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本硕博连读的思考
本人认为,应该!理由如下:
(1)有利于缩短学制,节约宝贵的青春年华
正常情况下,本科4年,硕士3年,博士3年,共10年。我国很多高校,博士已经默认4年,有的因论文而延长到6年甚至更长。学制太长了,精力和创造力最旺盛的阶段是18-35岁之间。有人统计过,取得化学诺贝尔奖成就的平均年龄是32岁。博士毕业就30岁左右了,工作不了几年,还没有积累多少实际工作经验,就过了精力和创造力的高峰期了,把创造力的黄金年龄段浪费在了课堂里。这势必影响取得重要创新成就的概率。
关键是,在这10年中,50%-60%的时间是在上课(本科4年,硕士1年,博士半年到1年),30%的时间找工作(到了大四、硕三、博三,都无心学习或研究了,要找工作,复习准备公务员考试)。可见,只有10%-20%的时间做研究。如果再剔除硕士和博士开题准备时间,做研究的时间更少。
大量上课,会让学生思维懒惰,因为他们只是轻松地听课,不动脑(很多时间还在开小差,人在心不在),慢慢养成懒惰的习惯。况且,前面学,后面忘,白白浪费宝贵时间。绝不是让学生上什么课,他们就掌握了什么知识,很快就忘了。上课真是害人。
如果本硕博连读,则可节省大量时间,不用上那么多课,不用复习考研,不用花那么多时间找工作。这些可都是宝贵的青春时间。这样还可让学生提早接触研究,提早掌握科研思路,在创造力旺盛的时期就具备了科研能力,显然更易取得成就。
(2)有利于深入研究
研究最忌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最忌蜻蜓点水。只有沿一个方向长期研究,咬住青山不放松,才能做到“精尖”,才容易获得大突破。诺贝尔奖获得者大都是沿着一个方向研究几十年。本硕博连读显然有利于做深入的研究。
关于本硕博连读的规定,有如下设想:
(1)时间5-8年为宜,只要达到了博士水平,可在这个时间段内毕业。很聪明的学生可用5-6年,正常的可用7-8年。不要死规定必须多少年,只看是否达到了博士水平。
(2)设立3人指导小组。导师最好不是1人,而是多人,集体指导。导师最好研究方向或专业有差异,有利于扩宽学生知识面。
(3)可在入学第一至第二年选定导师,越早越好,提早接受指导。
(4)培养计划由导师组确定。该上哪些课,一切以为研究打基础为目的。
(5)在第一至第二年就要初步学会写科研论文。通过上写作课,结合实际训练,让学生掌握写论文方法。学会写论文等于会做科研。
(6)允许学生中途变卦。如果都不下博士,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授予硕士或学士学位。
推荐阅读:
[1] 金振奎 金明 贾若溪. 《科研论文写作方法与技巧》.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8(主要内容:为什么要会写论文、科技论文、综述论文、社科类论文、课题申请书、口头汇报、评审意见、投标书、写作技巧 等等。图书链接:https://item.jd.com/29658329179.html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4: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