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中的心理与行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lphaDa 研究兴趣:科研中的心理与行为,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社会心理与治理。

博文

毕业季的分离焦虑

已有 1337 次阅读 2024-6-20 22:44 |个人分类:咨询万象|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毕业季整个人的心态是焦虑的,我也一样,即将结束一年的访学,还剩下最后几天时间。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能允许我有这样的机会,能让我安心在这里访学,教研室同事承担更多的教学任务,这些都为我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也感谢广西心理卫生协会、桂林市总工会以及我的朋友们,他们给我提供了通过勤劳而得到报酬的机会,让我能够解决学费、住宿费和伙食费的担忧。最后感谢我的家人,父母妻儿克服困难,为我提供平稳的环境。

写下上面的感谢的、感恩的话,是为了给焦虑的生活提供一个更加稳定的基座,这是减缓焦虑的良药。焦虑是因为底盘不稳,未来不清,而焦虑。这种情绪自古而有之,并没有什么更奇特的新变化。焦虑和恐惧,都是进化遗留下来的,如果用进废退的原则看,焦虑和恐惧都是很好的东西。

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我们与我们的照顾者(通常是父母)建立了稳定的联系和情感,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以依赖为核心的情感,依恋。而当我们慢慢长大,本领也在变强,逐渐独立面对复杂的外界。如果我们过早地分离,频繁变化的养育者,我们就不能形成稳定的依恋关系,更多地体验到分离焦虑,可能表现为对分离的恐惧、不安、悲伤或担忧,甚至可能导致身体症状,如头痛、胃痛或恶心。这会影响到独立人格养成,我们说的幼稚,很多时候形容的一种情况,就是人格不成熟而幼稚,处在未发育好的、停滞的儿童人格阶段。

可以说分离都会带来焦虑,我们成人也会有分离焦虑。表现为成人在与亲密伴侣或家庭成员分离时可能会经历的焦虑。也包括跟我们相处时间较长的人,如同学,朋友,老师等。除开童年的分离焦虑带来创伤外,分离焦虑会让我们更加富有情感。比如毕业酒会时的拥抱,感动、落泪。这进一步拉近了我们的关系,是分离深化了我们的情谊。如果唤起了夸大的、不能承受的分离焦虑,可能跟早期经历、个性特征和环境因素有关。

如何应对分离焦虑呢?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掌控感来建立安全感,即我能把握规律,通过一致性和可预测性来减少不确定性。当然,有些事情是没有规律的,那么我们必须逐步适应,比如逐渐增加分离的时间,以帮助个体适应分离焦虑。这在小孩子身上运用的非常多,比如,抚养者会短暂的离开,时间逐渐增加。此外,我们还可以开诚布公第讨论分离,以及由此带来的焦虑和担忧的感受。这在和孩子讲分离这个事情时,也是这样做的。在一些更专业的领域,也面临到分离的问题,比如接下来我要讲的心理咨询室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分离。最后,如果这种分离焦虑超出了正常的可理解的范围,即在必要时,我们可以寻求心理健康专业人士的帮助。分离焦虑在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情境下都可能发生,了解和识别这种焦虑有助于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轻其影响。分离焦虑的极端情况,就变成了丧失,或哀伤。这会给个体带来极大的不适,引发心理问题。

接下来谈咨询中的分离焦虑。有两个来访者,进行了超过15次(每周一次,即差不多一个学期)的咨询。这相当于是一个固定的,稳定的朋友。或者,在现在这种快节奏的环境中,这都是一个老朋友的标准了。所以,这种特殊的、由专业关系建立的感情,分开时双方也会出现分离焦虑。两个来访,都经过3次分离主题的咨询准备,以让他们做好独自面对心理压力的准备。

