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日,看到一个消息,说是某欧洲国家出了一个神童,13岁就大学毕业了,出于好奇不觉就继续浏览下去,发现神童思考问题的方式与绝大多数孩子截然不同,比如一般孩子在阅读《十万个为什么》时,里面讲到了许多问题,比如“飞机为什么会飞?”“汽车为什么会跑?”这类启发孩子思维的但更加模糊的问题,多数孩子看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后,就不再停留片刻,而是继续去阅读其他问题了。但是这位神童的思考问题方式更加具体,更加细节,他会问:“轮子是如何转的?”这类更加具体的问题,这促发了一个新的思考,我们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应该倒过来,从具体问题讲解开始,逐渐深入下去,直到找到答案的根源,再拓展到另一个“小”的问题,而远远比从模糊问题的启发更好呢?我不是学心理学的,也不是认知学的,但是直觉告诉我,先讲解具体的问题,直到刨根问底后,再转移问题的教育理念要远远好于传统的教育方式,传统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不知了解这些模糊问题这些有什么用?或许教育家认为是为了引发孩子的好奇心,但是有很多人直到研究生毕业后,都不清楚自己到底喜欢干什么?能干什么?这不是背离了教育家的初衷了吗?爱因斯坦好像也是从小就对指南针感兴趣开始走上了科研探索的道路上的。
确实,我们的教育方式值得反思 ,或许可以打开另一扇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6: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