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longch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aolongchang

博文

第27讲 《终极大自然观》透识世界

已有 1350 次阅读 2024-3-16 18:16 |个人分类:终极大自然观|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第27讲    《终极大自然观》透识世界  

前言:本讲是进一步运用本论《终极大自然观》于人类“大科学”(也是数理人文世界)的“本原性”认识,因此说是“透识”。对于熟悉前面内容者来说是进一步夯实与提升,对于新进来者则可借此短文略知本论核心精神。

绪论:

把人类社会生活和意识所及的时-空总体叫做客观世界,简称世界。作为强调,也把学科空间如物理、数学等叫做xx世界。

世界需要看透、亟待看透、必须看透,现在已能看透了!

客观世界的空间层次是最高的,叫做完全空间,所谓“视透”就是要(在终极大自然观下)从完全空间的“本原”深度去看透世界,只有这样才利于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做出正确的把握。

看透客观世界(寻求大统一理论)是人类的历史夙愿,从古至今越来越多的来自各种玄-哲-科的种种尝试经久不息(包括正统的“大科学”和自媒体信息时代无尽的民科、民术等)但皆无一能成。

不过,在本论《终极大自然观》下终能看透客观世界这只“大象”了。

本论与既有理论(包括古往今来玄-哲-科)的本质区别在于:

一是本论来自具体的艰深课题破解如“实轴结构之谜”、“康托尔连续统猜测”等;相应的其它理论仅来自信仰、直觉、比喻、猜测之类;

二是本论原则上对所有涉及“无穷”本质的谜题皆能得到全面解释;其它理论则最多是在得到一些成果的同时也出现一些新的矛盾(所谓“按下葫芦浮起瓢”),当然,这也说明它们虽未成功但往往并非空穴来风。

三是在本论之下更能进一步对各种深刻问题做出本原性理解,诸如对宇宙和生命来源的更为合理的解释,对自组织理论的本原性理解和对系统、系统势乃至能量、信息、超信息的深入揭示等。

四是本论的得来十分不易绝非拍脑袋能成,亦非AI技术可替代的,具体说是在(围绕破解上述数学谜题过程中)先后创新性提出了空间层次论(完全空间概念)、系统“二象”对偶论、逻辑本原论、广义能量论之下,逐步呈现出“超空间”的存在,从而自然显示出“终极大自然”这一“大象”概貌来的。

总之,在上述基础上直接观察世界即会立即呈现出本论对客观世界清澈的透识功能来,这就是本文所要体现的宗旨。

1 客观世界中的数、理分野

1.1从“二象”角度看数、理的分野

据本论,所谓客观世界就是完全宇宙空间,简称宇宙空间,当其强调时间性时叫宇宙时-空,统称(完全)物理世界,也是数、理共同驰骋的世界。

简单说来,“理”的基础是客观形体(几何),其基底“子”的本质是有理点集;“数”的基础是实数集(几何的抽象),其基底是有理数“点”集。

所以,数、理不仅是在同一物理世界中,而且是(终极)同根的,因此在其基础、基底“子、点”处的数、理结构具有相同本质,

不同的(分野)在于,数、理分属物理世界的虚实“二象”(逻辑空间,物质空间)。

具体说,数学是探索逻辑空间的,是直接从(具有无穷小邻域的)有理点集中之“关系”开始摸索的(已较深入);物理则是从眼前(富有“广义能量“的)物质实在开始探索,逐层深入向着(极限目标)有理点集进发的(进展较慢)。

目前,数、理的前沿在“临界空间”中都遇到非典型逻辑的严峻挑战,进入迷茫状态。

1.2 从“空间”角度看数、理的分野

这里“空间”系指物理世界(完全)宇宙空间。

作为“空间”(直至其中任一物质“粒子”)都是由各个空间层次(按抽象程度)依次叠加而成的,因此是非裸的。

进一步,借鉴一般空间“三元式”,在定性思辨意义下可记为:

完全宇宙空间=宇宙空间=物理空间=(底空间;约束集;运行集)

=(广义能量x三维实数集;{约束};{运行})。

(1)注意到该“三元式”可以表征任一系统,因据系统概念可有:系统是元素集(对应于式中“底空间”)为着共同的目标({约束})发生关系({运行})的总体。鉴于系统概念的普遍性即知该“三元式”的普遍性了。

