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18年1月19日晚
地点:阳光100国际新城204
主持人:郑如莹
摄影:刘花香
撰稿:郑如莹
参与者:余小波、陆启越、范玉鹏、刘潇华、许明珠、陈晨、马秋阳、张然然、梅诗琪、张欢、徐上、刘花香、张金峰、唐兴、郑如莹
时光飞逝,转眼间一个学期已经接近尾声了。研一的新生们已经基本熟悉了学校的环境,结交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同学;研二的学生经过了一年的沉淀,开始为毕业论文而发愁;而研三的学生早早地被冠上了“学长学姐”的称号,开始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每个人都在朝前不停地行走着,却常常忽略了,停下脚步去细细品味人生百态,去感受生活和学习带给自己成长的蜕变。
本期“渔舟唱晚”周末沙龙没有限定主题,而是以漫谈的形式,大家可以从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各方面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沙龙开始,从台湾东海大学交流归来的张欢给大家带来了台湾的红茶和糕点。色泽乌润的红茶经过冲泡后,香气纯正,滋味浓醇。伴着浓浓的茶香,吃着香酥可口的糕点,大家敞开心扉,把盏话茶,畅谈研途。
第一话——学习与经历
学习研究是研究生阶段最主要的任务,常有人说“读了研究生才知道自己为什么读不了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对于本科生来说更学术化且略显枯燥,需要更多独立的思考与创新,因此,许多人刚开始会有些不适应,往往容易对学习产生懈怠的心理。对此,刘花香有着不同的看法,她提到虽然本科读的也是教育学专业,但严格说来,许多课程自己并没有真正学通学懂,而读研之后每堂课她都会认真听课也会做笔记,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了解过的知识。与此同时,由于老师的上课风格各不相同,也学到了很多不同的研究风格,感觉对自己以后的学术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听完花香的发言,唐兴接过话表达自己的看法。她说进入湖大学习一直以来就是自己的梦想,这学期能够来湖大深造,梦想成真,真的是幸运至极。她回忆起入学后第一次师门的沙龙场景,那期的沙龙主题是“全球教育2030”,由此她第一次意识到原来还需要从全球的角度来思考和看待教育问题,开阔了她的视野。她还提到这学期在徐丹老师的课上有大量的英文文献需要阅读,也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当然,这学期的学习生活也存在遗憾,因为大多的时间都花在上课和完成作业上,几乎没有自己主动去做过任何事情,也没有完成读研之前自己提出的研一要好好阅读的计划。对于打好学科基础,特别是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基础,也还没有具体的行动,英语学习也抓得不紧,她认为这都将是她下学期需要进一步努力的地方。
张金峰也给大家分享了她这学期的收获,其中最让她骄傲的就是她学会了去功利化的学习。她认为自己研究生之前的学习有点功利化,需要什么就去读什么书,唯恐读了与自己的追求关系不大的书而耽误了时间、浪费了金钱。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张金峰才真正意识到其实学习并不是一件功利化的事情,它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在以后的研究生阶段中,她不会只是为了功利的目的去学习,而是享受学习本身,带着一种热情去学习,更轻松的去面对学习这件事情。
马秋阳十分赞同金峰的观点,她提到自己这个学期时间变得充裕之后,反倒觉得是一种享受。不仅能很随性且沉下心来去阅读完一本书,也有更多的时间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闲暇的时光里,反而能更有效地利用学习时间,更合理的安排学习任务,找到了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这也是她想和师妹们分享的,“合理利用学习时间,才能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张然然听完大家激烈的讨论,也打开了话匣子,她说毕业论文是研二重要的事情。从前期准备到着手写作再到最后定稿,这是一个漫长且需要投入很大精力的事情,希望在新的学期能认认真真地写好自己的论文。同时她也建议师妹们好好读书,扩展思路,为论文题目的确定早做准备。
