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学编辑isechina的官方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sechina

博文

如何利用社交媒体成为一名有影响力的开放学者

已有 2088 次阅读 2023-12-22 18:58 |个人分类:开放获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要成为一名开放的研究人员,不仅仅是公开分享论文那么简单。Marcel Bogers和Ian McCarthy利用他们对商业研究中的开放实践的研究,概述了利用社交媒体使研究人员更加开放的四种方法,以及它们如何帮助建立“象牙塔”之外的联系。

通过研究来创造影响力是大多数学者的首要目标。然而,考虑到学术影响力,据估计,只有68%的社会科学研究论文被引用,但其中只有20%被学术界阅读。

在实际影响方面,一项询问商学院教授他们的研究如何影响社会的调查显示,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表示他们的机构会奖励他们在学术界以外的努力。另有三分之一的人说,他们的机构没有对他们的研究产生的外部影响给予奖励或认可。这些发现证明了学术界在社会科学的某些领域所面临的“相关性危机”,从而产生了一些倡议,以帮助产生更具社会意义的研究。

对于学术开放性

尽管开放性常常被认作一种学术美德,但对于不同类型的研究和研究人员来说,开放性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本文作者最新的论文中,提供了一份指南,说明研究人员为什么以及如何利用社交媒体来进行更多参与性和有影响力的研究。他们从开放式创新流程模式中得到启发,即企业通过获取、整合和商业化等阶段利用外部创新资源,提出了一个流程模式,概述了研究人员是如何在其工作中利用社交媒体的。尽管很多人都承认利用社交媒体传播研究结果的机会,作者同时也强调了与其他人互动以交流信息(联网),探索、制定和选择研究问题(构架),确定研究环境、数据和方法(调查),以及考虑研究对社会的影响(评估)的潜力。他们解释了如何将社交媒体作为一种数字技术来实现学术开放。这是一个研究趋势,即利用不同的学术和非学术利益相关者的见解和专业知识,帮助共同设计、共同生产和共同评估研究,以推进学术探索和社会影响。

开放性的类型

作者确定了成为社会媒体开放型学者的四种方式:观察者、连接者、促进者和影响者,并概述了参与每种方式的注意事项。这四种方法代表了社交媒体使用和追求学术开放的不同水平的连续体,从观察者开始,这是最为被动的社交媒体使用方式,参与影响的开放程度有限,一直到最后的影响者,是四种方法中最积极和开放的。

哪种方法最好,取决于研究者自身。他们追求参与式学术的动机如何?他们的机构和学术学科是否认可并奖励这种学术研究?他们在职业生涯中处于什么位置,他们认为自己在社区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他们对使用社交媒体进行参与式学术研究有多大兴趣?他们想花多少时间来做这件事?一个研究者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采用一种以上的方法,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采用多种方法。

并非所有的研究项目都会以同样的方式从社会媒体支持的开放性中受益。在开启一个研究项目时,要考虑其范围是否有可能产生社会影响,以及与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和专业知识的接触是否有助于发展和回答重要的问题。在完成一个研究项目时,要考虑研究成果的可信度和效用,因为并非所有的研究成果都值得花费时间和精力。而如果一项研究成果被认为是重要的和有用的,那么参与促进者和影响者的方法就可能是有价值的。

权衡利弊

我们还讨论了社交媒体支持的开放性的一些弊端。最大的缺点之一就是耗时。我们建议,处理这个问题需要与大多数形式的工作一样,有纪律、有目标地管理时间和注意力,这是工作的核心。因此,根据自己的研究目标,确定不同的时间限制。

当我们开始一个研究项目,或者两个项目之间徘徊时,我们可能会更多地参与观察者和连接者的方法。而当我们产生了值得关注的研究成果时,则可能会转向促进者和影响者方法。

在从事推广者的工作时,不能忽略严谨的研究完整性。要以良好的学术研究为指导,避免新闻式的耸人听闻、夸大其词和夸张。作者同时也强调了使用引人注目的图片、视频和标题对平台和预期受众结果的重要性,以帮助我们成为一个有效的影响者。

参考文献:

https://blogs.lse.ac.uk/impactofsocialsciences/2023/03/30/observer-connector-promoter-influencer-how-to-leverage-social-media-to-be-an-open-academic/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87871-1414976.html

上一篇:Zoonoses翡翠讲堂 | Emergence of Zika Virus: does Z mean an end?
下一篇:Zoonoses综述 | COVID-19大流行与地方性被忽视热带病的流行:是敌是友?
收藏 IP: 121.224.14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02: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