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longch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aolongchang

博文

第29讲: 缩掠《终极大自然观》

已有 453 次阅读 2024-5-30 17:15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第29讲:  缩掠《终极大自然观》

一, 意识(代序):

今天,在“终极大自然”(这一深刻而全面的条件下)孕育并悠悠进化成的人类“意识”,有能力返回去窥视这“终极大自然”了(否则只能像一般动物那样继续的“自然”活着)。

 在“意识”之下终于意识到,客观世界的终极底层是三维连续统空间(=三维(有理数集+无理数集)、三维几何形式、虚实“二象”结构);回到它的“能量”状态即是(实在+抽象的)客观世界。

其中“无理数集”对应于“超能”超空间(即“易经”之“无”);出于能量的不稳定性(“易”性)产生了“大爆炸”形成了宇宙;宇宙是“有理数集”对应的客观实在。

进一步,宇宙(宇宙空间、物理世界)的属性(=结构属性+运行属性)形成了数学的驰骋空间“逻辑空间”。

特别的,在繁杂的宇宙空间中还叠加了(如地球的)生命世界,进而有了人类学、社会学及其高级的“意识”。

总之,正是“意识”导引著人类同时从科学技术(实象)和数学哲学(虚象)两个方面(互动著)去认识理解和开发利用这一“大自然”。

“哲学”是人类意识认识客观世界的综合思辨能力体现,提供方法论和思维工具(属完全空间,其底层是连续统);“科学”是人类用实证方式探索利用客观世界的活动,表现为较强的专业性(属宇宙的逻辑空间,其底层是有理数集)。虽然各个专门领域都更专业更实证,但也都是在哲学范畴之内,都需要哲学的引领。

本文是本着“意识”理念从哲学思辨角度纵览缩略扫识“终极大自然”,也就是透识这唯一的客观世界(续下)。

二, 实数结构再欣赏:

己知,一维实数=实轴=一维(有理数集+无理数集)=一维连续统空间,由两个(实,虚)不同的空间层次构成,后者充满而不占据前者;数学的主体是“建立”在前者上的,后者只是其背景和(保证数学空间完备的)“根”。

实轴的直接推广,可从一维实数集推至三维实数集,此即三维(客观)连续统空间,仍由(实,虚)两个空间层次构成,但这仅仅是几何的(坐标系意义下的)客观;真实的客观世界(一维~三维)正是赋予该三维连续统空间以广义能量(续下)后呈现出来的景象(其中的“实在空间(宇宙)”是赋予有理数集以“物理能”后的景象)。

三, 能量、演化及宇宙空间:

能量,终极大自然(客观世界)是“广义能量”(简称能量)构成的(即能量=客观世界),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包括宏微层级虚实的)所谓“能量形式”;能量形式可简要归为物质能、场能、信息能和(终极形式)“超能”三大层次;能量(及能量形式)的特征是易、动、演化;能量形式间皆可(在适当条件下)作能量不灭的相互转化(广义功);宇宙是超能之“易”产生的(站在宇宙看即来自超能的“大爆炸”);宇宙物质中质量与引力同生同灭(引力是质量的一种表现);宇宙空间经“漫长”的(基本上保持“物质能+场能”形式的)运行、演化过程,最终仍将回归到超能“超空间”;宇宙(“降势”产生的)膨胀形成“暗能量”和“相对性”机制;宇宙时-空是个虚实“二象”结构;在“漫长”的宇宙演化过程中也递加了如地球上的(“根”在超空间的)生命世界过程特别是“人”及其社会生活等的复杂历程(续后)。

四, 属性、逻辑与无穷:

(1)属性是一切系统皆有的(内在的)区别于其它系统的不具解剖性的一种抽象存在;属性本身(属系统“内在”)不是能量但被提升出来成为“信息”后即属能量“信息能”(亦即系统属性是客观信息的本源)。

宇宙(包括一切系统)其属性=结构属性+运行属性,其中运行属性叫做(典型的)“逻辑”(根本特征在于点、时、速);逻辑的总体归为逻辑空间(=节点族+连线族);由宇宙的有界性和“开”性(无边际性、相对性)知,逻辑空间具有有界性和“开”性。

(2)据“客观空间”的层次性(定性地)可有:

客观空间=宇宙空间+超空间=物理世界+超空间=(物质空间+场空间)+超空间。

“超空间”是无理数集(赋予能量“超能”后)所对应的客观空间;是充满而不占据宇宙空间的抽象存在;是宇宙之母,因此是客观世界一切能量形式之本;超空间中无逻辑,是量子纠缠之原、光速有限性之原;是暗物质、“中微子”;是产生原生细胞及形成生命世界的根本保证;是物理世界(宇宙)的“根”。