刚结束完一学期的课程,从台湾东海大学交换回大陆的张欢,给我们分享了她在台湾的生活和学习。当师妹们问她在台湾的学习和在大陆的学习有什么不同时,她直言道,在台湾的学习压力比在湖大学习时更大,面对不同教育自然也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比如,台湾大学通识教育的内容很详细而且课程设置更为丰富,有开设中国茶文化、西方宗教文明等许多不同的课程,课程之间会有交叉联系,学校会请不同的老师来讲课,学生能听到不同的声音。授课的老师对通识课程的讲授准备都十分认真,可不是应付了事。另外,在台湾学习时也能明显感觉到,同学们和老师的相处非常愉快,师生关系维持得非常好。台湾大学在课堂上听课的学生非常多元,她们班就有许多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不少年长的同学并不是为了功利的目的来学校学习的,十分可贵也让人感动。但是她也觉得台湾大学的整体节奏似乎不及内地紧凑,显得有点松散和少有时间观念,可能与台湾人的生活节奏有关,他们更享受慢节奏的生活。张欢还特别提到台湾东海大学的博雅书院,是为培养全人而设立的,不同于内地的书院,更类似于校园的社团组织,学生经过层层筛选,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能使学生能力和素质都有所提高。通过自己在台湾半年的学习经历,张欢更深刻地理解了“教育就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意义,坚信自己能做一名有影响力的老师。
刘潇华才入读博士一年级,他总结了自己这个学期的学习生活,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他深感自己所学专业的高深和难懂。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要学会静下心来,多阅读一些书籍,才能去更好地理解专业书籍中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内容。那么,学习过程的压力如何释放呢?他的办法就是健身,这是他一直以来的爱好,通过坚持健身有效缓解了学习生活中的压力,他也非常希望大家能在研究生阶段找到自己的爱好并坚持下去,从而充实自己的生活。
郑如莹作为本次沙龙的主讲人,对于自己的研一生活状态,她想听听师兄师姐们的建议。她提到自己本学期成为了学校的一名舆情信息员,但是在每天往返于南北校区的忙碌中,她不知道这种奔波对自己的研究生学习是否有意义,她向大家询问:“如何在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马秋阳认为,社会实践有一定好处,不仅可以提升写作能力,还能走出学院这个小圈子,结交到不同的人,能听到教育领域之外的声音,可以帮助自己更加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如莹很赞同师姐的看法,作为学校舆情信息员中的一分子,能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马秋阳接着表达了她对于实习的诉求。她认为现在的用人单位除了看重学历、能力,更希望求职者有过实习的经历,所以她把实习列进了她的研二计划之中,她希望学院能够帮助同学们提供一份公立学校代课的实习机会,来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积累自己的实践能力。对于她的愿望,余老师接过话说道,实习是一个很不错的想法,学院通过连续三年与长沙市教育局合作开办“英才班”的实践,与长沙市中小学有着广泛联系,能为大家提供很好的实习平台。但是对于研一的同学们来说,还是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在学习上,实习可以安排在研二进行。
刘潇华也结合自己的实习经历,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体会。他去年赴上海软科公司实习三个月,那些日子里,虽然工作比较辛苦,但收获很大,通过与职场工作的同事的交流,他能感受到大家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这让他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励自己更加努力提高能力水平。他建议大家有机会一定要出去实习一段时间,遇见不同的人,接触不一样的事,尤其是体会职场的氛围,感受不一样的生活节奏,是十分有意义的。
第二话——困惑与迷茫
青春,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世界在眼前陡然开阔起来,人生的风光更加多姿多彩,可各种烦恼也不期而至。正在读硕、读博的我们,面对生活方式的巨大调整、社会思潮的对冲激荡,面对纷繁多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社会现象,特别是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压力,疑惑、彷徨、失落、迷茫也伴随着我们。著名商人王石说,“如果不迷茫不困惑,那不是你的经历”。青春岁月,总会有困惑、迷茫甚至沮丧、悲观的时刻,但这都是成长所必经的过程,是正常的人生历练。
作为研一的新生,刘花香谈到,这学期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好好读书,这是
自读大学以来一直就有的遗憾。因为没有好好读书,所以写论文的时候就会感觉难以动笔,也只会按照问题对策的固定框架来写,没有自己的思想和逻辑,写出来的论文自己都不满意,更没有质量可言,如何提高论文撰写质量是她一直以来十分困惑的事情。郑如莹听完刘花香所提的问题,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了大家,她提到如果论文撰写遇到瓶颈写不出来的时候,可以和身边的老师同学交流一下,听听他们的的看法,在和大家的沟通交流中或许能找到新的思路。
