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刊发于《外语界》2023年第1期(总第214期)
料库翻译教学研究进展(2007-2022):基于国内外学术论文的对比分析[1]
戴光荣 刘思圻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提要:语料库作为翻译辅助技术、翻译教学技术和研究工具,与数字时代的翻译教学相契合。本研究对2007-2022年语料库翻译教学研究领域的中英文核心期刊论文进行梳理,尝试构建语料库翻译教学研究框架,分析国内外研究的共性与差异。结果发现,国内外均重视“教”类研究,对“学”、“测”类研究关注较少;国内外研究在主题分布、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存在差异。未来研究者需要重点关注翻译教学实证研究,加强语料库翻译教学资源建设。
关键词:语料库翻译学;语料库翻译教学研究;翻译技术教学;翻译教学技术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5112(2023)01-0040-09
Progress in Corpus-assisted Translation Pedagogy Research: An review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journal papers from 2007 to 2022
DAI Guangrong LIU Siqi
Abstract: Corpus, the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aid, translation pedagogy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instrument, fits the requirements of translation teaching in the digital era. This study reviews high-quality papers published in Chinese and international journals from 2007 to 2022, proposes a framework of corpus-assisted translation pedagogy research, and analyz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It finds that the study on "teaching" is the focus of both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while the study on "learning" and "testing" is relatively neglected. Differences exist between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in terms of topic distribution, research methods and research foci. In the future, researchers should attach more importance to the empirical studies on translation teaching and development of corpus-based translation teaching resources.
Key words: corpus translation studies; corpus-assisted translation pedagogy research; transl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translation pedagogy technology
[1] 本研究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神经网络机器翻译质量提升研究”(编号22BYY04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感谢《外语界》编辑部与匿名评审专家的反馈意见。
1. 引言
语料库翻译学自诞生至今已有近30年历史。始于翻译共性研究,该领域的研究话题不断拓展,涵盖译者风格研究、翻译规范研究、专门用途翻译研究等翻译研究的不同层面(黄立波2021:76)。语料库翻译学以描写性为特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翻译教学以规定性为特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语料库翻译学与翻译教学存在天然契合点"(王克非,秦洪武2015),翻译教学研究也是语料库翻译学的重要研究话题之一。
