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pengj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pengju attosecond pulse generation and application; ultrafast excited-state dynamics in liquid; time-resolved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elec ...

博文

博士答辩经过 精选

已有 22262 次阅读 2013-5-19 15:1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博士

每逢大事儿有静气儿,这是一个很理想的处理状态,我一直在努力,却每每不能做到。

答辩之前的晚上,我睡得不好,我不自觉把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脑海里翻来覆去了好几遍,等到天亮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在睡梦中已经答辩了好几次了,真心感觉很累。

起了个早,果断把PPT的三分之一内容更新了,我决定把已经和师兄讨论过的,确定的事情给大家分享,这个东西是个好东西,之前,我们一直想留着包袱,消无声息。

 

从早上8点20到12点整,我所有的思路都在超高速运转,把已经组织好的逻辑推理“背了”个滚瓜烂熟,这次我要佛挡杀佛,神挡杀神了,是不是太狠了点,当时确实心里有这么个想法:你们不要搞我,否则我绝对会反搞你们。哈哈,我竟然在PPT里用了大家一致认为很FS的动画,我就不信,征服不了评委的小心脏。

 

中午匆匆在食堂吃了一顿肘子肉,回办公室的时候,顺便在小卖铺捎了一瓶红牛,这种液体对我有30分钟左右的刺激,关键时候不能掉链子,毕竟,当你的思维处于高速运转的时候,身体是支撑的基础。

 

中午没有休息,一直等到下午三点半左右,我们拎着东西到了会议室,丫的,前一个占用会议室的硕士还没结束,好吧,等一会儿,结果一等半个小时,我的红牛白喝了。。。

 

这哥们儿一结束,我们就冲了进去,各位老师早就按捺不住了,直接进入状态:那就先请小张作报告吧。

 

我环视了四周,觉得下面一片漆黑,这里是一个舞台,我“看不到”下面的观众,只有我自己,这种意识的浮现,标志我终于把状态调整到了自己理解的程度:做科研报告,就像一场培训,无论下面的人有多参差不齐的水平,只要报告人做好引导,耐心,和清晰,就够了,即便是一个完全不懂的人,他也会享受你呈现的整个过程。报告本身就是一场思维活动通过肢体和语言的表演。我的表演风格就是理性的引导和感性的启发并重,引导和启发服务于最好的归纳,争取整个表演过程中少说一句让观众觉得的废话,因为,我要为每一句经意和不经意说过的话负责,整个表演过程中,要时刻与观众保持思维的沟通,用心去感受他们由于思维变化导致的肢体,眼神以及言语的不同呈现,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方向。就像《阿凡达》启发的那样:观众是力量的源泉,自己要想充满活力,就要把万千的思绪植根于他们的土壤,吸取变化的气息。

 

报告到了致谢的时候,我还是要把大家解救出来,毕竟报告内容太多,作为学术报告,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一些个创新点,但是吸引人的东西要想别人短时间去理解,是一件很苦的脑力劳动,因此,我在结尾的时候用了比较诙谐的致谢方式,把大家的思维暂时放回到“生活”中来,让大家都松弛下来。

 

值得庆幸的地方是各位老师都没有刻意地去问我比较“刁钻”的问题,怀着庆幸和失落的心情,我基本回答了评委们的提问,大家相安无事。主席说下一个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全身酸痛,有点踉跄坐在旁边的座位上,咕咚咕咚灌了两嗓子水,变成了一个正常人。

 

晚上吃饭的时候,我喝多了,竟然是啤酒,我记得一共有16个啤酒,我喝的不多,接近一半儿,但是我还没有哭,和我一起毕业的一个即将去欧洲的小伙儿,主攻白酒,大了,也哭了,不过是在导师走后,嘎嘎,我当时失忆了,也是事后才知道滴。

 

博士答辩的魅力在于高压的前期,短暂的绽放和事后的宣泄,经历了,值得,不经历,会悔。

 

感谢参加我答辩会的所有老师和同学,谢谢你们的配合和宽容。



研究生论文答辩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2266-691453.html

上一篇:压力忒大了。。。。
下一篇:忆老董
收藏 IP: 210.77.73.*| 热度|

68 郑小康 庄世宇 曾泳春 曹聪 陆俊茜 焦豹 王海辉 李延谦 刘玉仙 刘建兴 肖重发 刘艳红 张忆文 王浩 周素勤 杨月琴 王加升 李万峰 韦玉程 达虎 李本先 汪晓军 徐传胜 文克玲 路华丽 仇文利 张珂良 徐迎晓 陈福强 廖晓琳 林涛 苏光松 张红光 张晋芳 徐大彬 郭保华 姚强 李伟钢 边媛媛 李天成 贾伟 唐小卿 黄寿光 唐常杰 强涛 陆泽橼 李建雄 周小洁 吉宗祥 彭真明 刘淼 罗教明 曹建军 黄锦芳 蒋永华 陈沐 张全成 赵婧 李毅伟 唐宾 代珍 何应林 zhoulangxiucai sci789789789 biofans wiseflower dangping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1: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