研二的张然然正处在学位论文准备阶段,她说自己这一个学期是迷茫与成长并存。然然谈到,说起来很讽刺,一直到研二还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忙起来的时候没有时间想也不愿意去想,而一旦闲下来或者是和同学朋友说起自己的迷茫,便陷入恶性循环:越想确定自己要干什么就越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能干什么,越是不知道就越想,常让自己变得十分烦躁。思考人生的方向是这学期常让她困惑的事情,但在思考中也收获了成长,逐步确定了自己的方向,并能做出计划一步步地走自己想走的路,自己也慢慢地变得从容起来,没有以前那么焦虑了。然然说:“口中千百句的漂亮口号,比不得脚下一步步的踏实前进,走出困惑和迷惘的我有信心走稳以后的每一步路”。
已是博三的范玉鹏师兄用两句话总结自己这一学期的生活,那就是“压力与动力同在,幸福与痛苦并存”。临近毕业,压力是必然会有的,而伴随而来的动力就是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博三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成天泡在图书馆写论文,他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博士与硕士学业压力的差距。但他也有感到幸福的时刻,那就是这学期他的女友从郑州前来长沙陪读,俩人告别了分居两地的生活,每天能和自己的爱人在一起,让他感到很幸福也很满足。
博四的陆启越师兄对范玉鹏的观点表示赞同,但相比起学习来说,他认为这学期自己的生活过得比学习还“痛苦”,他妻子刚刚为他生了一个女儿,收获了自己贴心的“小棉袄”,初为人父的他整天是手忙脚乱的,还在努力学会适应这样的生活。他现在十分羡慕心无旁骛一心读书的师妹师弟们,也希望大家好好珍惜这段宝贵的学习时光,因为一旦结婚成家,特别是有小孩后,身上的责任就更重了,也就很难一门心思专注于学习了。
一学期的生活有人因为学习的压力而痛苦,有人为了未来的发展而困惑,也有人怀揣着对教育行业的热忱,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日以继夜地投身书海,青春的迷茫不过是人生的一种经历,这些经历恰是研究生生活的写照,它们是真实而宝贵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青春为伴,梦想为船,日夜前行,仰望心中的北斗,高攀希望的火炬,做人最大的乐趣在于通过奋斗去实现理想。
最终话——感恩与收获
回顾过去的一个学期,大家的感触很深,收获颇多。研一的徐上说,进入湖大读研以来,这一学期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很多新的朋友,在和他们的交往过程中让他变得更有活力,变得更开心了。张金峰觉得自己和徐上有着相同的感受,她这学期除了学习上的收获,就是从千里之外的甘肃老家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认识了很多新的老师和同学,通过短短一学期的相处,她从别人身上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经验。
研二的梅诗琪说:“我感觉这一年时间过得很快,像是有各种事情在推着你走,没有主动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这也让我想到了研一的时候,研一课程比较多,任务也比较重,我常常在想自己到底收获了什么,但我想给师妹们说,凡事都有一个过程。对我来说,研二就没有这么多的迷茫了,因为你会渐渐发现文科这个学科,更看重的是知识的积累和沉淀,或许在你人生的某一刻你会突然发现,以前学过的东西派上了用场。所以做事不能急功近利,多积累多学习才能有所收获。”对她的发言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对于已经度过了研三第一个个学期的许明珠来说,她更想给大家分享的是要做一个有准备的人,让自己树立提前的意识。在研究生期间,她认为自己从青涩懵懂变得愈来愈成熟了,在遇到很多挫折之后,更让她懂得做事情要有计划,要早作准备,这样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才能从容应对,也会变得越来越坦然。明珠的本科是学水产专业的,人文社科方面的基础较为薄弱,写论文较为吃力,但她努力充实自己,学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结果发现,写论文好象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了。所以,她认为,不论是学习和生活,都需要一个良好的心态。明珠还特别感谢给予过她很多帮助和鼓励的老师和同学们,对于即将毕业走入社会的她来说,或许以后参与沙龙的机会可能会越来越少,她会更加珍惜这一份师门情谊,会更加珍惜每次参与沙龙的机会。