国内外已有多位学者洞见了语料库融入翻译教学的价值,指出语料库具有增强学生语言意识、提高翻译质量、辅助翻译质量评价、呈现丰富的翻译实例等作用( Bowker 1998,2000;秦洪武,王克非2007)。也有学者从宏观与微观角度开展语料库翻译教学研究,探讨相关理论框架、教学原则、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 Rodriguez Ines 2009;Liu 2020肖忠华,戴光荣2011;刘秉栋,曹灵美2021)。然而在语料库翻译学领域,语料库翻译教学研究仍然滞后(秦洪武2021:252),语料库与翻译教学的融合进展相对缓慢。鉴于此,本研究基于近些年国内外发表的语料库翻译教学研究论文,尝试梳理总结该研究话题的研究状况,对比国内外研究的共性与差异,展望后续研究,以期推动语料库融入翻译教学研究的进程,为语料库翻译学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2. 语料库翻译教学研究的概念界定
语料库在翻译教学研究中扮演三重角色:既是翻译辅助技术,又是翻译教学技术,还是翻译教学研究工具。语料库不仅可以作为教学内容或教学技术直接用于翻译教学,也可以用来研究翻译教学的相关活动,间接用于翻译教学。
首先,“语料库作为教学内容”是指教师教学生利用语料库辅助翻译实践,即"learning corpus use to translate"(Beeby et al.2009:1)。一方面,语料库能够为学生快速提供专业领域知识、正确术语和地道语言表达( Bowker 1998 ; Kubler 2003 ),提升翻译质量与效率;另一方面, 语料筛选过程能够调动学生能动性,锻炼翻译能力。
其次,“语料库作为教学技术”是指教师在翻译教学环节充分利用语料库,提升翻译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即"corpus use for learning to translate"(Beeby et al. 2009:1)。语料库辅助的数据驱动式教学能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促进发现式学习(Nebot 2008 ;李德超,克非2011)。此外,语料库不仅能够提供翻译实践的真实案例,还包含“一对多”的对译样例(秦洪武,琉非2007),弥补了传统翻译教学模式下教学语料生硬、与真实翻译实践不匹配的缺陷。
第三,语料库可以帮助教师探索翻译教学相关活动,促进翻译的教、学、测发展。尽管语料库对翻译研究来说已不是新的研究技术手段,但是学者主要将其用于翻译共性研究,较少用于翻译教学研究。语料库能够通过充足的语言数据指导翻译教学( Castagnoli 2016 ),并能为翻译教材编写(陶友兰2010)、翻译测试命题(陈怡2010)、翻译质量评价(戴光荣,王克非2021)提供可靠客观的证据。
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将“语料库翻译教学研究”定义为“围绕语料库作为教学内容、教学技术在翻译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或以语料库为工具探索翻译教学相关活动的研究”。
3.研究数据与研究框架
3.1数据来源及筛选
本研究以CNKI数据库CSSCI和北大核心来源期刊的中文论文、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台集的英文论文为数据来源,将文献时间区间设定为2007- -2022年, 检索主题词包括“语料库翻译教学”、“语料口译教学”、“语料库*翻译*学生”、“语料库“口译*学生”、“语料库 *学生译员*职业译员”、“corpus*translation/interpreting teaching"、“corpus*translator/interpreter training"、"corpus*student translator/interpreter”、"corpus*translator/interpreter trainee"、"student translation corpus等。剔除期刊动态、会议简讯、征稿启事等非论文信息后,进-步筛选检索结果。根据“语料库翻译教学研究”的定义,本研究的论文筛选标准如下: (1)须聚焦语料库; (2)须对翻译教学具有明确启示; (3)须以语料库作为辅助翻译教学、研究翻译教学相关活动的工具。符合标准的中文论文有82篇,英文论文72篇,共154篇 。
3.2研究框架
本研究框架搭建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 Yan et al. 2018 ):先参照已有翻译教学研究的相关分类框架(Yan et al. 2018;Abdel Latif 2020;穆雷,李希希2019;肖维青,钱家骏2021),结合语料库翻译教学研究现状构建初步框架,再根据研究收集整理的文献主题完善框架,最终得到语料库翻译教学研究框架(见表1)。
表1 语料库翻译教学研究框架
一级参数 | 二级参数 | 三级参数 |
教 | 教学思辨研究 | 可行性与必要性研究 |
教学体系建构研究 | ||
教学资源及平台开发研究 | ||
教学实证研究 | 教学效果研究 | |
教学现状研究 | ||
学 | 过程研究 | 学生使用语料库的过程研究 |
语料库辅助的翻译过程研究 | ||
产品研究 | 学生使用语料库产出的译文研究 | |
语料库辅助的翻译产品研究 | ||
测 | 内容研究 | 测试命题研究 |
评分量表研究 | ||
方法研究 | 语料库途径研究 |
需要指出的是,该框架下的参数并不完全相互独立。有的研究可能同时含有过程研究与产品研究,有的研究可能既讨论了语料库用于翻译教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也构建了教学体系。因此,本研究的文献编码归类以研究聚焦的主题为主要依据。