(3)注意到几点:

一是注意到属性空间与(产生它的)实在空间“宇宙”的相关关系。逻辑空间是宇宙的属性空间,其基底是有理数集;数学的主体在逻辑空间中。  

二是关于上述一至三维连续统空间中的实象“有理数集”。一方面它是逻辑空间(数学)的基底,其它的空间维度皆系其逻辑推广;同时,它也是实在空间(宇宙)的基底,所见到的实在宇宙是赋予了该三维有理数集以物理能后的结果(反之,宇宙“析”去物理能后即落实到三维“有理数集”)。

三是逻辑空间+无理空间                                               完备逻辑空间=完备数学。

四是当今科学已触及到(或临近)逻辑空间的边际“无穷”,实则物理世界与超空间的“接壤”处特征(所谓“临界空间”),主要表现为“非典型逻辑”。  

五是“大科学”面临的困境可(定性的)归为复杂性、无穷性、完备性“三性”:

“复杂性”分做三型(SFI提出):非确定型、非线性型、非不变型。

“无穷性”针对可数无穷对象(具离散性的无穷集),分做可数可序、可数非序、混沌等三类,目前的困境主要在二三类。

“完备性”针对无穷不可数对象,这时进一步涉及到(具非离散性、无点概念等的)无穷集,根本特征是“无逻辑”性,直接联系到(有待科学正式承认的)“超空间”特性。        

总之,本论正是在于(数理结合)进一步“意识”到空间层次、广义能量、逻辑本原等的基础上,进而揭示出孕育物理世界的(1~3维)连续统空间本质,从而(客观的)窥视到了“客观世界”和“完全宇宙”,但对于囿于其中的(主观的)生命世界还有待进一步认识,续下。

五, 生命世界与意识:

(1)生命起源于完全宇宙(或逻辑完备空间)意义下的“终极大自然”,根本特征是其(一反物理性的)“有机性”、基本生命单位是“细胞”、细胞经漫长进化形成“生命世界”(续(2));细胞“二象”结构中的虚象是“智能基因”,经悠久漫长进化终于有了如人类的全面“意识”(“思维”显意识+“人性”下意识),并继续进步至现代水平(续(3至5))。

(2)生命世界是高于物理世界的。根本上是“有机性”的功劳,因此强调三点:一是对生命体直至生命世界的研究,少不了应对其虚象因素的重视,如细胞的“结构”只能是某种抽象的(更难捉摸的)“场能”将实在的“成分”结合而成,否则只能是结而不“构”;二是生命体显示功能是其全面结构特征的体现(如从细胞、器官、神经、精神各个层级同时表现)而物理世界则不,如量子层、原子层、分子层一般是分别表现的;三是社会结构与生命体结构一样,具有相似性(事实上从细胞到躯体直至社会层层,皆具“分形”相似性,具最优性),这些都起于“有机性”的根本机制。

(3)人的“意识”现已强化到(包括诸如思维情绪灵感等的)大思维,表现在对辩证逻辑这一过去较为冷门的学科一下热起来了。

特别表现在(为获得极大的社会福祉)急于对人自身的能力尤其是“智能”的迅速提升。

但须明白,这在“终极大自然观”看来,不只是“智能”不够高的问题,客观上当前科技前沿(也是数理共同的智能科技前沿)已进入到(综合了上述“三性”困难的)具有非典型逻辑特征的“临界空间”。

(4)目前的科技前沿,表现出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是出于(当今“人性”水平下的)人类贪婪性,不仅在认识和开发利用自然上表现竭力迅速抵达今天的热门人工智能,甚至力图进一步实现“人工智能创造人工智能”以彻底替代人的智能。

另一方面是在人类致力于让自然完全服务于自身时,产生了伦理危机,归结为人工智能是否会反过来控制人类等问题,显得趑趄不前了?

(5)其实,上述两个方面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其原因也可从两个方面来回答:                  

首先是,由“人”来代替人、由意识生成“意识”、由智能(创生人工智能)替代“智能”,皆具悖论机制(且属客观世界顶层的悖论机制,不可逾越),因此不可能发生。

其次是, “AI”(技术)的本质是计算,其基本空间是有理数集,其基元是(有理)“点”,而”智能”(哲学)的基本空间是有理数集+无理数集,其基元是(实数)“单子”(有理点+无穷小邻域)。二者间的差异是“空间层次”差异,人工智能(AI)是不可能逾越得了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17274-1436252.html

上一篇:第28讲:意识-思维-逻辑之于AI
下一篇:30讲(应用例): 辩证逻辑浅辨
收藏 IP: 180.85.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3 09: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