听完明珠的发言,研三的陈晨不由得感叹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三年前本科毕业后她就成功应聘到了长沙外国语学校,因为担心参加工作后的生活会是一成不变的,所以选择了考研来充实自己,也是给自己提个醒,让自己不要停止学习,现在看来当初的这一选择是有意义的。她以前对专业性太强的理论型书籍有畏难心理,现在她却能广泛涉猎各种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书籍,这是读研期间所形成的好习惯。除此之外,她也给师妹们分享了一些体会,在读研期间还可以去学习一些其他技能,不论是考驾照还是练习厨艺,都是提升自己的好方式。
我们最终会离开大学这座象牙塔,走向社会的,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生活经历会像烙印一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时刻影响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我们只有不忘初心,心怀感恩,不断学习,奋力前行,才能让自己获得长久的发展和进步。
温馨的阳光100小区204房,大家围坐在客厅里,畅谈一学期来的所感所思、收获和失落,余小波老师一直在一旁静静地听着。等到大家都说完后,余小波说道,今天这个沙龙很特别,也很有意义,因为这次沙龙并没有专门的主题,大家可以随心所欲地畅所欲言。从刚才同学们谈论的内容来看,这次沙龙同学们关注的不是教育领域里的知识问题,不是某一个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而是我们自身,说的是自己的心里话,是一次“集体谈心活动”。刚才同学们都说了很多,从同学们的谈话中,有这么几个词被大家反复提及:学习、实习、困惑、痛苦、收获等。应该说,这些其实是我们每个现代人面临的共同问题,并不只是研究生阶段才会有的,只是研究生面临的具体问题情景不一样,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余老师提到,在研一阶段,特别是刚刚入读的第一学期,大家对研究生生活感到困惑和迷茫,这是一个必然要经历的阶段。研二的同学们开始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写论文需要冥思苦想,能不痛苦吗?而研三的同学们面临学位论文打磨、小论文发表和找工作的多重压力,又能够轻松到哪里去?困惑、焦虑、痛苦是肯定免不了的。但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苦乐其实是相伴的,唯有历经磨难和痛苦,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至于说到博士生,湖南大学对博士毕业的要求很高,需要公开发表三篇C刊以上的论文,如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努力作为,想顺利毕业是非常不易的。
余老师说,尽管我国现在已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并开始进入普及化的阶段,但研究生却还只是少数人有机会入读的,这是一段十分宝贵的学习时光,值得我们高度珍视。因为只有这段时间才可以允许我们集中几乎全部的精力专注于学习,过去了也许就不会再有了。硕士三年、博士四年,其实也就是一眨眼的功夫,时间稍纵即逝。因此,一是要早点规划,做任何事情都要留有余地,要有提前量,要主动作为,该做能做的事情一定要尽早谋划,尽早完成。二是要学会经常性地反思,学会自省,反思自我能使大家更好的进步和成长,今天的这个沙龙就是一次极好的反思自省。三是学会调节自己,现代人会产生许多现代病,尤其是青年人,正处在成长过程中,困惑、焦虑、痛苦会一直伴随着我们,认知调整、交流谈心、运动健身等都是自我调节的有效方式。余老师最后强调说,哪个人的青春不迷茫?青春的迷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忘记了思考,忘记了自省,忘记了修正。在人生的旅途中,有顺境平湖中的悠闲嬉游,也有逆境惊涛骇浪的艰难行舟,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青春的迷茫也许就是这紧要处的几步。我们在座的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都可能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不在我们之外,在我们自身,需要同学们自己学会解决,别人的帮助其实是有限的。余老师的一番话,让大家陷入了沉思,听似平淡的话语,却渗透了人生的哲理,老师用他的切身经验在启发我们更好地成长、进步。
大家在本次轻松愉悦的沙龙氛围下,敞开了自己的心扉,在与他人平等的交流对话中,每个人都有了新的体会。本次沙龙的主持人郑如莹表示大家的发言使自己受益匪浅,在研究生期间,不论处于什么阶段,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我们多一丝耐心,逐一攻克难题,我们都能拥有不同的收获,而这些收获都是我们需要珍惜并细细回味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0: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