3.3文献编码与分析方法
基于研究框架,两位作者分别对文献进行独立编码①,编码一致率为93. 10% ,不一致处邀请第三名研究者共同商讨,形成初步编码; 一个月后再次编码,结果与初步编码完全一致。 国内外发文量差异通过卡方检验考察,并严格结合RxC交叉类型、总样本数及期望频数情况(当1≤期望频数<5的比例超过20%或出现小于1的期望频数时,需使用Yates校正卡方值),选择对应的统计量。此外,本研究还对不同研究主题的中文论文发文量差异、不同研究主题的英文论文发文量差异分别进行卡方拟合优度检验,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比较国内外语料库翻译教学研究的共性与差异。
4.结果分析
4.1总体分析
从发文量来看,2007-2022年国内外发表的语料库翻译教学研究论文数量总体均呈波动上升趋势(见图1)。国内外的发文量发展轨迹并不同步,但是在2016年以后,国外发文量出现连续几年的下降,国内发文量也波动下降。这可能是因为2016年谷歌推出神经网络机器翻译,为翻译实践和教学提供了新的范式,翻译教学研究的热点相应有所变化。尽管如此,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仍然值得深入挖掘。
从研究主题来看,国内外均重视“教”类研究,对于“学”类和“测”类研究都关注较少,3类研究主题的总体发文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国内χ2=72.902, p= 0.000; 国外χ2 = 45.083, p= 0.000)。与国外相比,国内对“学”类研究关注较少(国内16篇,占 19.51%;国外20篇,占27.78%;χ2=1.462, p=0.227),对“教”类研究关注较多(国内63篇,占76.83%;国外49篇,占68.06%;χ2=1.488, p = 0.223),对“测”类研究关注相当(国内3篇,占3.66%;国外3篇,占4.17%;χ2 = 0;065, p = 0.799)。但是,国内外在各类研究上的发文量差异均不显著。
4.2 “教”类研究
4.2.1 教学思辨研究
教学思辨研究指关于语料库用于翻译教学的理性思考,包括探讨语料库用于翻译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构建语料库翻译教学体系、开发教学资源及平台等相关研究,是国内外“教”类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58篇,占92.06%;国外 34篇,占69.39%)。相比之下,国内更加重视教学思辨研究,国内外发文量存在显著性差异(χ2=8.810,p=0.003)。
可行性与必要性研究是围绕语料库用于翻译教学研究的应用价值和前景展开的探讨。黎土旺(2007)提出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具有“文本电子化、学习直观化、分析多元化、结论科学化、成果有机化”五大优势。王克非和秦洪武(2015)认为语料库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发现式学习环境。这些讨论为语料库用于翻译教学提供了重要理据。
教学体系构建研究涉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等方面。在研究主题与内容上,国内外研究存在3点差异:第一,中文论文主要讨论通用笔译教学,英文论文则多讨论法律翻译、文学翻译、科技翻译等垂直领域的笔译教学。第二,中文论文聚焦平行语料库,英文论文则不仅关注平行语料库,也探索类比语料库、学习者语料库等语料库,其中临时语料库是一大重点。学生参与构建临时语料库能够锻炼信息判断和筛选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再者,临时语料库有助于学生应对变化多端的翻译需求,从而更有效率、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翻译实践(Nebot 2008)。第三,中文论文多关注宏观教学模式。例如,秦洪武和王克非(2007)提出语料库用于翻译教学要遵循“观察先于归纳、呈现先于讲解、学生自导先于教师指导”的原则;赵政廷和柴明颎(2021)依托“译学家”语料库翻译教学平台,基于泰勒的课程四要素提出了以培养新时代语言服务人才为目标的语料库笔译教学模式。英文论文更注重微观教学环节设计。Rodriguez Ines(2013)提出针对单语特殊目标语语料库的搜索策略;Biel(2017)从交际层面提出可比语料库在法律翻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尽管中英文论文的研究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它们都更加关注笔译教学,较少讨论口译教学。
教学资源及平台开发研究包括用于翻译教学的语料库、基于语料库的教材或教学平台建设研究。国内外学者均对翻译教学语料库的建设策略、标注原则、应用设想等问题进行了探索;(Rodriguez Ines 2013王克非,熊文新2009),涉及笔译语料库(熊兵2015)、口译语料库(王斌华,叶亮2009)、多模态语料库(黄立鹤,吴贇 2021)等多种类型的语料库。与语料库建库研究相比,教材及教学平台的建设研究数量相对较少,且以国内研究成果为主(陶友兰2010;戈玲玲等2015)。
4.2.2 教学实证研究
