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中的心理与行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lphaDa 研究兴趣:科研中的心理与行为,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社会心理与治理。

博文

“导师故意为难我”的想法是怎样产生的? 精选

已有 6726 次阅读 2023-6-12 14:18 |个人分类:学业生活平衡|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相信有一部分研究生曾经产生过,或者正在产生“我的导师为难我,不让我开题、不让我发表、不让我毕业”这样的想法,那么产生这个想法的研究生心理状态正常吗?它是怎么产生的呢?如何应对?

    如果你产了这个想法,怎么鉴别这个想法是正常的、还是异常的呢?(根据这个想法,判断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如何)

    第一种,我们要看这个想法是不是有事实根据的,你认为、他认为、其他人都认为是这样的。也就是说,这个想法不是凭空产生的,你可以说出很多跟这个想法相符的证据,证据链是完整的,而且,能得到同组或者其他硕博导师(注意,不是在读研究生)的认同。如果事出有因,证据链完整,其他研究生甚至是其他硕博导师也这么认为,那么,你产生的这个想法,属于正常心理现象,就是你的一个合情合理的认知判断。

    第二种,如果事出有因,有证据链但真假尚未甄别(甚至一股脑儿认为自己就是对的),其他研究生、硕博导师也不认可,这时候的你产生“导师为难我”的想法,你可能陷入“心理不健康”范围。比如,有的研究生因为选题与导师发生冲突,特别是隐性、未公开的冲突,如导师暗示你做某个课题、从某个课题中选题,但是你还是选了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当你经过千辛万苦,做实验、把实验结果整理成论文发表,却遇到导师不同意你发表,告诉你论文质量太差没达到发表水平,你可能就会怀疑导师故意为难你。这时候的发表不顺利,就要仔细辨别了。可能,你的论文质量真的没有过关。这个问题你可以通过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人进行审阅,对学术水准进行判断。如果论文水准没问题,就可能跟导师不希望发表跟自己研究方向不一致的论文有关。这时候,你就得耐心跟导师沟通了。所以,如果是论文水准没有达到发表要求,你产生“导师为难我”的想法,那么你很容易滑入心理不健康范畴;如果论文水准没问题,是导师不希望发表这类论文,这时你产生“导师故意为难我”的想法,但你仍然能保持理智、理性沟通,你属于心理健康的范畴。

    第三,如果毫无事实依据,缺乏事实证据链,其他研究生、硕博导师也不认可,这时候你产生“导师故意为难我”的想法,你就很可能已经陷入“心理异常”范围。我们很容易在学业存在问题、导生关系矛盾陷入僵局、高年级的研究生身上,看到这样的现象,“怀疑导师故意为难我”。刚开始,可能会因为某些原因,产生“导师为难我”的想法,如果积极克服,解决了这些问题,就能够保持心理健康。如果简单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种想法一直持续,后期与失眠、焦虑、抑郁夹杂在一起,很容易让简单的心理问题变得严重,发展成异常心理或精神问题,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这时候,这些“导师故意刁难”之类的想法,就有疑病性神经症、甚至是精神分裂中的被害妄想有关了。

所以研究生们,请时刻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如果发现自己在压力下产生了一些特殊的认知、思维和行为反应(如导师故意刁难我),请及时调整心态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83728-1391393.html

上一篇:我们是如何熬到毕业的?
下一篇: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
收藏 IP: 111.59.124.*| 热度|

11 王涛 陈兴峰 李建国 崔锦华 徐芳 杨正瓴 彭真明 汪凯 徐耀 曹俊兴 郑强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0: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