再说,客观世界任何“系统”也可(简单的)归为“集合”及其“关系”的总体(二元式)。

只是数学(在不同视角下)也说“关系”是“结构”(分作序结构、代数结构、拓扑结构)。

那么,当把“关系”细分为具体条件(约束)下的运作时即为“三元式”了。

(2)进一步注意到,“底空间”中的三维“实数集”是一维实轴推广至三维的,也就是直观的三维几何空间。

在坐标系下看即是(呈分形结构的)三维有理数集“沉浸”在三维无理数集之中(类似于“有理”繁星嵌缀在“无理”夜空中)。

它们是两大空间层次,分别对应于数理基底的(有理数)空间层次和超越的(无理数)空间层次。

也就是说,三维“底空间”是具有完全空间层次的(说明空间维度与空间层次概念是独立的),若要进一步表征客观世界的具体分支领域,还得结合“三元式”中的二三元去确定。比如

1)当“底空间”中不计“广义能量”因子,且取{约束}={完备逻辑}时,即为(完备的)数学世界(见“2”);    

2)当取{约束}{逻辑/实验验证}时,即为“宇宙空间”又叫物理世界(见“3”)。

总之,数学与物理分别侧重于同一个客观世界虚实“二象”中的虚象(完备逻辑)和实象(完备物质世界);物理空间只是赋予有理点集以物质能后的逻辑范畴;反之物理空间去掉(紧致掉)物理性即是数学空间的重要成分有理数集。

3)进一步,当取{约束}{临界空间及有机性}时即为生命世界(续见“4”)。

下面继续作定性思辨的叙述。

2  数学世界透识      

     小序:在本论“终极大自然观”中已获得了完备逻辑空间、完备数学空间,可叫数学世界,简称数学。

已知,数学的本质是以实数集为基础、有理数集为基底去发掘逻辑空间的(宗旨是雕琢完备的逻辑象牙塔),随着人类意识的进化而逐步累积性(因而速度越来越快的)构建起一个宏伟的数学宝塔,只是现在尚需正式承认其完备性基础(无理数对应的超空间实质)罢了。

数学之伟大在于,它起自看似平凡的实轴,却映兆出了终极大自然。

数学是发掘定理的科学,因此它密切切触无穷,但因未能透识无穷致使其产生的谜题越来越多。

也说数学只须遵从逻辑,所以它可以在包括“创想-推理-判定”的思维模式下作天马行空的“创想”,充分调动其智商。

由于数学的终极使命是雕琢完备的逻辑空间,而逻辑空间是开空间,所以保证其完备的“点”只能是超空间,因此纯数学在这里遇到了本质性的挑战。

数学也是在(数、形)“二象”互动和对偶之中壮大起来的。

进一步说,在上述空间“三元式”中数学的具体取法是:

数学世界=(实数集,{约束},{运行})

其中,实数集=有理数集+无理数集,可以(按习惯)仅就一维来思考。

显然,鉴于“三元式”具有系统概念的普遍性,数学世界必然是浩瀚的,只是这时需要充分注意到各“元”的丰富内涵。

原则上,随着各“元”的不同取法和主次顺序的不同界定,可达及各个分支学科直至具体课题(比如课题“解一个方程”其“三元式”表述即,“在方程条件(‘元’二)下通过运算(‘元’三)获得解集合(‘元’一)”)。

