理论角度出发,先来考察人,

且着重于科学较难干预的人的虚象。


一、全息论

1、细胞全息

所谓“全息”,即每个细胞都内存着人体完全“时——空”下全部信息。

其中:

    “时”,原则上是指其历代遗传信息,落实到个体常常具有随机选择性(如返祖现象和高天性现象即是);

    “空”,系指“完全空间”意义下自身空间及其邻域内的各种超信息。

特别地,出于细胞基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其“全息”性也是活跃著的积极的,

比如后辈智商(统计性地)高于先辈这一现象亦属此原理。


2、人体全息

系指全身所有细胞之间都是(完全空间意义下)相互充分沟通的,可归为如下两大系统,

    一是(网络式)神经系统(及经络系统)联络下的信息沟通体系;

    二是(非网络式)由“精神场”(及感悟意识)联系的沟通体系。


3、体征场

由于每个细胞都是个完全空间下的生命单位,

因此都有个全时空的包括其全息的场(子)空间,

叫它做“细胞场”;


同时,各个器官部位组织的细胞(子)群也有其相应的(以细胞场为基础的)场,

可叫做“子群场”;


那么,所有细胞的以“细胞场”为基础的各级子群场的总体,

是个充分活跃而复杂的有机的整体场,

叫它做“体征场”。


4、完备人

在体征场的“全时空”基础上,

由“(强)实在的”脏、腑、骨、肉各器官的细胞群组成的整体,

叠加上“(弱)实在的”心、脉、血通联的全身细胞群所构成的整体,

再叠加上“(拟)实在的”神经系统及经络系统通联的全身细胞群所构成的整体,

它们共同在“抽象的”精神世界通透下,形成了(全时空及全功能的)完全的整体,

叫做“完备人”。


注意到,叠加成“完备人”的四个层级,不仅是逐级抽象的,

并且每级都是“完全时空”下一直通到各细胞的全身整体,只是通联的方式不同,

所以各级间同时是相互融通、渗透的(这正是有机体充分活跃的难以替代的本质)。


二、意识结构

“意识”是生命体一切精神活动中信息机制和功能的归纳性特征(属性)。

人的意识是最为高级的,被精神分析学之父弗洛伊德(1856-1939)分作下意识、潜意识、显意识。


“下意识”来自躯体细胞全息本能及其形成的体征场,

在生命进化过程中它的资格最老,源于原生细胞中的智能基因(续下)。


显意识”(及“潜意识”)来自大脑,进化最晚,分作“觉意识”和“思维意识”两个方面。

1)“警觉意识”

来自大脑皮层记忆的信息,

因“遗忘”而沉降脑海后形成了(成为发明创新之源的)“海底矿床”的融汇信息,

在此基础上的领悟创造功能即为警觉意识;


(2)“思维意识”

是对宇宙属性(逻辑)的反映机制,

表现在具有理性的行为和具有(包括警觉的)探索判断的推理上。


虽然“显意识”的进化及其形成最晚,但如今对“显意识”的认识比对“下意识”的认识更为深刻(兹免冗叙)。

下面只对“下意识”继续讨论。


三、下意识的特性     

人的下意识,表现为即兴行为,来自心理、性格、本能,显得隐讳。

可以说科学若有完善日,那么关于下意识的学科只能是最后一门。


1、落后性

由于下意识主要特征是本能,即其行为指令多受遗传信息影响,没有商量,

因此其落后性甚至野蛮性成为必然。


2、性格缺陷

性格多来自先天遗传,其特征是多方面的,

由于出自它的行为表现是没有商量的,加上其历史落后性使之具有缺陷,诸如粗野俗气等常常使人尴尬。


3、神秘性

同时,出于遗传信息的复杂性和不可知性(显意识进不去,科学亦难进去),

使得下意识领域成为最为神秘的领域。

可以说,人类(从而社会)所有具神秘性的行为(及其极大的投入)都肇源于人的下意识。


例如,

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所谓心理现象、鬼神现象都是起自下意识领域的,或是再被显意识加过工的;

“宗教”来自(下意识产生的)“群体”性神秘性的外化与强化(但也是益于人性进化的)。


4、神秘性原理

一是因为人的显意识进不去下意识领域,不可对它作理性理解(其原理是,任一有理点都有个无穷小邻域);

二是下意识来自不起眼的微弱的细胞有机性及其智能基因的漫长进化;

三是它们都产生自(非典型逻辑的,不合正常时空特点的)临界层空间。


因此,人们对来自下意识的灵性表现常常不能理解,往往被认为有外“神”在操控。


例如(简单说),

所谓生命轮回现象,实则产生于生殖基因的“量子纠缠”(对于生命体来说,可叫做得到进一步升华的“基因纠缠”吧);

所谓“特异功能 ”,莫非是一些人的意念力具备更强的显效能力罢了,等等。


5、修炼

基于下意识的即兴性和落后性缺陷,其行为常常不合时宜,影响生活甚至影响前途,因此有必要改造它。

不过改造的方式应以“修炼”为首选。

原因是,改造下意识缺陷不是(像知识积累那样)讲道理即能成的。


比如,关于人生行为品格修炼,古代先贤早已有了成熟的认识“论著”,可是至今是否都做到了?

