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Ag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eatAging

博文

如何破除不必要的‘自信’? 精选

已有 5251 次阅读 2021-2-12 10:27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有自信是好事,但是与自然规律相悖的‘自信’就会让我们误入歧途。

       比如我们发现一个实验方法有效,以后遇到任何类似实验就会‘自信’地用同样的方法,结果数月没有进展,只能归咎于自己运气差。其实我们经常讲‘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但是我们经常是没有真正理解这一道理。变了一次,成功了,就会进入‘路径依赖’状态,不思进取了,最后又陷入‘穷途末路’了。当具体情况变化时,也是我们需要改变策略的时候了。

       我国不断改革开放,不断取得重大成就就是明证。新政策更好地解决新问题,自然就能快速前进。

       经过数十年形成的思维模式,很难改变。比如有人坚持,面对面的教育一定比网络授课效果好。其实根据教育学研究数据,两则并无显著差异。

       君不见,且不说缺课的,课堂上睡觉的、谈话的、化妆的、玩手机的、吃早饭的等,在国内高校很流行。学习方式并不关键,关键是学习的动力,动力决定效果。现代的教师概念已不限于站在讲台上的人,而是世界范围内的专家、学者、信息等。如果一个人想学好,有各种资源。如果无内在动力,即使再好的老师教也没用。

       仍然记得当年上学听不懂老师的方言,欲哭无泪,赶快到图书馆借了一堆课程相关的国外书籍,拼命理解书上的原理,终于弄明白了原子轨道、测不准原理等。

       比如有人认为逆转衰老是痴人说梦。当然,历史上还真的没人成功(有几篇不靠谱的文章不算数),但是不代表我们就无法成功。

       旧经验有时候是有帮助的,但不是一直有效、正确。科研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以标准答案的思维方式来做科研是走向平庸的‘捷径’。

       一个好的科学家的特点就是,当发现已知知识无法解决新问题,就应该考虑新技术、新策略。如果还没有已知有效技术,那就发明出来;如果还没有理想的仪器,那就想办法造出来。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像推土机一样碾平前进道路上的‘崎岖、坎坷、石头、大坑’,及时甩掉不合时宜的‘自信’,是优秀科学家必须具备的能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92392-1271821.html

上一篇:如何突破源头创新?
下一篇:从影视剧看导演的科学素养
收藏 IP: 113.142.72.*| 热度|

14 梁洪泽 卜令泽 汤茂林 张士宏 檀成龙 杨顺楷 郑永军 黄永义 周忠浩 闻宝联 宁利中 高峡 姚伟 王启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19 20: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