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这一代人接受了太多片面化、程式化思维的教育,往往认为世间万物非白即黑、非黑即白,泾渭分明,并无中间地带。这种思维定势似乎有延续的趋势。殊不知,世界是多彩的,事物是有多面性的。白与黑之间,有广阔的“中间地带”,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灰色”,深灰色、浅灰色等等,应该是个“连续谱”。联系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人们常常以为,要么是“好人”,“好人”不能有缺点;要么是“坏人”,“坏人”头顶流脓脚底生疮,一无是处。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圣贤,也会有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嘛!反过来说,即使是“大坏蛋”,有时也有长处和优点。近年来,这种情况已有一些变化。例如,对解放后一直被打入另册的胡适、陈独秀等人,现在有了比较公允的评价,前些日子读了写他们二人的几本传记,感到写得比较客观、真实,描绘了他们的成长历程和历史功绩,而且写得很放得开,写了他们的种种正面事迹,也写了他们逛窑子、吃花酒的阴暗面。对于我们所熟知的大科学家牛顿,武际可教授发表了著名的博文《伟人的阴暗面》,读者甚众,在肯定牛顿是“科学上的巨人”的同时,指出了他同时又有“造假、盗版、侵权、伪证、迷信、拜金、精神病患者、炼金术士”的劣迹,甚至连广为人知的“苹果神话”也纯属子虚乌有。(见参考资料[1])。就说他的科学发现吧,当年他算出的空气中的声速就是错误的,从现代物理学的观点看来,他犯了个“低级错误”。即使如此,谁也不会否认牛顿是一位科学伟人。
我认为,我们学界人士,应该改变“非黑即白”的思维定势,学会更加全面地看问题。对于任何历史人物,例如我们做理工科学问者最关注的科学家,要全面地认识他们,肯定他们的有贡献的主流方面,也注意到他们曾经有过的失误。既不能认为他们从无过失,也不能看到他们的一些过失之后,把他们一棍子打死。对任何人,要盖棺论定很难,由历史去做决定。但作为今人,要正确地认识一些大家,应该肯定他们的长处,并努力仿效他们的优秀之处;同时又要历史地看待他们的不足之处,并引以为戒。
之所以发上面这番议论,源于上周我的博文(见[2])有匿名博友跟帖,我没有听我的一位忘年交的劝告“不要理会那些匿名跟帖”,而是给了一个很长的回复。现把二者照录于下:
abcd:
“钱伟长吹嘘四十年代他在美国年薪八万美元,被许多人揭露是吹牛,钱伟长生前对此没有做出解释。您和钱伟长有无谈到此事?”
我的回复:
“首先承认此说的确言过其实,而且有损于钱伟长先生的形象,并授人以柄。
其次指出如下几点:
1)此说仅出现在钱伟长先生的晚年,他早年未曾这么说过,特别是1980年代钱伟长先生向我做人生回忆的谈话时没有此说(参看我于1986年写成的《钱伟长小传》);
2)我们了解钱伟长先生应该看他的主流,特别是他的爱国情怀;
3)我们应该原谅老年人的记忆失误,大多数老年人的回忆材料中都会有这种记忆失误,包括我了解的若干大师级人物;
4)我没有当面求证过此事,现在无法当面求证了。我的推测如下:有人问钱伟长先生离开美国时的年薪,他说,六千美元(符合实情)。对话者说,那大致相当于现时的八万美元。老人把后者留在他的记忆里了;请注意,这只是我的推测,无法证实,也没有为老先生文过饰非之意;
5)当我首次看到此说时,曾告诉过想要引述此说的媒体,应删除此说,但他们没做到;后来有媒体不分青红皂白地加以转引,以致造成以讹传讹的结果;
6)不管怎样,此事反映了钱先生性格上的某种缺点;
7)我正在写《钱伟长评传》,并曾告诉媒体记者,我准备还原一个真实的钱伟长,不用溢美之词一味歌功颂德,而是优缺点都写,不为尊者讳,被媒体说成是我的人物史观。我准备既写他的积极面(这是主流),也写他的消极面,使人读了会说,这才是真实的钱伟长。我准备“传”“评”分开写,在“评”里我会发表个人见解,交由读者评判。在写作时不会规避你提到的事情(还有两个类似事例),当然会进一步向曾在钱伟长先生身边工作、生活过的人了解情况、征询意见,谨慎落笔(去掉推测的成分)。
最后,感谢你的质疑,使我有机会写上面这番话,对不对,可以共议。”
顺便说一句,从1990年代后期开始,从钱伟长先生嘴里说出来的一些数字有时不大可靠,我从不轻易直接引用。有必要引用时一定会经过反复考证,落到实处。我现在手头有几个“绕不开”的数据,准备采取各种手段加以查实,然后才放心地引用。
到了笔者这把年纪,更加感到世事是纷繁复杂的,绝非“非黑即白”。必须以科学的辩证的态度面对一切。
参考资料:
[1] 武际可,伟人的阴暗面,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472-17112.html,又可见《力学史杂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8~39.
[2] 戴世强,纪念钱伟长先生百年诞辰专辑-4:再评“钱伟长之问”,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732&do=blog&id=617723
写于2012年10月4日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1: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