原因就是论著(讲道理)是理论,属于显意识的思想范畴(与下意识的行为不是一回事),所以效果不大。


观察表明,比如在气功修炼中,各种动功的用力尚可归纳到“张-弛”上来,

但不管是动功还是静功,其“意念力”(简称意念)的运用都是最为重要的。


本质上,所谓“修炼”就是(在动功或静功的过程中)用意念力(大脑发出的精神场),

去针对自己作为“完备人”的相应部位或全部,作心灵按摩,

带着要它按意愿改变的意念,反复持续之,假以时日(如待细胞换代)即能显效。


原理之一是:

    物质愈用愈损;信息愈用愈灵。

此外,对于一些较轻的如不良习惯之类,只须通过行为矫正即可改变过来了。


四、命运小议

生命系统是存在“命运”的,现以人来说。


“命”是指生命过程的宏观态势,属必然性;

“运”是指各个时段的机遇,属随机性。


具体说,人生过程是个“动态系统”过程,

“动态系统”是其过程中存在干扰因素的“动力系统”(或即动力系统中系数具时变性的系统)。


那么,问题即归为“动力系统”与“干扰因素”两个方面了:

作为动力系统,其轨线是由其初始条件(先天)决定了的,也就是它的必然性;

作为干扰因素,则表现为时序过程中(可正可负)的随机性(系数的时变性)。这是因为,人作为“完备人”的完全空间中同时(相互参透著)其他“完备人”的完全空间,相互间的各种场产生着(正、负)较量。


总之,

“命”是来自(生命发生时)“初始条件”的,初始条件表现为(场形式的)各种信息的合综(包括其父母内存的既有信息和当场的客观信息及其反应),形成了必然性。

运”则来自生命过程中随“运气”好坏的所谓“干扰因素”,亦即运气既可能有正的也可能有负的。


归结(统计)其人生经历整体(正负抵消),

同类人的差别是不会太大的(其原理是,动力系统轨线具有“拟遍历”性)。

所以,人都存在“命运”且复杂,既有先天因素,又有客观因素,更有主观应对能力因素等。


五、保健小议

西医是科学,中医是哲学。


前者建立在(人体实象)解剖学和化学实验上;

后者建立在(人体虚象)望闻问切经验上。

科学的最高境界是哲学,因此中西医“融合”才能达到医学的完善。


西医发现并针对产生疾病的病菌、病毒,

中医针对的是(病菌病毒的)“毒素”给人体带来的危害,辨证施治。

比如,西医能“精准”追踪病毒的变异不断制造新药(有利有弊),

中医药针对的是病毒的种类(用所谓“六淫”模式),因而针对的面宽,勿须不断换药(当然也有利有弊)。


又,中医在切脉上可分出若干种“脉象”,想必与西医的“心电图”结论之间存在内在关系?

中医、西医是个虚实“二象对偶”关系,其比较特征是:

image.png


当前国人已从追求“饱肚”过渡到追求“保健”是好事,但若迷惘于“保健”则是坏事。

如今,保健活动有被庸俗化的趋势,其中更有“市场”的作用。

保健不可偏激,重在平衡和可持续性;

2/3(≈0.618)在自身心态;根本在于强化自身免疫功能;

补品,多了即食品;食品,缺了即补品。


关于卫生,统计性结论是:公共卫生不足,个人卫生过分,应“适可而止、过犹不及”。

过分卫生即不卫生,洁癖者身体不会好;

医药卫生用“临床标准”宣传民众,全听了准会成为它的临床对象。


自然界的“土著民”本是细菌族群,

人类只是占领者,不可能把它们消灭尽,只能承认共处,否则都不会得到安宁。

任何高等动物的身体都是个多种群生物群落,人也不例外;

对细菌“宁可枉杀不可漏掉”的作法不科学。


中药之苦、涩是出了名的,其治病原理主要的即是“以毒攻毒”。

比如野生植物,本是为防止其它物种侵害而进化出来保护自己的毒素,

被聪明的人类将其作了组合、配伍,巧妙用于对付自己身上的疾病病毒。


谐:

人嘛,其保健莫非为了晚死;其奋斗却是为了不死(留名于世)。


(高隆昌 E-mail:  glc5101@sina.co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17274-1403664.html

上一篇:终极大自然观——第十讲:用于生命起源——原生细胞原生意识探索
下一篇:终极大自然观——第十二讲:用于系统学
收藏 IP: 117.176.20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7 12: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