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咏江
直至现在,“与世界先进水平看齐”仍然是我国一些名牌大学或科研单位的奋斗目标。国际科技的先进性和中国科技的落后性,使我们深信这是一条快速提升我国科技水平的必由之路。然而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已经让我们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诚然还有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我们还没有掌握,但相当的知识我们已经掌握了。如果还像前三十年来一样,跟在人家科技的屁股后面跑,不要说得什么诺贝尔奖,恐怕真正成为一个科技强国,也是难以办到的事情。
大家都感叹苹果公司的异军突起。想想,当年苹果公司微机被IBM个人计算机所取代的时候,多数人都会认为苹果公司自此将会一蹶不振。但二十多年之后,苹果公司利用平板电脑系列将天翻过来了!苹果公司的翻天,不是只靠学习先进完成的,而更重要的是靠创新,而且是艰难长期的创新过程。
最近俄罗斯研究制造出了形如纸张的塑料电脑,显然这又是一种独特的创新。不论苹果公司的“i”系列还是俄罗斯的薄塑电脑,都是当今科技领域的王者。而我们计算机科技与科研的追求,有哪些成果可以称得上科技领域的王者?科技王者只能在独创之中产生,象王选那样“敢为天下先”者,偌大的中国有几个?
现代科技创新极少数是能够靠个人奋斗就可以完成的,大多数科学研究都需要设备、资源和人手,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一般都集中在资金问题上。科学家有没有赖以生存和研究的资金,无法避免地成为了创新科学研究的前提。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科学基金的分配和使用基本上就成为了决定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纵观我国的科学基金的分配,有多少钱投向了那些国外尚未发明出来的项目?
我们许多人常常以“重新发明车轮子”来讥笑一些国内的发明者。其实,这种讥笑不仅能够反映出发明者的幼稚与不成熟,而且也会反映出一个国家科技界的主流水平。象“重新发明车轮子”这样的事,谁都可以看出来,还需要认真地进行讨论吗?科学研究项目评审的过程是认定项目先进性的过程,评审不能以申请者叙述的国内外同类项目的发展情况为准,而更重要的是要以评审专家对这方面的了解程度来最终确定。因而对专家的要求极高,特别是在对某些领域不够了解,或该领域无人研究的情况下,要有敏锐的洞察力,积极推举那些极有前途的可行项目。如果我们的评审专家都用“与世界先进水平看齐”来评定,那么真正的创新发明项目就惨了!我碰到过973项目申报的决定评审专家,竟然没有一个是体系结构方面的里手,如果你的项目是体系结构方面的发明,要确定支持你,恐怕太难了。
有学生问道我:“老师,未来的计算机会是什么样?”
我说:“象手表一样带在手腕上,语音输入输出,三维眼前立体成像。”
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高度的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手表化,取消键盘和显示屏的计算机时代一定会到来,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这不是虚无缥缈的瞎说,而是根据科学技术发展能够想象得到的事情,如果有人要搞这方面的研究,就应当给予恰当的支持。推广到基金评审专家,是不是应该有这种预见性?不能一味地看国际上是否有,来做取舍的依据。
在科学研究的问题上,学习他人成功的东西为我所用是必要的,但研究者更要敢于“奇思妙想”创造。国家基金要能够及时发现那些创新发明,在现有的条件下恰当地给予支援和鼓励。国家科技部门要常年组织好科技创新的评审机构,针对国内的各种发明创造,“不问出身”,随时随地分级进行评定,认真地来确定资金支援的程度(其中也要为创新发明研究者的生存生活加以考虑),这样才能不断地涌现创新科技的新成果。
学习是一种劳动,是掌握基础知识的必要手段。创新研究是比学习更艰苦和必要的劳动,是在学习基础之上的劳动。学习往往是一种单纯的思维方式,创新研究则是综合的复杂的思维方式,是创造新成果出现的必然过程,因而更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歧视发明者,嘲笑是“重新发明车轮子”的做法实在要不得。就是真的“重新发明车轮子”了,对发明者来说也是一种锻炼,这种锻炼只通过学习过程是得不到的,更何况车轮子也各有不同,关键要看鉴定者的态度、眼光和水平,给出恰当的评定才是本分。
如果我们上上下下都尊重发明精神,每个科技人员,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都能力争实现发明过程,中国何愁没有创新发明?中国何愁没有科学的王者!
总是跟着先进科技跑,难成科学界的王者。
2011-10-5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7: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