教学实证研究主要是对语料库用于翻译教学的效果以及现状的研究。这类研究能够通过数据直接展现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有用性,对于推动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此类研究在国内还没有受到足够关注,相关中文论文仅有5篇(占国内“教”类研究的7.94%)。相比之下,国外更加重视教学实证研究,相关英文论文有15篇,两者数量存在显著性差异(χ2=7.367,p=0.007)。但是在国外,这类研究也没有“占据上风”,仅占“教”类研究的30.61%。
针对语料库翻译教学的效果,国内外学者均运用质化、量化或两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察。质化研究主要使用访谈法、观察法、书面报告法等;量化研究借助问卷调查、前后测或作业分数比较;质化与量化相结合的混合研究则一般采用“翻译测试+学生质化评价”的形式。本研究收集的数据显示,质化研究方法较受国内学者的青睐。王克非等(2007)利用语料库开展翻译教学,并让学生通过书面报告记录学习感受,由此发现语料库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方法,提升翻译能力。量化研究方法、混合研究方法则多为国外学者所使用。Bale(2013)基于语料库开展了为期6周的口译教学,并对比学生参与项目前、后的口译测试结果,结合学生对语料库的使用反馈分析,发现语料库资源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术语表达能力,且学生对语料库翻译学习普遍持积极态度。
语料库翻译教学现状研究包括对课程设置现状、师生在翻译实践或教学中的语料库使用态度和使用情况等的调研。这类研究有助于揭示语料库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进一步指导翻译教学中的语料库使用。根据本研究收集的文献,目前仅有1篇英文论文调研了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现状(Mikhailov 2022)。
4.3“学”类研究
4.3.1 过程研究
过程研究分为两类:一是学生使用语料库的过程研究,二是语料库辅助的翻译过程研究。前者关注学生使用语料库开展翻译实践过程中运用的策略及其特征,能够检验学生的语料库使用方法掌握程度、挖掘学生翻译错误的根源、反映学生与翻译技术的互动情况。尽管这类研究能为语料库翻译教学提供宝贵启示,但是在2007-2022年仅有1篇相关英文论文发表(Rodriguez Ines 2009)。后者则是以语料库为工具研究学生的翻译过程,2篇相关英文论文均来自Angelone(2015,2021)。他使用录屏工具录制学生的翻译过程,并让学生/教师边观看视频边对其中的翻译错误进行自评或他评,再将评价语料建设成库,探索常见的“以过程为导向”错误(process-oriented error)。本研究收集的数据显示,过程研究在语料库翻译教学研究中并没有受到足够关注,没有中文论文发表,英文论文也仅有3篇,中英文论文数量无显著性差异(χ2=1.645,p=0.200)。
4.3.2 产品研究
产品研究分为学生使用语料库产出的译文研究和语料库辅助的翻译产品研究。译文研究考察语料库给学生的翻译带来哪些方面的提升,影响哪些方面的表现,从而优化语料库辅助翻译实践的策略。部分论文尽管也涉及了产品研究,但是仅仅证实语料库能够提升学生译文质量,并没有具体分析语料库对翻译产品的影响。
翻译产品研究以语料库为工具探索翻译产品的特征,包括基于学习者语料库的产品研究、学生译者与职业译者产品对比研究等。这一论题的中英文论文数量相当(中文论文16 篇,英文论文17篇),无显著性差异(χ2=0.383,p=0.536)。基于学习者语料库的研究围绕学生的翻译策略(Castagnoli 2016)、学生在口译中的语块使用(李洋2017)及停顿现象(王家义等 2019)等主题展开,揭示了学习者翻译产品的特征和典型错误。学生译者与职业译者产品的对比研究则关注两者产出译文的特征差异(周晶等2021),为专业学习与行业接轨提供参考。
4.4“测”类研究
4.4.1 内容研究
内容研究是指语料库用于翻译测试命题、评分量表设计的研究。国内外此类研究均较为稀缺,没有相关英文论文,仅有1篇中文论文,无显著性差异(χ2=0.384,p=0.535)。陈怡(2010)提出学习者语料库可以呈现学生翻译错误类型及出现频率,反映不同层次学习者的能力差异,从而方便专家了解学生在翻译中遇到的重难点,为翻译测试命题和评分量表设计提供实证依据。
4.4.2 方法研究
方法研究探讨语料库评价学生翻译的方法与价值。尽管方法研究在“测”类研究中占比较大,但是在整个语料库翻译教学研究中数量较少,中文论文仅有2篇,英文论文也仅有 3篇,两者无显著性差异(χ2=0.022,p=0.882)。在传统的翻译评价中,教师通常基于自身主观感受及经验进行判断,往往会出现标准不统一、过于武断、无法让学生信服等问题。语料库则可以从概念和语言层面提供真实证据,使翻译评价更加客观可靠,更具建设性(Bowker 2000)。不同类型的语料库在翻译质量评价中的用途各有不同。本族语者语料库可以作为语言直觉的辅助,验证教师对学生译文做出的质量判断(戴光荣,左尚君2021)。学习者语料库可以呈现学生译文典型误例及规律性特征,为教师提供科学、统一、全面的评价参考(刘泽权,刘鼎甲2011)。
4.5 国内外研究的共性与差异