限于本文篇幅,这里拟侧重于(数、形“二象”中)“数”和“形”两个方面的发展及其相互渗透来描述。

2.1“数”的发展:按“运算法则”的升华

(1)“算术”。从整数出发首先发现了加减乘除算术四则,发掘出客观世界最为基本的线性与非线性关系(前者可归为单变数的倍数;后者归为单变数的方幂、也叫几何性)。

本质上说,数学其它的丰富内容莫非是深化了的或复杂化了的线性与非线性关系罢了。

推广到对非数对象赋予的四则运算形成了“抽象代数”,其理论和应用都十分活跃;数理逻辑亦属四则运算范畴,可谓四则数学。

特别的,基于数字、数据、数码的“数学计算”也是属于四则数学的。

可见四则运算四则数学(展示出的客观世界中四则关系)是多么的基本。

(2)“代数”。开发出乘方开方后进入到代数(六则)运算,形成了线性代数、多项式、代数方程等直至现代代数丰富理论。

一是发现了“无理数”,使数学成为大科学中唯一能正视“无穷”概念的科学(并一直被“无穷”实质推动着发展)。

二是发现了“虚数i”,从而有了复数( Z=x + iy ),注意到i的旋转特征则复数展示出的也是运动的(平移+旋转)完全性。

三是复数生发出了丰富的复变函数(复分析)理论和(信息科学十分基础的)傅里叶分析、调和分析理论。

四是自复数创生了(在既有条件下的)“二元数”理论、“四元数”理论和“八元数”(鉴于限制条件并非本原性约束,还有可能突破?续后)。

五是为“解”5次及以上代数方程,已产生了群论直至抽象代数。那么,还有别的突破思路吗?续见“(5)”。

六是在集合论观念下代数的方法和思想已广泛移植渗透到现代数学中,形成了丰富而前沿性的“代数学”。

(3)“函数”。在开发出指数对数后进入到函数(八则)运算,分作代数函数、超越函数两大类。

借鉴欧拉公式及幂指函数形式,以上两类函数可缩略成一个模式或叫范式:αβr型,当α,r取常数时即为代数型,其它的皆归为“超越型”,续见“(5)”。

更为丰富的内容有如实变函数、函数空间理论、泛函分析、非线性分析等等(略)。

(4)“分析”。进一步开发出微积分方法形成十则运算。从本论看出第九、十则与前八则不同的是,它深刻触及到了有理点及其无穷小邻域(叫“单子”)的本原性实质。所以,一方面对其概念的争论旷日持久至今仍未完全平息;另一方面是因此微积分概念已经广泛深入到各个领域形成了恢宏的“现代分析学”。

2.2“形”的发展:在“空间”概念上的分野

(1)“几何”意义下的空间。“几何”来自对客观空间形体的研究,其基本特点是(连续统意义下的)“度量”与“曲率”,前者如(平直空间的)欧式几何(首创公理模式),总体的则是(一般流形的)非欧几何,直至今天已综合发展成大范围几何包括黎曼几何、辛几何、几何分析等现代几何学(免赘)。

(2)“集合论”意义下的空间。今天的空间概念是在产生集合论(续下)之后给出的,更为深刻。“空间”是集合元素在一定公理下相互间关系的总和(等价于上述“三元式”)。

空间概念正是在集合论理念下,综合渗透诸如数论、代数、几何(郎兰兹纲领)等数学思想,迅速产生了函数空间、拓扑空间、概率空间、模糊空间等等理论。   

总之,隐约可见数学是个继续在(无理数托扶下)有理数基底上构建著的“倒锥塔”工程。

2.3 综合与突破

(1)集合论产生的革命。康托尔(1845-1918)于19世纪末提出的集合论是数学的一大里程碑。

主要是,它使数学意识到数学的基本对象是“集合”如数集、点集和一般的元素集等,从而在集合观念下数学为之一振;数学的基础性概念一旦起自“集合”即能显出一种彻底性;意识到实数集的虚实“二象”结构本质;普尔巴鑫学派从集合角度重塑/述数学(基本结构);在集合论思想下可归纳出“解”的数学分支,包括各类同余方程、代数方程、超越方程、函数方程及微分方程等的求解方法与解的理论;在集合论意义下拓扑学活力十足,不仅促进了函数论、测度论、概率论、系统论,也活跃了逻辑学、代数学、几何学、分析学、动力学;同时,也是基于集合对象的“映射”概念产生了同态、同构、同胚、同伦、同调等映射理论以及纤维丛、张量分析、示性类等分析理论。

特别的,正是集合论引爆了(具有无穷本质的)谜题之“迷”和数学的寻“根”之热;正是集合论引出了无理数集合的“不可数”性,其进一步探索导致“终极大自然观”。

顺此,关于无穷的奥妙除已提到的系列谜题外再举一个直观例:

试问,作为自然数真子集的素数,其理论为什么难?

