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唤醒心中的秘密花园
——从《秘密花园》看心理复原力的力量
最近,我看了一部充满治愈力量的电影《秘密花园》,深受触动,当时就想起了我家书架上那本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复原力》。那是2020年深秋,我的情绪特别低落时,一位老友推荐给我的。今天,我又翻阅了一遍这本心理学书籍,结合《秘密花园》来谈谈我对复原力这个心理学概念的理解。
荒芜的花园:逆境中的心理困境
故事开始时,玛丽和柯林都陷入了典型的心理困境。玛丽因为失去父母而变得孤僻易怒,这是心理学上常见的"创伤后应激反应";柯林则长期卧床,深信自己会早夭,表现出典型的"习得性无助",这是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的概念,指人在经历反复失败后,即使有机会改变也会放弃努力。
这让我想到,当我们面对考试失利、朋友误解或家庭变故时,是否也曾像他们一样,把自己封闭起来,觉得"一切都糟透了"?其实,这是大脑在压力下的正常反应,但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像玛丽一样,找到改变的力量?
复原力的三把钥匙:从《秘密花园》看心理成长
《复原力》作者里克·汉森在40余年的临床工作和教学经验中研究发现,复原力强的人往往具备三个特质,而玛丽的故事完美诠释了这一点:
自我效能感:"我能做到"的信念。玛丽最初连衣服都不会穿,但在探索花园的过程中,她逐渐建立了自信。心理学家班杜拉指出,这种"相信自己能完成某事"的信念,是克服困难的关键。就像我们背单词,开始时可能觉得"根本记不住",但只要坚持几天,就会发现自己比想象中更厉害。
支持系统:迪肯式的朋友很重要。迪肯这个角色就像心理学中的"社会支持"。研究表明,拥有至少一个值得信赖的人,能显著提升我们的抗压能力。当玛丽教柯林做康复训练时,他们其实形成了一个"互助小组"——这正是心理学家推荐的压力应对方式。
成长型思维:柯林的惊人转变。柯林从"我注定要死"到"我要永远活下去"的转变,展现了心理学家德韦克提出的"成长型思维"。具有这种思维的人相信:能力可以通过努力提升。就像有些同学数学不好,但如果相信"只要找对方法就能进步",最终真的会提高。
花园的重生:神经可塑性的启示
最令人振奋的是,现代神经科学发现,我们的大脑具有"神经可塑性"(Neuroplasticity)——就像那座荒芜的花园,只要持续耕耘,就能建立新的神经连接。玛丽每天照料花园,其实就是在重塑自己的大脑:她从易怒变得温柔,这正是情绪调节能力提升的表现。
同学们知道吗?当我们尝试新事物时,大脑会分泌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这种物质就像"大脑的肥料",能帮助神经元生长。所以,当你背下一篇课文、学会一道数学题时,你的大脑真的在发生物理变化!
剧终的启示:培养自己的心理复原力
故事的结尾特别温暖:曾经阴郁的庄园充满欢笑,柯林健康奔跑,克雷文先生终于走出丧妻之痛。这让我想到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森提出的"拓展-建构理论"——积极情绪能帮助我们建立持久的心理资源。
给大家三个小建议,帮助你们培养复原力:
每天记录三件好事(哪怕是"今天的早餐很好吃")
设立小目标并庆祝每个进步(用"我今天记住了5个单词"代替"我英语太差了")
建立一个"支持圈"(找3个可以倾诉的朋友或老师)
尾声:你心中的花园永远值得耕耘
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人既是他现在所是,也是他向往成为的样子。"我们都会经历风雨,但请记住:每个挫折都是大脑重塑的机会,每次尝试都在为复原力添砖加瓦。
就像那座秘密花园,也许你的心园此刻正被积雪覆盖,但请相信——地下有种子在等待春天。下次当你觉得"我做不到"时,请想起玛丽的小铲子和柯林的第一次站立。改变,永远从第一个小行动开始。
1/1 | 总计:1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5 14: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