综合分析文献数据可以发现,国内外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教学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共性与差异。第一,国内外研究均重视“教”类研究,对“学”类研究关注较少,忽视“测”类研究。相比之下,国外的“教”、“学”类研究分布更加均衡。第二,国内外均存在有待探索的领域,比如国内的过程研究和国外的内容研究欠缺,国内外语料库翻译教学现状研究、学生使用语料库的翻译产品特征和过程特征研究鲜见。第三,国内在教学资源与平台建设上成果比较丰富,国外有更多检验语料库翻译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第四,国内研究多关注通用翻译教学,国外研究多关注垂直领域翻译教学。第五,国内研究多采用质化研究方法,国外研究多使用量化研究方法或混合研究方法。由此可见,国内外应互相借鉴研究成果,取长补短,协同填补语料库翻译教学研究的空白,推动翻译教学进一步发展。
5. 研究展望
基于语料库翻译教学研究论文数据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以期促进语料库与翻译教学研究的深度融合。
(1)关注语料库翻译教学实证研究,推动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一方面,尽管语料库在翻译研究中的价值已经得到普遍认同,但是其用于翻译教学的效果还有待更多实证研究验证。研究者可以结合已有教学设计研究成果开展教学实践,考察学生与语料库的交互过程,比较有、无语料库辅助翻译教学的效果,探索语料库与翻译教学的最佳结合方式。另一方面,研究者需加强教学现状研究,围绕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师生对语料库翻译教学的态度与建议等开展调研,实证揭示语料库翻译教学的问题与挑战,从而促进语料库与翻译教学有针对性地结合。
(2)加强翻译教学语料库及语料库教学平台建设,推进广泛的资源共享。首先,尽管语料库建设“遍地开花”,但已有语料库大多服务于翻译研究,其设计并不适用于翻译教学。其次,虽然近年来翻译教学专用的语料库及语料库教学平台开始出现,但它们多停留在初步建设阶段,后续实践效果研究及优化研究较少。第三,由于建库标准不统一、版权限制、机构间合作较少等主客观原因,翻译教学语料库及语料库教学平台并没有实现大规模共享。因此,研究者需要消除资源使用的障碍,打破区域、机构限制,合作共建“教学友好型”语料库,进一步促进语料库在翻译教学研究中的使用。
(3)构建系统的语料库翻译教学框架,注重语料库与翻译教学微观环节的衔接。多年来,学者们对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教学开展了积极探索,但是这些研究分布较为零散,尚未形成体系化语料库翻译教学模式。在教学环节研究方面,什么时候用语料库开展翻译教学、用什么样的语料库辅助教学、用语料库的什么功能实施教学等教学微观问题还需更多讨论,以直接指导翻译教学实践。
(4)借鉴跨学科知识,综合利用研究方法与工具。翻译教学涉及教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领域知识。对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使用探索可以融合其他学科的理念与研究方法,如运用眼动追踪仪、键盘记录、录屏软件等技术与工具(Kappus & Ehrebsberger-Dow2020),从认知心理学、工效学角度把握学生与语料库的互动情况,以优化翻译教学语料库设计。此外,语料分析不应局限于简单的频数、平均数等数据统计,还可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等统计学方法(De Sutter et al.2017),更加科学客观地阐释数据。
6. 结语
本研究梳理了2007-2022年语料库翻译教学研究领域的中英文核心期刊论文,发现国内外学者均从多重视角开展了语料库翻译教学研究,但“教”“学”“测”3类研究的数量分布失衡,“学”“测”研究不足。国内外研究存在互补性,应加强交流合作,填补研究框架内的研究空白,并拓展框架外的教学研究领域。需要指出的是,语料库不是翻译教学的唯一解决方案,仅靠语料库不可能解决翻译教学的所有问题,切忌过度依赖语料库。教师和学生应辩证看待语料库数据,合理利用其他工具与方法,择善而从,探索不同条件下解决各种翻译教学问题的语料库使用策略,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料库对于翻译实践与教学的实际价值。
注释
①三级编码并不封闭,大部分论文会同时涵盖多个三级编码的内容,因此本研究的编码仅涉及一级编码与二级编码。
参考文献
[1] Abdel Latif M M A. Translator and Interpreter Education Research: Areas, Methods and Trends [M]. Singapore: Springer, 2020.
[2] Angelone E. A Corpus-Based Comparison of Self-Reflection Modalities in Process-Oriented Translator Training [A]. In Ying C & Wei Z (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Methods in Language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C]. Hershey: Information Science Reference, 2015. 346-361.
