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咏江
中国的只看国际期刊发表,只看个人的名气、地位和声望的现象由来已久。这种科学研究的氛围直接影响着科学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湮灭了前所未有的科学创新“冒出来”,更重要的是阻碍着21世纪的中国科技创新的“弯道超车”。
历史已经证明,真正的科学原创常常来自于那些无名的科学新人。而那些功成名就的大科学人物,常常是忙于完善成名的理论和方法,开创全新的理论和方法几乎很少出现。所以,对那些长时间所不能够解决的问题,指望那些名家、科学弄权者去解决,一般都会“竹篮打水一场空”。我们应该清楚,那些世界上人们一直解决不了的科学问题,如果科学界的权威们能够解决,还会成为世界性的科学难题吗?
从历史和哲学的角度,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那些已有的理论和方法,不能解决长期困扰人们认识论之时,就一定是新的理论和方法诞生之时。在科学问题的探讨中,管理国家科学发展的相关部门,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不然,将国家发展的科学创新战略完全寄托在那些名人、名家的身上,将会发现无门。
诚然,科学界盛有建树的名人在其熟悉的领域,具有非凡的洞察力,如果在这个领域中追赶别人,自然少不了他们。但是在其他完全不同的领域,这些人不见得能够超出创新者的理解力,甚至会将全新的理论和方法认为是错误,认为是天方夜谭。因而在他们有强大的话语权的时候,就会在无形之中绞杀了那些开天辟地的科学创新。在中国,这种实际的例子简直太多了。
国外的科学发展已经经历了这种黑暗的科学历程,他们或多或少在纠正这种“旧科学统治论”,允许科技人员发表奇谈怪论,允许人们研究那些看来不可能的事情。这是因为他们总结了历史的教训。我们国家处在后起直追的阶段,要在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学习西方的那些正确的发现和支持创新发明的思想方法。要尽快避开不重科研实际成果,只重科学论文发表的现象。其实,科研成果的评价也往往检验着评价者的科学水平。不看成果的作用,只看国外期刊论文发表的数量,反映了评价者知识的欠缺,或者水平的低下。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我们长期建立起来的科学评价体系有关。在科学发明创新者强烈要求申诉的情况下,在那些专家学者难以决断的情况下,就应该公开让相关领域有研究能力的人士,自由申报参与评价。我相信现今的中国人中,有这种能力的人不在少数。允许创新发明者在专家评委中演讲,应该是一种不错的科学评价方法。
提倡重科技成果的评价,会促进人们重视实际的科学研究,防止虚假的评价出现。这样无论是科学发明者还是评价者,都会脚踏实地进行研究,真正的科技创新才会不断涌现。改革科技创新评价体系,中国才有希望实现科学技术领域的“弯道超车”。
2016-12-24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7: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