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庆悠游澳门(外一篇)
国庆长假,爱人带上孩子来澳门团聚,有机会可以一道好好悠游澳门。
平时根本没有这个闲心去仔细品味澳门那独特的风光,因为我选择澳门,是把她作为自己研究的起点站。对这片神奇的土地,我一直满怀欣喜:研究语言,澳门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研究翻译,澳门更是有其他地方不可替代的特点。既然是研究,首先得钻研,选准自己的课题,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学习。这之中,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古今中外的文献需要自己认真去研读;各个研究流派需要自己对比甄别并寻找那些能为自己所用的闪光点;研究方法与设计策略,也需要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去夯实与验证。与此同时还要学会提出更多的问题,并为这些问题提供最佳的解释或者预测。
有幸成为澳门大学一员感到高兴:我可以按照自己多年前的愿望,去扎扎实实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读书,是一件最快乐的事情。
到目前为止,方可以说,自己真正拥有了一个读书的好环境,这是人生的大幸。总算为自己的学术人生找到了一个基点。想想过去,可以说大多数时候,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河水的深浅只有自己亲身实践之后方才知道。这之中离不开众多老师亲友对我的关爱与帮助,方才没有迷失自己的方向。学习中的跌打滚爬,让我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对自己的学业依然保持高昂的姿态:学无止境。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行舟。
当然,能安心坐下来读书,对于有家有小的我来说,要感谢的人太多,而家人,永远是坚强的后盾。所以,家人团聚,也是学习之余最开心的事情。
澳门以其洁净、祥和之美,让家人感到由衷的快乐。
我们用原始而虔诚的方式,悠游了澳门部分胜景。
妈祖庙前,那颇具传统民族特色的演出(纪念天后——妈祖升天的演出),让我们感佩:一种至上的美,是无形的,但是可以通过有形的表现形式,让芸芸众生感受到其磅礴的力量与祥和之美。妈祖文化,已成为联系一方水土养育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纽带,也成为一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寄托与信仰。
大三巴牌坊,留下了我们感慨的足迹:数百年前智慧的结晶,到如今成为人类共同瞻仰的圣地,让人不得不感佩:智慧的力量是多么巨大与浩瀚。
黑沙海滩那阵阵涛声与小孩的嬉戏声,不时鸣响在我的耳际。在这里,我们可以全身心感受大自然的博大精深、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妙处。人、海水、沙滩、小舟、风帆……构成一副绝美的水彩画,人在画中。大自然所有的美妙,都在画卷上得以体现。
哦,对了,还有那美丽的烟花表演,让我们再一次看到火树银花的灿烂,让我们感慨火花那短暂而又辉煌的历程,估计银河之群星也会嫉妒烟花的璀璨与多彩。
连接澳门本岛与氹仔的那几座大桥(参见备注),个个英姿飒爽,如长龙卧波,默默为行人提供出行之便利。一家人徒步旅行了澳门本岛几处胜景(妈祖、民政总署、大三巴牌坊、大炮台等)之后,我告诉爱人与孩子:学习之余,尤其是周末锻炼的时候,会从澳氹大桥上跑过,那种风随身动、影随脚移的感觉,非常棒。听我这么一说,他们也坚持要走一趟(我们已经连续徒步行进五个多小时)。此时天色已晚,又下起了毛毛雨,我们还是大胆走上了桥。一路行来,胜景不绝:夜色掩映下的普京、有利、美高梅等超豪华酒店及娱乐场所,在那一层层水雾的衬托下,显得格外耀眼;霓虹灯不断闪烁放出异彩,整个水面波涛汹涌,远处的风声、桥下的涛声、身边呼啸而过的车轮声伴随着我们的脚步声,让人顿生一种无尽的遐想。
一路行来,也得到了很多热心肠的澳门人的指路与帮助。每天遇到的澳门人,是那样的平静与安宁,那表明他们对富足美满生活的知足与感恩。
是的,节日中的澳门,是如此的让人感佩。
祝福你,美丽的澳门。
备注:
澳门一共有四座大桥,分别是:嘉乐庇总督大桥(澳氹大桥,俗称旧大桥或旧桥),于1970年6月动工,1974年10月5日正式通车。大桥全长2569.8米,引桥长2090米,桥面宽9.2米,对开两车道,两侧留有0.8米的人行道。是连接澳门半岛和氹仔岛的第一座跨海大桥,亦是唯一一条能步行过桥的大桥,目前只允许巴士、的士及特许车辆通行。
友谊大桥(俗称新大桥或新桥),连接澳门半岛和氹仔岛的第二座大桥,1990年4月开工,1993年12月竣工。大桥主桥长4414米,匝道桥长1108米,主桥面宽19米,双向4车道。
莲花大桥,为第一条且唯一一条连接澳门和珠海横琴的跨境大桥。澳门桥口位于路氹连贯公路旁、由填海而成的路氹城,珠海桥口为横琴。于1998年6月29日正式动工,2000年3月正式启用。2005年9月17日,由于中方边检大楼结构出现问题,关口封闭。2007年5月1日大桥重开。
西湾大桥,连接澳门半岛和氹仔岛的第三座大桥,于2002年10月8日动工兴建,2005年初启用。该桥总长2200米,分上下两层:上层为双向6车道,下层箱式结构,双向6车道行车,下层在悬挂8号风球时开放使用,以保证正常交通,还预留了铺设轻轨路轨的空间。
外一篇:知识、研究与认知
做研究,不仅仅是增长知识,而且也应该是在创造知识。
知识可用来学习,也可用来研究。研究人员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新的知识(新知)。新知需要在不断实践中得到检验,或改善,或提高,或抛弃,或接受。当然,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二元选择的问题,它是一个综合性难题。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不断研究中,发现问题,改善方法,提高认知能力。
一个人的认知,呈一种螺旋形上升趋势。当然,要想达到新的认知高度,需要我们不断思考。思考离不开人类的思维。
思维这东西非常奇妙,你不去用它,它永远是那么沉默着,有时候会让你觉得纳闷:为什么我的大脑就是这么一个榆木疙瘩,不开窍呢?这种状况要解释其实也很简单:要么就是我们从来不曾摄入新东西(in put new ideas),大脑处于一种平静的无刺激状态。人有很强的惰性,人的器官之一:大脑更是如此,你不以新知刺激它,大脑将永远处于“一潭死水”的状态,当然也就无法输出你的闪光点与创意(out put your ideas)。
读书阶段,有时候我们会遇到很多的困惑,有时候越读越觉得像一团雾水,不知所终。这时候,幸运的人(如有导师的悉心指导与点拨)能借助外界的帮助找到解答(这也是孔子说的“不愤不启”)。问题是,这样幸运的人不多,更多的情况是:我们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独自去面对这一团困惑,通过层层解压,最终揭示出真理的真面目。
研究的奥妙,就在于激发自己的潜能,通过与外界不断交往与融合,从而达到对新事物的全面认知与把握,从而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并为创造新知打下良好基础。
这时候,我们需要对自己进行全面的认知,通过阅读与钻研,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提升自己,达到研究的快乐境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4: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