[3] Angelone E. Broadening the scope of error categories in translation assessment through screen recording [J]. Across Languages and Cultures, 2021, (2): 143-157.
[4] Bale R. Undergraduate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and Lexical Knowledge [J]. The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er, 2013, (1): 27-50.
[5] Beeby A, Sánchez-Gijón P & Rodríguez Inés P. Corpus use and translating: Corpus use for learning to translate and learning corpus use to translate [C].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2009.
[6] Biel L. Enhancing the communicative dimension of legal translation: comparable corpora in the research-informed classroom [J]. The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er, 2017, (4): 316-336.
[7] Bowker L. Using specialized monolingual native-language corpora as a translation resource: A pilot study [J]. Meta, 1998, (4): 631-651.
[8] Bowker L. A Corpus-Based Approach to Evaluating Student Translations [J]. The Translator, 2000, (2): 183-210.
[9] Castagnoli S. Investigating trainee translators' contrastive pragmalinguistic competence: a corpus-based analysis of interclausal linkage in learner translations [J]. The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er, 2016, (3): 343-363.
[10] De Sutter G, Cappelle B, De Clercq O, Loock R & Plevoets K. Towards a corpus-based, statistical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quality: Measuring and visualizing linguistic deviance in student translations [J]. Linguistica Antverpiensia New Series-Theme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2017, 16: 25-39.
[11] Kappus M & Ehrensberger-Dow M. The ergonomics of translation tools: understanding when less is actually more [J]. The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er, 2020, (4): 386-404.
[12] Kubler N. Corpora and LSP translation [A]. In Zanettin F, Bernardini S & Stewart D (eds.). Corpora in Translator Education [C]. Manchester: St. Jerome Publishing, 2003. 25-42.
[13] Liu K. Corpus-Assisted Translation Teaching [M]. Singapore: Springer, 2020.
[14] Mikhailov, M. Text corpora, professional translators and translator training [J]. The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er, 2022, (2): 224-246.
[15] Nebot E M. Corpus-based Activities in Legal Translator Training [J]. The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er, 2008, (2): 221-252.
