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改革之我见
高考是重要的人才选拔考试,其内容直接影响选拔出的人才的质量。近些年,高考进行了不少改革,越来越重视能力考察,但仍有改进的空间。
1.增加科研论文写作,强化能力考察
能力主要是两大类:从事研究的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后者对成才比前者更重要。
组织领导能力在高考中没有考察。
研究能力可通过科研论文写作来考察。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方法都是有套路的,都可通过科研论文写作来训练。
论文是反映多种能力的综合指标,能够反映创新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提炼总结能力、写作能力、审美能力等多种能力。
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结论等可训练总结和概括能力。尤其起题目,既要扣题,又要新颖,能训练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引言部分,一般要写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就是要简要阐明论文要解决什么问题。研究意义要说明你的研究成果有什么重要的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是提出了新理论、新方法还是有什么实际应用。要通过发散思维,开发自己研究成果的重要意义。就是在符合事实的前提下,争取把你的成果说得天花乱坠。这同样能训练创新能力。
研究现状调研的目的就是保证你的研究是别人没有做过的,得出的结论和认识是前人没有提出过的。研究现状调研能训练信息搜集和综合分析能力,能训练敏锐的观察力。
在研究方法部分,就是要说清楚你的实验数据是怎么得来的,用什么分析仪器,是什么样的实验流程。这是为了让别人可重复你的实验,检验你的数据的真实性。
在现象或实验结果描述部分,要详细描述你所观察到的。这可训练敏锐的观察力,要观察到细微的东西,能看到别人未发现的东西。
在机理分析部分,争取提出新的机理,合理解释你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果,这能训练创新能力;还能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因为要为你的结论找到足够证据,使结论具有唯一性,而不是多解性。
引用参考文献,就是要会用别人的分析数据或观点来支持你的观点。
把自己的观点通俗易懂、条理清楚地表达出来,需要提炼总结能力和写作能力。论文插图是否精美,需要一定的审美能力,等等。
因此,写论文是训练多种能力最好的方法。会写论文,就掌握了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会写论文=会做研究。
很多人认为写论文是研究生才能做的事。很多人认为,不同年龄段学的东西应不同。皆差矣!适合分年龄段的是知识学习,因为知识积累需要时间。但学写论文就是学做事情,就像学开车、学做饭,不必分年龄段,小学生都可以,只不过复杂程度不同而已。其实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就是要从小训练。论文写作训练,至少可以从初中开始,把物理、化学实验、社会实践等写成科研论文。会写论文越早越好,会写论文才是真正的起跑线。这当然需要合适的老师或教材。
不少大学生和研究生在写以逻辑性和严谨性为特征的科研论文时常感到力不从心,这主要是没有进行系统的论文写作训练导致的,因为作文都是语文老师教的。
至于组织领导能力,也要从小训练。高考也可出考察这种能力的题。例如,把实际遇到的团队协作问题作为考题,让学生提出解决办法。
笔者认为,从小学到大学应一直开设3门课:发明创造课、讨论课、集体活动课。在发明创造课上,让学生展示、评论自己的小发明、小制作、手机摄影等;在讨论课上,可就任何问题展开讨论、辩论。集体活动课上,让学生自行组织活动,锻炼组织领导能力。这些课上,把学生推向前台,成为课堂主角、主持,老师退居幕后,起指导作用。这样可养成发明创造的习惯和兴趣,锻炼批评性思维、口才、组织领导能力等。同时,压缩灌输知识的时间和内容。教育的目的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2.保护天赋,发现奇才
要通过高考,发现一些学生的天赋。圣人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某个方向特别感兴趣、特别痴迷的人,容易取得大成就。但这往往导致偏科现象。例如,对语文特别感兴趣的学生常常厌恶数学,而现今的高考更重视各科均衡发展。可是,样样通,往往样样不精。发明创造靠的正是“精”,正是痴迷级的兴趣。这种“抹平化”的高考显然不利于兴趣培养,不利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利于发现某个领域的天才。
虽然现在高考改为了“3+3”,或“3+1+2”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照顾了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但还远远不够。例如,对于文科生来说,仍必须要考数学。尽管文科数学比理科数学难度低一些,但仍涉及大量较深的知识。北京2019年文科数学考的内容就包括集合、函数、复数、解析几何、方程、立体几何等等。
喜欢文学的有必要学那么多数学吗?这些数学知识对写优秀小说有帮助吗?古代著名作家和诗人的数学好吗?据其自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酷爱文学,但对数理化几乎一窍不通。况且,这些数学知识毕业后不用,很快会忘。最关键的是,由于数学差而把总分拉下来,使学生上不了更好的大学,就可能埋没人才。因此,高考的设计应有利于偏科天才的发现。
学生进入大学后,高校也应注意发现和培养其中的天才。对于天才,可以量身定做个性化培养方案,因材施教,不必拘泥于某个专业。现在高校每个专业都有必修课套餐,但对于天才,所有课程可让他们自选,不要逼着他们学一些不感兴趣的课,不要逼着他们削足适履。其实,以灌输知识为目的的课程成绩并没那么重要,不要因为几门课不及格就得退学。很多课程的知识半年后就忘得差不多了,与不及格何异?况且很多学生毕业后就转行了,学的很多课程都无用了。
3.延长高考时间,提高考题分异度
学了那么多年,高考只有两天,每科只考2小时左右。考察时间太短,内容太少,很难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拉开差距,不利于发现人才。
选拔人才是十分慎重的事,不应怕复杂、怕麻烦,因为这不仅关系到能否选拔出真正优秀的人才,对学生还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每科可以增加考试时间,增加考察内容,把考试成绩差拉大。例如,数学可以考两天,由A、B、C、D四份卷子组成,难度阶梯式依次升高,让数学天才遥遥领先,脱颖而出。还可以增加手工制作或发明创造的科目。
总之,要赋予试题火眼金睛,把天才识别出来。
此外,录取时,各高校各专业可根据需要自行制定录取政策。例如,需要数学好的专业,可以对数学成绩为前1%的学生,总分降低100分录取;前2%—10%的学生降低50分录取。
4.完善评价体系,辅助人才选拔
群众的眼睛是亮的。选拔人才时,一定要充分利用群众的眼睛。朝夕相处的同学和老师就是这样的群众,他们对某个学生最了解。
高考怎样才能选拔出真正优秀的人才?当然首先要确定优秀人才的标准是什么。优秀人才的标准应该是4个:道德好,能力强,身心康(身体和心理素质),知识广,即“德能体知”具佳。
这4个标准,有些是高考考察不到的,这就需要平时的评价,供录取时参考。当然要保证评价结果的可靠、公平、公正。
总之,关于高考,要大胆设想,要敢于跳出传统框框和传统思维。这样,可趟出一条先进的人才评价选拔之路。
相关阅读
[1] 金振奎 金明 贾若溪. 《科研论文写作方法与技巧》.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8(主要内容:为什么要会写论文、科技论文、综述论文、社科类论文、课题申请书、口头汇报、评审意见、投标书、写作技巧 等等。图书链接:https://item.jd.com/29658329179.html )
[2] 金振奎.会写论文,该不该成为本科生毕业的基本要求?科学网,2018.1.16;中国科学报,2019.4.29;求是网,2019.4.29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5 10: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