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P设计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ccsys 没有逆向思维就没有科技原创。 不自信是科技创新的大敌。

博文

为改善生活从事科研难出大成就,兼谈科技评价体制弊端

已有 3370 次阅读 2015-5-15 05:20 |个人分类:随笔|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大师, 科研评价体系

钱学森之问有解无解?我思考多时,发现我们的科研评价体系会束缚科研人难成大师。大师级的科研成果是在相当长的艰苦卓绝的科研岁月中才能产生出来。我国的科研评价体系直接及时地与个人经济利益挂钩,科研人个个都为自己的职称,职位晋升,工资待遇,名誉地位等操心,如何能够闷头投入有影响力的大科研?真正影响巨大的科研成果产生在那些'无欲无求'只对自己研究的问题感兴趣的人之中。

     科研人怎样才能无欲无求?一般情况下要保证科研条件的满足,即必要的设备材料实验手段等不愁,其次要有生活无忧的条件(少数不论死活的数学家除外)。在一个人的研究要年年要人评价,时时要与各种利益挂钩的体制下,科研人有几个能做到不急功近利?小打小闹发论文,跟随研究之风盛行,其原因可想而知。

    在我们整体科技水平十分落后的时期,为调动更多的人从事科研,这种及时性的科研评价体系能对提高整体科研水平起到的积极作用。现在我们是世界科研论文大国了,要想出'大师',这种与个人经济利益直接挂钩的评价体系作用可想而知。基金申请的形式也一样。怎么办?让有能力从事大科学研究的人生活水准做到衣食住行无忧,他们才可能放纵个人兴趣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研究中,大师才会出现!

    怎样选择可以成为未来大师的人才?从国家层面设置未来大师自由讲堂,让那些认为自己发明创造可以进入讲堂的人,有机会宣传他们的科研成果,在大讲堂中与内行博弈,从而获得认可与支持,获得应有的生活待遇,大师不请也会'冒出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0399-890285.html

上一篇:今天去参加了中关村创新论坛大会
下一篇:我为什么喜欢科学网?
收藏 IP: 60.10.97.*| 热度|

10 戴德昌 曹聪 苏光松 梁光河 肖建华 毛秀光 姚伟 代恒伟 杨正瓴 enet3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 18: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