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桃源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ainbowcn2018 感恩过去,珍惜现在,以更开放的心态和行动拥抱未来

博文

孤独不是一种病

已有 2767 次阅读 2019-6-1 17:41 |个人分类:认知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孤独, 境界, 心理, 内向

安东尼·斯托尔说,人类并非只为爱而生,就算活得孤独,也一样能活出人生的意义与精彩。

主流观念一直提倡幸福的生活离不开健康的人际关系,而心理专家也把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即亲情、爱情和友情)视为幸福生活的最重要的因素。在世人眼里,喜欢孤独、不喜欢与人交往是这一种病态,人们应该掌握交往技巧,建立亲密关系,努力融入群体。

然而,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安东尼·斯托尔认为,孤独不是一种病,是否喜欢孤独是由性格决定的,孤独是人类内在驱动力的需求。

外向的人喜欢和外界打交道,喜欢和人互动,离不开他人的存在。内向的人更喜欢跟自己较劲,倾向于独自待着,是否有人陪伴没有关系。喜欢孤独的人和喜欢交往的人一样没有问题。

人生有两种背道而驰的内在驱动力,一种是对陪伴、爱以及其他所有能让我们亲近同类的亲密关系的渴望,另一种是对独立、孤单和自主的向往。亲密关系只是人生围绕着转动的轴心之一,很多人生目标与兴趣只有在孤独中才能实现。

独处是一种能力,可以让人静下心来好好审视一下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回顾与总结。英国心理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认为,独处的能力就是享受孤独的能力,可以让大脑处于安静的放松状态,激发大脑的潜能。

假如一个孩子喜欢自己呆着,而且能够自得其乐,则证明是一个有安全感的孩子。要培养孩子的独处能力,一定要给予其足够的安全感,因为有了安全感,才能放松地独处,在放松的独处状态下大脑才能完成很多重要的工作。

孤独能够激发人的创造力,实现个人价值。创造力的源头是想象力,而想象力总是在孤独状态下展开翅膀,能够享受孤独的孩子更有可能培养出创造潜能。有了想象力,人类才能成为万物之灵,才有了璀璨的人类文明。孤独是让想象力疯狂生长的沃土。

王国维的读书三重境界里都有孤独的影子:

第一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个境界: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第三个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古往今来,大多数成大事者都能耐得住孤独,很多伟人在极度孤独中创造出了传世之作。

正如安东尼所言,顿悟从来不是偶然的,它是一个想法经过了长期的“孵化“后才成型的。就像破壳而出的小鸟,在蛋壳破开的一刹那之前,已经在黑暗中经历了漫长的孤独。

孤独能够疗愈心灵创伤。安东尼认为,心理疗伤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在孤独中进行。如果一个人静静地舔伤口,在一段时间内尽情地悲伤,最终可以彻底走出阴影。

孤独能够让人回归真实的自我。心理学家荣格认为,实现自我可以让人格变得更完整,从而可以让人体验到一种发自内心的平和感,一种与生命达成和解的安宁感,一种成为整体一部分的归宿感。

如果过度陷入人际关系,也许会让人与自我日渐产生隔膜,正如华兹华斯的诗里所言,“世界仓促,让我们与更好的自己,日益疏离”。如果想和更好的自己建立连接,每个人都需要适度的孤独。

安于孤独,享受孤独,回归真实的自我,也许可以达到一种别样的人生境界。


首发于彩虹桃源

往期文章链接:

知识的错觉| 你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吗?

婚姻是一场最好的修行

努力让踢猫效应止于自己

你的微笑就是最靓丽的一道风景

再谈《别让负面情绪毁了你的人生拼图》

改变别人是一场痛苦的博弈,改变自己是一场幸福的修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91397-1182467.html

上一篇:知识的错觉| 你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吗?
下一篇:改变思维模式,实现幸福人生
收藏 IP: 60.13.175.*| 热度|

10 朱晓刚 焦飞 杨正瓴 尤明庆 张鹰 刘钢 葛素红 平果 hmaoi chenhuansh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9 17: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