A是男生,和他一起工作差不多近两个学期,因为长期遭受父亲家暴,而有双相的表现。从功能上来说,“双相”是他适应家庭特殊环境的结果,“双相”保护了他免受更大的伤害。刚来学校时,经常在宿舍制造莫名其妙的“麻烦”。这些都跟他双相的情绪有关,高涨时,滔滔不绝、夸夸其谈,低落时充满痛苦、妒忌和被害的想法。与他工作,我从刚开始的紧张,到最后的放松。我看到了他在变化和成长。期间,我们进行了整个宿舍的团体咨询,这是和他进行了一个学期后,有比较稳定咨访关系后进行的。当然,也跟下面这个因素有关。他经常把我支持他、共情他的话,当作是一种莫大外界支持,而用故意夸大的方式说出来。就像是给他壮胆,去“吓唬他们的室友。这让他们产生“他病他有理”的感觉。再加上在他接受咨询前,他跟室友冲突时,撂下的狠话“谁惹了他就*谁”。这让他的室友非常焦虑,并认为我这个咨询师“偏袒他”是有问题的。他们反馈给辅导员,辅导员再找到我,由我来给他们解开这个结。刚开始他的室友先到,我还不知道他的室友们都“恨我、误会了我”。但基于我处理的宿舍团体心理辅导的经验,我的开场白非常的奏效。只有一个疑惑,没有打消,那就是“不能谁病谁有理”。经过这次开诚布公的谈话,也看到了他们室友的表现。跟他进行接下来的咨询工作,心里就更有谱了。后面,因为一直有突然的高亢和悲伤,我建议他去医院检查,医生开了双相的药。通过前期的铺垫,以及用药时对用药反应的及时讨论解惑,他适应的很好。情绪稳定后,他跟室友的矛盾也随之改善。那个和他冲突最多的同学,在我看来,会跟他成为最要好的朋友。几个月之后的宿舍再调换,也验证了我的猜想。他们选择还在一个宿舍。他们也会一起讨论我,来访反馈给我,他们说我很像法外狂徒张三的始作俑者,罗翔老师。最后的一次咨询,我们谈了很多。其中包括他掉饭卡,经历的悲伤。他非常的恐慌,认为他之前的那种痛苦又来了。其实,正常的人就是有快乐和悲伤,和他聊了后,告诉他他现在经历的快乐和悲伤,这些情绪反应就是平常我们的反应之列(双相用药后,会削平高低两级,刚开始体验到的是一种平平淡淡的情绪;这会让用药者很不适应;其实,这就是正常的心理平静的状态;而后,经历一些压力性事件,体验到快乐时,不会警惕,但是如果体验到悲伤痛苦,会唤起他用药前对痛苦的不耐受反应,会恐惧自己又病了、药物无效)。这再正常不过了,平常学生丢失饭卡也会痛苦难受的。并不用害怕和担心,即恐惧之前的“双相”又犯了。他表达了感谢,拍了咨询室两张椅子的照片。还和我合影。我也叮嘱他,独立前行,也可以常常看看我的博客,通过自助的方式独立面对困难。这就是我和他的故事。或许,他翻看我的博客时,会看到这一段描述。当他看到他的故事能给予别人启迪时,应该会更有力量。这就像当初,我问他,能不能让他自我表露,向他的室友表露他遇到的困难并需要室友的帮助一样。他做到了,这也给他和他的室友,增加了一次深刻的增进情感的机缘。而不会变成马加爵式的大学宿舍悲剧。他很有勇气,向周围的人暴露自己遇到的心理问题,需要很大的勇气,他做到了!这奠定了他能把咨询时学习到的技能,马上运用到生活中。他很认真!每次都做笔记!这是我对他的印象。

B是女生,和她工作近一个学期。和她分离的重点,是她在人际关系中,从来都不会提要求,即她觉察不到她自己的需要、会不自觉隐藏自己的需要。她对自己的需求是漠视的,或者是,没有主动去觉察的。她这种迎合对方的交际方式,和她成长有莫大关系。它给了她足够的回报,那就是她身处逆境,仍然能考到农大。但它也带给她不可见的“伤害”,这就是他对人际关系的处理,多了“委曲求全”,而一旦让自己难受、难受,她不懂拒绝,会给关系埋上一个地雷。她突然的崩溃,会让所有人不知所措。这种迎合,也表现在咨询关系中。我们从陌生人开始,到熟悉的人。结束时,必然也要让她像日常生活中好友的告别一样。有缘自会相见。下周二,是最后一次咨询。我相信通过几次铺垫后,她的分离焦虑能得到关照,成为升华的,而不至于是伤害的。我会鼓励她说出自己的感受,自己的需要,再启发她怎样用自己的力量去满足自己的这些需要。回到生活中,通过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带来的收获,比单纯的认知上的收获,如“我觉得咨询后我成长了”,要可靠多了。

成年人之间好的分离,会深化一个人的情感体验。这是一笔非常不错的人生财富。

作者介绍:邝宏达,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访问学者(2023.9-2024.7),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博士(2016.9-2020.7),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研究员、兼职心理咨询师(2020.7-  ),中国农业大学兼职心理咨询师(2023.9-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系统注册心理师(注册号:X-22-396)、国家二级心理咨询(2010-  )。研究兴趣集中在科研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科学心理学?),欢迎关注我的科学网博客。如果您在科研过程中遇到困难,欢迎您发邮件至kuanghongda@163.com与我交流,倾听您的故事,与子偕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83728-1439067.html

上一篇:非常听话的学生也会“反水”
下一篇:博士生做好积极心理照料五部曲
收藏 IP: 1.202.187.*| 热度|

4 宁利中 郑永军 杨正瓴 姚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4: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