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有博友向我咨询一个问题:作为交叉科学问题的研究者,在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时,应该如何填写学科代码?亦即,如何认定申请亚类?这个问题略带普遍性,在以前的博文中有零星叙述,尚未集中地议论过,这里就此发表一些浅见,还望与博友们讨论。
在世纪之交,申报交叉科学项目占有一定的优势,例如,在力学学科申请生物力学项目,在会议评审阶段,会优先评审交叉科学项目,落选者还可进入下一阶段评审,相当于多了一次机会。随着科学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愈演愈烈,已成为一种常态,比方说,生物力学已然成为力学学科中的一个二级学科,列入基金申请指南,过去作为交叉学科的优势已荡然无存。于是,交叉项目的申请代码定位反而成为困惑部分申请者的一个难题。
基金申请时学科代码的选择至关重要。一般总是希望申请书能落入较为熟悉论题的“小同行”手里进行评审。有些交叉项目的申请者在表格上选填两个代码,分属两个学部。殊不知,所填的第二个代码没什么意义,因为申请书在基金委汇总之后,通常分发到所填的第一个代码归属的学部,到不了后一个代码所属的学部。因此,最重要的是选准第一个学科代码。
这里举两个例子。
前年,我校的纳米科技研究中心主任让我预审他们的基金申请书,其中一位青年基金项目申请者申报的是将纳米科技应用于电化学分析,目标是解决一个太阳能利用的科学问题。他把第一个学科代码定为工程与材料科学部的E0607(能源利用),第二个代码为B0502(电化学分析)。我建议他把两个代码交换一下,因为申请书只是把太阳能利用作为应用背景,而真正有贡献的内涵是电化学分析的改进。不知何故,他没有接受我的建议,结果此项申请铩羽而归;翌年再战,他接受了我的建议,拿到了项目。
我所有一位教授,近年来主要研究某个计算方法,他对此法情有独钟,对它进行了种种发展和改善,用以有效地解决了一些固体力学问题,他以“解决XX力学问题的XX方法的改进和发展”为题,在力学学科进行了两次基金申请,均告失败。他向我咨询时,我告诉他力学界崇尚“问题驱动”,亦即以解决科学问题为科学研究的主要目标,多数学者不大赞成此类的“方法驱动”型的研究,建议他“改换门庭”,转向数学学科申请,结果一举成功,后来还在那里得到了连续资助。
浏览基金申请指南中的学科代码目录后就会发现,同一个项目,可归属不同的学部,即使在同一个学部中,也可归属不同的二级学科或研究方向。以环境科学问题为例。所提供的选择有:
地球科学部:D0104环境变化与预测;D0105土壤污染与修复;D0109污染物行为过程及其环境效应(及子项);D0110区域环境质量与安全(及子项);D0112区域可持续发展(及子项);D0309环境地球化学;D0512大气环境与全球气候变化;D0608海洋环境科学;
化学科学部:B010904放射性废物处理和综合利用;B07环境化学(七个子项);
数理科学部:A020409环境流体力学;A050407核技术在环境科学、地学和考古中的应用;
管理科学部:G0312资源环境政策与管理(及子项)。
上面所列的可能还不完全,从中可以发现,环境科学项目的归属横跨基金委的八个学部中的四个,但似乎在头两个学部占主导地位。
因此,如何正确选择学科代码是颇费思量的事情。
那么,怎样选定申请书的学科代码呢?我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
1. 吃透两头,心中有数。先要对于自己拟申请的项目做透彻的分析,熟知:目标定位、关键问题、核心技术、项目特征、涉及学科等等,特别是应弄清拟解决的科学问题的学科的主要归属,认定项目是问题驱动还是方法驱动;其次要认真阅读分析当年的基金申请指南,了解学科代码分布及其相关涵义,并不断与自己的申请相联系,做深入考量。
2. 深入调研,弄清态势。通过自己平时浏览文献、参加学术会议、咨询资深专家等途径,锁定“小同行”专家归属的学科范围。具体说来,有几个办法可以实施,例如,进入基金委的门户网站,查阅近两三年同类研究项目的归属;再如,通过主题词搜索EI之类的检索工具(如EI的Engineering Village),确定自己的学科的主要归属以及“小同行”的分布。
3. 针对实际,细致分析。反省自己过去申请遭遇失败的经历,分析一下有无学科定位(申请代码)上的失误。对把握不准之处,虚心请教周围的专家、朋友,听从他们的有益建议。
以上所述是个人见解,欢迎各位评头论足。
预祝基金申请者龙年大吉,申请成功!
写于2012年1月30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23: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