关键在于,素数虽然与自然数一样“可数”但它不可“序”,原因是找不出(镶嵌在自然数中的)素数的“通项”来(藏在无穷且无序之中),本质上其“通项”问题即成了素数理论复杂性的核心。

(2)突破性设想。“十则”运算是随着数学整体的扩展而逐级上升且是综合性的,因此每上升一级运算,数学就会产生一次革命性的暴涨。

不过,既有的运算法则也显示出它具有局限性,因为它们并不具备本原性的“封顶”特征。

比如,5次及以上代数方程没有(已知算符和算式表出的)“一般解式”这点说明,也可能存在(突破算符和算式的)方法,使得一般代数方程既然有解就能解(或能表达)出来?

具体说,也许可借鉴现代计算方法前沿范式、欧拉范式、张量符号的浓缩技巧和“圆对数”(见下)理论,构建出这样一个简略范式:αβγ型,其中三个符号既可以是既有的数符变量,也可以是一些新设定的模型、模块、模式、算式、代码、指令之类,若能创造性构建成功,便可拓展数学运算法则以解决更多更为宽广的问题了。

思路是,先将复杂问题转换“翻译”成(已创建成功的)范式语言,成为范式所表达的问题,然后按范式内在程序进展下去即可得到所求(现代计算技术是不畏惧计算的)。

作为范例和启示,近期中国汪一平教授首创的“圆对数”理论与方法即具备了这一功能。

3 物理世界的纠结   

小序:鉴于数、理的内在关联,在“终极大自然观”及数学世界透识基础上,更有利于透识性考察物理世界的特质了。且为省读者时间,以下叙述只须直接从“终极大自然观”出发去略览物理世界。

3.1物理世界      

据第九讲,物理世界(宇宙空间)来自超空间的部分“超能”经大爆炸转换成的(物理世界所有基本的)能量形式,初始即高热高压的三维“火团”,统称“宇宙能”(具备“宇宙势”),从而开始了宇宙势的降势,开始了除宇宙能总量(基本)不变外其它都在变的宇宙生命(时空)过程,直至最终回归超空间。

一是随着“宇宙势”降势,部分热能逐步转换成基本空间(能)而膨胀(暗能量),同时随着它的降温各种基本物质逐步“凝缩”形成了通称“粒子”的量子世界。

二是粒子“非裸”,具备所有空间层次及构成自身的物质和多种场(如强弱场和引力场等),因此任何粒子都具有虚实“二象”结构(二象论见第三讲)。

三是粒子都涵存了宇宙高能和自由能(除构成物体的能量外所含的其它能量叫自由能)。

四是粒子间凭借自身场的功能相互作用逐级形成原子层(化学世界)、分子层(牛顿世界),终成多动力下活跃着的物理世界,也产生了物理学。

3.2物理学及其逆向进展特征

物理学是从认识生活环境开始的、从测地观天开始的,凭借人的自身意识逐步深入的理解和利用自然,因此说是逆向地向着自然本原探索进发的。

17世纪末牛顿(1643-1727)正式创生了具有数理实证特征的“物理学”,形成了越来越庞大的自然科学,分作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简称科技)以“二象”互动的方式迅速前进。

历经机械时代(18世纪)、电气时代(19世纪),一项项科技成果迅速提升著人类生活福祉。

特别是20世纪以来的电子计算、数据信息等技术发展势头犹盛,也包括正在兴起的量子通讯、量子计算乃至AI技术等。

但是,这时支撑科技成果的物理学基础理论却是落在后面的,好些基本原理尚在等待物理学的前沿突破呢。

也就是自20世纪起形成了,由历史上的“基础促进技术”变成“技术催促基础”的态势了。

原因是,物理学自上升到20世纪的“量子引力论”层级便进入到迷茫的“后实证主义”时期。

尽管物理学倍加活跃产生了种种新思想、新理论,但除(广义相对论及)杨振宁-米尔斯理论系列成果如“规范场”(及其群刻画)和“基本模型”外,皆系出自直觉、比喻、猜测的理论如平行宇宙、镜像宇宙、虫洞理论等,虽能解释一些老问题同时也产生更多新问题,可谓“按下葫芦浮起瓢”。

尽管说超弦、黑洞理论(及广义相对论)能得到较多的正确性成果,但离顺畅解释客观自然仍属实质性差距。

特别地,(亦如数学此期产生了更多谜题那样)物理学也发现了越来越多的谜题,诸如薛定谔猫、量子纠缠、暗物质、暗能量之谜等等。

那么,这些都是为什么?迷糊背后必有根原。

一切问题的进步首先应该是思想先行、虚象领先。这时不能不彻底的问:

物理学最高境界是什么?“根”在哪里?

