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pengj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pengju attosecond pulse generation and application; ultrafast excited-state dynamics in liquid; time-resolved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elec ...

博文

从“批判中医”透视中国的科研

已有 7214 次阅读 2012-5-31 21:0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医, 科研, 中国

 
很遗憾,科学网还有一批非医学相关的科研人员大张旗鼓批判中医。
在这样的一批队伍里,竟然大都是理工科。
 
理工科的人首先应该了解什么是科学?目前,我不知道什么是科学,也一直在努力的过程中。但我认为,当一个人不了解一个东西的时候,就对其他人喊:它是错的,它是对的!这绝对不是科学,这绝对不是一个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对待新事物的正确态度。
 
对于中医,我知道的很少,我也不想去了解中医到底是不是对的?因为我不想去想这样的事实:中国的古人是不是在用一门错误的理论拯救自己的子孙后代!说不好听一点儿,这就相当于古人是不是一直在走断子绝孙的路。
 
不知道中医到底是什么,就没有充分理由说它的对与错,我们能且仅能做的就是从外部了解它的发展。
日本曾经在很多年前把中医引入岛国,但是随着近现代日本自然科学的起步,发展,他们对中医,中药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他们曾经立法中止了中医,中药的相关研究和应用。
但是近些年,随着日本科技的不断进步,他们竟然逐渐为中医,中药平反。我们暂且不说中医到底是不是对的?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搞清楚,日本为什么在中止之后又重新提起来?
 
要想成为一个真正反对中医的人,首先要做的不是自己是否能够求解偏微分方程,不是是否能够操纵DNA的变异,不是是否能够知道化学键的演化,而是用心去学习这门事先认为的“错误”理论;更不是抱着侥幸心理,去学习“气功”,去打通“任督二脉”,去预测“男女”;更不要在类似的过程中,受到打击之后,就和中医反目成仇。失败了,关中医什么事?倘若经过潜心研究,发现了中医的“错误”,就可以用科学的语言去反驳它,这和搞科学研究是类似的。
 
不知道是否遇到这样的科研人员:搞物理的,一天突然在做报告的时候说:某某考古学家的结论有错误,我们应该反对他!
没有调研,没有深入的了解,就去反驳一门存活了几千年前的东西,听起来就很可笑,更是一种错误的态度。
 
事实上,反对中医的人,很少是对中医一无所知的。而大多数确实受到过中医相关的东西“伤害”的,我作为局外人,只能很遗憾地提醒他们,所有想通过一些捷径达到中医上所说的某种程度的人,受到惩罚是应该的。
 
至于反对中医的一个标兵—方老师,我对他的底细和成长经历一点儿都不了解,只知道他是万人敬仰的从来不打统计局和房管局的假的斗士。但是我只知道,在中医学的杂志上,我没看到他一篇写的让医学从业人员认可的相关文献。而且,每次反对中医的言论过后,他反对中医的印象在我脑海里又加深了一次,仅此而已。
 
从这一点来说,他甚至没有给我们年轻人提供一些最基本的科学态度,更不能说是科学精神了。
 
当然,方老师是一个特殊的例子,毕竟他已经是过去式了。在中国,只要你想出名,批判中医绝对是一条途径。这一点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了。
 
但是,在中国,科研不应该被毁在我们年轻人的手里,我们不能学以前中国人的老一套,有事没事就不懂装懂,工作时间扯一下午的淡,看着物理文献说化学家的不对等等。
 
20年过去了,我们的前辈们一路走来,中国的科研变成了今天的样子,我们应该把原因归结为今天的制度?
20年后,我们自己也会一路走去,中国的科研会变成什么样子,如果还是达不到预期,我们应该把原因归结为我们自己!
 
PS:治病请去咨询波普尔。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2266-577146.html

上一篇:以后,你也会寂寞么?
下一篇:中国科研队伍里的“南郭先生众生相”
收藏 IP: 210.77.73.*| 热度|

32 许培扬 武夷山 林中祥 李延谦 王慧 廖晓琳 周可真 贾伟 王国强 赵大良 王号 杨月琴 李土荣 黄兴滨 孙根年 杨凯恩 张焱 黄锦芳 王春艳 秦雪梅 anonymity zhanghuatian stexplorer wuhuike MassSpec1688 kxkr5678918 xqhuang GuaNan LDDJ ahmen nm sairica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9: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