[16] Rodríguez Inés P. Evaluating the process and not just the product when using corpora in translator education [A]. In Beeby A, Rodríguez Inés P & Sánchez-Gijón P (eds.). Corpus Use and Translating: Corpus Use for Learning to Translate and Learning Corpus Use to Translate [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009. 129-149.
[17] Rodríguez Inés P. Electronic target-language specialised corpora in translator education Building and searching strategies [J]. Babel, 2013, (1): 57-75.
[18] Yan X J, Pan J & Wang H. Research on Translator and Interpreter Training [M]. Singapore: Springer, 2018.
[19] 陈怡. 学习者翻译语料库与汉英文本翻译测试[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0,(2): 91-97+90.
[20] 戴光荣,王克非. 语言直觉与语料库途径在翻译研究中的功用对比研究[J]. 外语电化教学, 2021,(3): 96-101+115.
[21] 戴光荣,左尚君. 翻译质量评估中语料库的运用与研究[J]. 外语教学, 2021,(2): 92-96.
[22] 戈玲玲,李广伟,王一鸣. 基于本源概念双语平行语料库的翻译教学平台建设及其教学模式研究[J]. 外语界, 2015,(4): 11-17.
[23] 黄立波. 语料库翻译学理论研究[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21.
[24] 黄立鹤,吴贇. 基于贴真体验与建模的多模态口译教学语料库构建及应用[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21,(4): 127-136.
[25] 黎土旺. 语料库与翻译教学[J]. 中国科技翻译, 2007,(3): 46-49.
[26] 李德超,王克非. 基于双语旅游语料库的DDL翻译教学[J]. 外语电化教学, 2011,(1): 20-26.
[27] 李洋. 语块使用与学生口译水平的语料库研究——基于汉英交替传译PACCEL语料库的考察[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7,(5): 88-96+150.
[28] 刘秉栋,曹灵美. 基于语料库的本科生翻译课程教学模式建构研究[J]. 外语电化教学, 2021,(5): 68-73+10.
[29] 刘泽权,刘鼎甲.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教学与学习者译本评析初探[J]. 中国外语, 2011,(5): 48-56.
[30] 穆雷,李希希. 中国翻译教育研究:现状与未来[J]. 外语界, 2019,(2): 24-32.
[31] 秦洪武. 双语语料库的研制与应用[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21.
[32] 秦洪武,王克非. 对应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理论依据和实施原则[J]. 中国翻译, 2007,(5): 49-52+95-96.
[33] 陶友兰.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专业口译教材建设[J]. 外语界, 2010,(4): 2-8.
[34] 王斌华,叶亮. 面向教学的口译语料库建设:理论与实践 [J]. 外语界, 2009,(2): 23-32.
[35] 王家义, 李德凤,李丽青. 学习者口译产出中的停顿——一项基于中国大学生口译语料库的研究[J]. 外语教学, 2019,(5): 78-83.
[36] 王克非,秦洪武. 论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5,(5): 763-772+801.
[37] 王克非, 秦洪武,王海霞. 双语对应语料库翻译教学平台的应用初探[J]. 外语电化教学, 2007,(6): 3-8.
[38] 王克非,熊文新. 用于翻译教学与研究的英汉对应语料库加工处理[J]. 外语电化教学, 2009,(6): 3-9.
[39] 熊兵. 基于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的翻译教学模式研究 [J]. 外语界, 2015,(4): 2-10.
[40] 肖维青,钱家骏. 翻译技术教学研究进展与趋势(2000—2020)——基于国内外核心期刊论文的对比分析[J]. 外语界, 2021,(1): 62-70.
[41] 肖忠华,戴光荣. 翻译教学与研究的新框架:语料库翻译学综述[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1,(1): 8-15.
[42] 赵政廷,柴明颎. 技术时代面向语言服务市场的语料库笔译教学模式研究——基于“译学家”语料库翻译教学平台的教学案例分析[J]. 外语电化教学, 2021,(5): 88-95+13.
[43] 周晶, 刘康龙,楚军. 学生译员英汉交替传译中的欧化现象及其认知成因: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1,(4): 97-101.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广东 广州 510420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5: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