根据本论再参照数学寻根,不得不承认,问题得从本原认识做起;

物理学已进入到亟待澄清本原、窥视客观世界“真容”的时候了。

无愧地说,本论之所以提出上述问题,因为问题的答案已在本论“终极大自然观”中。

下面再结合获得“终极大自然观”的关键,对物理学做一些侧重性强调。

3.3物理学复杂前沿呼吁          

(1)存在“超空间” 。据第七讲,“超空间”的存在是整个“终极大自然观”的核心成果(能颠覆它则全盘颠覆)。

简单说,“超空间”概念来自三维空间几何(实数集本质)之中“无理数集”所对应的客观世界(注:实在的物理空间是不高于3维的(或说4维时-空),其它的仅来自逻辑)。

再次强调,“无理数集“具有如下本原性实质:

全测度性;不可数性;无点概念;根本的是无理数集之中不具备逻辑性(数学处理无理数都是在有理数集上完成的);无理数集(无理空间)只相当于逻辑(开)空间的完备“点”(所以数学虽然早就意识到其根在无理数集,却一直未能数学地揭示“证”出它来)。

例:为何产生费马问题、椭圆问题及极限环不可表之类复杂性?皆因无理数集超越了有理数集空间层次(不具有理数集功能、不可有理表述,还以其“无穷”阻扰之)。

回到“超空间”知,超空间就是赋予三维无理数集以能量(超能)后的空间;超空间是物理世界的背景空间;超空间就是(物理学感知的)“暗物质”,亦即暗物质是(高于宇宙物质的)又一空间层次(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的,也是宇宙之母);

换句话说,被物理学感觉到的“暗物质”进一步被(同根的数理空间的对应关系)以确凿的理由得到了论证;虽说不算是(也不可能是)数理实证,只算是合情推理数理思辨,但也是不可能被颠覆的。

又一事实是,一旦承认了无理数集的上述实质(亦即超空间实质)则不仅仅数学中一切攸关无穷实质的谜题才迎刃而解了。

亦即,将其对应到物理学(面对物理学的系列谜题)即能立刻获得上述明确启示,也包括下面直接在超空间概念参与下的命题。

(2)树立广义能量观。简言之,客观世界=能量=ij,亦即客观世界是各层(i)、级(j)的所有可能的“能量形式”之总和,抑或说:客观世界=能量。

历史上仅认为能量是不可见的(只有现象表征如热能、动能、势能等)。随着认识的深入直至爱因斯坦提出质能公式后,能量概念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事实上,在终极大自然观下易知,整个“大自然”皆可归为一个(历史上认为的最为抽象的不可见的)“广义能量”,简称能量;客观世界的一切(包括各级各层的虚实存在)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叫“能量形式”。

一是客观世界各层、级皆存在基本的能量形式,一般能量形式皆由多种基本的能量形式构成(“构”本身也是一种能量形式的表现);

二是能量形式总体可归为物质能、场能、信息能、超能等大类;

三是各种能量形式间都存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换(内在)机制,只存在转换条件的难易差别(表明了广义能量概念的统一性)。

四是各种能量形式都是动的(静止只是相对的),这也是能量的共同特征。

五是各种能量皆可表以[0,]上的振动频率(这也是曾产生的超弦理论、光构成世界理论等依赖的客观性)。

六是一切系统皆有对偶象,唯独能量概念没有对偶象,说明能量概念具有终极性。

七是科研中对物质结构的层层追朔实则能量形式的追朔(简单的如牛顿的f=ma,当考虑到爱氏质能公式则为f=a等等)。

特别看到,如果失去“超能”这一能量形式概念整个数理理论将产生本质性的破缺而失去了完备性(实则忽略超能(超空间)概念本身即是对无理数集不可数本质的违背)。

总之,物理学应该树立“广义能量观”,这也是未来发展的必须。

(3)物理学的空间层次论。已谈及,空间层次概念来自空间概念“三元式”的揭示;从而揭示出实轴(=有理数+无理数)具有空间层次结构;对应到客观空间则是多层次空间(比如可分作宇宙空间、场空间、超空间);它们逐层对其前各层“充满而不占据”;相邻空间层次间所隔的“窗纸”是本质性抽象的(在数学上“窗纸”具有无穷级数的“厚度”)。

