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ruse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engrusen

博文

鲜活的语言,总是在民间

已有 3013 次阅读 2020-12-20 11:57 |个人分类:生活随笔|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 无论是文豪,还是百姓,鲜活的语言总离不开人间的烟火气


01


一个冬日的上午,我坐在杭州一家早点店吃早餐。

在我的身后,店老板和他的儿子在进行着关于作文的一段对话。


给家中的"神兽"辅导过功课的父母们都懂的,在这种情形之下,儿子的问题永远都是:我不知道该写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写。


那个父亲说:就写冬天的景色吧。比如,冬天到了,天气凉了。树叶变色了,阳光也变淡了


我起初并未留意,可是仔细咂摸一下这位父亲的语言,觉出了一点不寻常。

至少在记忆中,我是第一次听到有人用“浓”或“淡”来形容阳光。


冬日阳光.jpg

夏日阳光.jpg


越是品味,我越是发现这种形容非常贴切,也非常生动。

整段话也一下子鲜活起来。


如果让我来描述阳光的变化,大约只会说,阳光没有夏天那么强烈了;或者说,冬日的阳光不再炽热了。

整段话也将因此而索然无味。


再联想到这位父亲的职业——餐饮店老板,这个事情就更加有趣了。

也许正是因为他的职业思维习惯,才能够随口说出如此生动的语句吧。


02



把别人不知道、不了解的事物,用人人能够感知和意会的语言描述出来,当然是一件极难的事情。


作为一个教师,自己总是希望能够把新的知识点,用学生最熟悉的比喻和最生动的语言讲述出来。

然而,常常难以做到。


这种称之为“通感”的修辞手法,本来是很不容易掌握的。

在游西湖的时候,刚好想到了另一个著名的例子: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苏轼 西湖 诗.jpg


如果这首诗只有前面两句,估计只会淹没在无数吟咏西湖的文字中。

后面接地气的两句,才让它成了千古名篇。


无论是文豪,还是百姓,鲜活的语言总离不开人间的烟火气。


苏轼一生酷爱美文,美酒,美食和美人,写出这样的诗句不会太令人惊讶。

那位早点店老板兼父亲,想来也是喜爱他的职业和深爱他的儿子,偶得佳句也不算稀奇吧。


在民间,这种鲜活的语言一直都是存在的。

只是多数时候,没有被留意到,也没有被记录下来罢了。


03



后记


赶在美国最猛烈的冬季疫情爆发之前,我和儿子终于一起回到了中国。


漫长的隔离后,马上开启了“还债”模式。


忙碌的生活带来最大的好处就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从美国状态中国状态的切换:从一个异国生活的旁观者,迅速变成了火热生活的参与者。


同时转变的,还有心境:

在美国,不缺少闲暇,却总是没有闲情,只因“心”无处安放

回来后,忙碌着,缺了些闲暇,心反而静下来,也多了些生活的闲情。


忙完了那些急需了结的工作,一个秋季学期和整个2020年也就快要结束了。

终于有了闲暇开始新一季的自媒体创作,也是时候填上挖下的那些“坑”了


  • 在莱斯大学的访学记忆和思考

  • 在美国的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


当然,对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也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和安排。

比如,本来准备写几篇关于中国白酒的文章,现在直接升级为一个创新创业计划了——酿造一款有故事的好酒


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

当一个评论家何如挽起袖子,实实在在地事情


老板随口成佳句,路人通感偶记之。


听听、走走、看看,挺好!

找回了发现美好的事物闲情,更好!

回归到火热的中式生活轨道之中,真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08930-1263308.html

上一篇:好奇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病”
下一篇:脚下有根,眼里有光 —— 为什么要做一个白酒创新创业项目之一
收藏 IP: 210.41.243.*| 热度|

4 焦飞 尤明庆 孙颉 孙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7: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