物理学之所以产生平行空间、镜像空间之类猜想,就在于没有意识到客观空间的层次结构本质。

(4)物理学需要二象论。已知(第三讲)任一系统皆具虚实二象结构,因此这也是客观世界通有的广泛的存在形式(亦属《易经》阴阳论古典思想)。

要强调的是这在当今物理学前沿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二象”思维具有对复杂系统的简化功能,这也是E.威腾提升超弦理论的重要手段。

二是物理学前沿粒子结构的“二象”间已趋于等权重了,容易产生混淆,那么“二象”意识有利于视觉的清晰。

三是物理学中已经自然地呈现出系列二象机制(包括诺特环意义下的“对称”概念及耦合、电磁、共轭、宇称以及物质与场的关系等等),只差提升到意识上来形成理论体系了。

四是(强调实证实在的)物理学是弱于显示虚象的,应予重视,这也是处于临界空间的前沿研究的需要,同时,更应深化“二象“间(既对立又统一)“对偶”性质的认识以提升其意识。

(5)物理学需要意识到逻辑本原。据第四讲,逻辑来自物理世界的运行属性。公认逻辑学起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总结。

本质上,逻辑是(进化于逻辑空间中的)人的思维反映出来的,叫做“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具备了完整的“三阶段”模式:创意-推理-判定。

首先,鉴于人类的高级性,所反映出来的逻辑思维并不具备逻辑(物理世界运动属性)的纯粹性。

 

具体说,思维中容易参入人的主观因素,反映在其中的“创意”上(包括提问质疑灵感等,其机理见“4”),把这种思维逻辑叫做“形式逻辑”(广义讲也包括“辩证逻辑”)。

那么,典型的(纯粹的)逻辑则属于(20世纪初才建成的)“数理逻辑”,其特点是强调了客观性,突出了(三阶段中的)“推理”机制。

揭示逻辑本原的意义在于,一是知道逻辑空间终归是有限的;二是知道超空间里没有逻辑;三是知道“临界空间”里逻辑具有非典型性,这正是物理学前沿表现出种种玄妙(数学自身也同样困惑)的主要原因。

因为 “临界空间”是在量子空间与超空间的“接壤”处,这里各种能量形式(包括空间和粒子的存在形式及其瞬息性等等)都远非经典物理情形了。

所以不能再抱以经典的思维模式去理解现代的前沿了。

4 生命世界透识

小序:宇宙学迄今所知生命的存在是地球特有的,生命世界是叠加在物理世界上的。本论进一步得知,生命世界是物理世界的升华,生命世界是高于物理世界的。

虽然生命科学采用的是(物理世界的)科学技术和物质设备,但是,生命科学家所具备的意识不只是物理学层次的(今天的思维应归于“数理哲生”了)。

本节是基于第十讲的进一步归纳,突出其核心。

4.1有机性与原生细胞

(1)高分子。据第十讲,一是在地球既有的客观条件下、二是在(全宇宙共有的)超空间条件下、三是经受来自外太空的高能射线,则物质微观(综合分子、原子、量子层级)产生了“微爆炸“,形成了”络合效应“,随机产生了种种不同结构和性能的所谓”高分子“。

注意到,形成高分子的(抽象的)”结构能“只能来自临界空间环境下各种抽象的能量形式的析综与升华。

(2)有机性。首先,完全是随机形成的“高分子”包括其分子数、结构形式、抽象性及其“功能”等都是各种各样的。我们所关心的自然是是否有最为“奇特”的类型。

存在决定意识(也算是猜测吧)在时间累积意义下其中必然存在一种具有”有机性“的高分子。

所谓“有机性”是相对于(相对静态的)“无机性”来说的一种“性能”,

形式上表现为“自主性”,或叫“能动性”,是勿须外在赋予而产生的内在机制(蕴于“结构能”之中)。

本质上是其抽象结构中充分含存了“超空间”机制,是一种“超结构”,具有超存储、超信息、超时空及量子纠缠等特质。

“有机性”是(没有经历“微爆炸”的)无机世界不可能有的(也是AI技术不可替代的)。

显然,是否能产生“有机性”是决定能否产生生命世界的根本,加上它的抽象性隐讳性和不知不觉,最容易被忽视或被认为是另外的“神”的操作。

“有机性”的自主功能可有很多种,如对内的组织功能、对外的吞吐(吸斥)功能、相互间联络合作功能以及时趋性能力等等,总之是一种(具有超越性的)泛自我能力。

(3)原生细胞。在高分子之间会凭借各自的有机性能自然地相互作用,最为荣幸的是,可能(随机的)产生这样一种由多个高分子“组”成的“高分子团”。

首先,“团”中各高分子的功能在“组”合后分别成为“团”的某种功能,使得“团”的总体具备了上述(对内、对外、相互、时趋)功能。

其次,特别存在一种更为先进的能管理全局、具有指挥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高分子”,最终使得这样的“高分子团”具备了生存和繁衍的能力。

把这样的高分子团叫做“原生细胞”,它的各种高分子叫做“基因”。专门把具有全局指挥功能的高分子叫做“智能基因”。

特别的,(勿须猜测)这样的原生细胞具有“进化”能力且具“全息”存储和遗传性,并且对照起今天生命的典型的(躯体,意识)“二象”结构来,“原生细胞”也有个(原生躯体,原生意识)“二象”结构。

总之,在地球上经“微爆炸”随机累积产生的“有机性”高分子“群”中随机产生了具备生存遗传进化全息能力的(哪怕是粗略简陋的)“原生细胞”直至现代和未来。

4.2原生意识与意识

已知“原生细胞”的虚象叫“原生意识”。需强调的是:

“原生意识”的作用和地位在原生细胞中是最重要的;在“原生细胞-细胞-生命-生命世界”这一漫长的进化提升历程中,至少说主要即表现为原生意识(及各级意识)的功能。

有幸的是,“意识”终能经(包括下意识、潜意识的)“隐意识”再进化产生了“显意识”,能够感知、意识到这个客观世界,越来越进步。

首先,“显意识”的高级性表现在能“意识”(思维理解)现实;能用“意念”(信息场)做功包括学习研究修炼等等。

其次,“隐意识”(直接进化自原生意识)因其高度抽象性和隐讳性,使得显意识也意识不到它(灯下黑),致使它被误解为外“神”的作用了。

同时,隐意识也被严重忽视了,比如科研中的种种(不具逻辑性的)“创意、创想”,即主要来自“隐意识”中的灵感、感悟乃至灵性等,终归是(不具有机性的)AI技术之类不能替代的。

其实,显意识能将隐意识误会为(景仰的)“神”本身也说明了“隐意识”的重要地位。

4.3 生命全息性

已知,生命从结构上可追朔至细胞;从进化程序上可追索至原生细胞。

反之,比如一个人的结构,可从细胞开始逐级经“细胞-器官-系统”上升至整体。

且知,每个细胞皆具(完全时-空意义下)“全息”性,并且(经各个空间层次和有线、无线方式)全面联系着其它细胞及各级组织,形成只有生命体才可能的绝对和谐协调整体。

同时,比如人类社会结构正越来越逼近于人体结构,这点表明人体结构是最为先进的最优的。

4.4 人类社会的意识

人类社会的进化仰仗于人类“意识”的进化。

具体说,社会二象(物质,精神)的进步依赖于人类意识(显意识,隐意识)的进步。

“显意识”表现为理性(智能)其进步表现在“科技”上;“隐意识”表现为心性(人性)其进步表现在(人性二象中的)“公性”上。

显然,社会二象中的“物质”进步来自“科技”进步(具累加性);“精神”进步来自“公性”进步(具重复性)。

因此,当今社会的虚实“二象”间是不协调的(公性是“短板”),导致其进步十分缓慢,表现为涨落频繁,属“减肥原理”,为的是消耗(多余的)物质能以“等待”人性(公性)的进步。

特别的,鉴于“公性”(短板)进化的缓慢性往往看不出它的进步来,实际上“公性”不仅在进步且会逐步加快。

总之,人类社会“终”将实现“世界大同”:(物质充分丰富,觉悟充分提高)+(各尽其能,各取所需)。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17274-1425590.html

上一篇:第26讲:“终极大自然观”认识数学(数理)
下一篇:第28讲:意识-思维-逻辑之于AI
收藏 IP: 180.85.7.*| 热度|

1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6 10: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