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定胜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lyskyz 哲思天地_科学研究是快乐的,也应该是快乐的。

博文

对哈洛的猴子心理学研究的初步探讨

已有 3652 次阅读 2021-5-2 21:12 |个人分类:心理学-幸福函数及其推广|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按:李宏翰老师的“任何困难都不叫事儿:哈洛的研究故事”一文介绍了有关哈洛研究小猴的故事,写得非常有趣且很有启发性。哈洛通过非常有技巧的实验设计,创造性地深入研究了猴子在食物需求和舒适需求之间的行为选择和行为动机等问题,开创了动物行为机理研究乃至心理学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方向,非常有学术价值。哈洛猴子研究的好的方面就不再重复了,本文主要想探讨的是:具体到这个实验本身的细节及其具体启示,笔者有以下三个或许与主流思路有所不同的补充观点。


第一,我觉得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已经基本足以较好地解释这个现象了,因为但凡有情感感知能力的动物,应该和人一样都会有类似的需求层次结构现象,只是具体的需求层次结构有可能并不完全相同甚至有些方面会有极大的不同(比如人类会有价值观、信仰和对真理的追求等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而这类需求普通动物可能完全没有)。更为具体地:小猴子对待‘食物妈妈’和对待‘舒适妈妈’的不同选择,正是在‘基本生理需求(食物)’与‘安全感乃至爱的需求’之间的差异所导致的,在这两个需求层级结构方面,应该很多动物都会是比较类似的。

其次,哈洛的这个实验设计虽然的确做得非常好,很好地隔离出了两种不同类型的需求(即对食物的需求和对舒适感的需求),但是该实验有一个设计上的重大缺陷:对于猴子在获得食物和获得舒适这二者间的难易程度(包括空间距离)上可能还缺乏更加细致的实验设计和相关研究。因为对于猴子的生活来说,应该与人乃至大部分高等动物的生活类似,即:对于大部分动物(尤其高等动物)来说,其日常生活中,专门用于进食的时间只是占很少的部分,更多的时间是用在休息、娱乐、睡眠或是寻找住所等行为中的(在食物充足或者觅食并不困难的情况下)。因此,仅从生物的这样一个生活事实(即他们每日的时间分配)来说,都往往会把更多的时间放到去寻找舒适(相比进食的时间)是非常正常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舒适相比食物是更加重要的。仅从机理和逻辑推测的角度来说,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在任何动物的需求结构中,食物的重要性应该都会远大于舒适(除非所研究对象的确有对安全舒适感甚至爱的需求的这种复杂和高级的心理感知能力,且该研究对象自身已经形成了严重的心理依赖,比如有一期有关非洲猩猩的纪录片,其中有只未成年猩猩在其母亲死后一直郁郁寡欢不离不弃,直至其自己也饿死在母亲遗体附近)。要验证和深入分析这一问题,一个可行的设计方法是:在小猴子获得‘食物妈妈’和获得‘舒适妈妈’之间设置非常长的空间距离,或是设置非常大的到达难度,在此情景下,再去观察该小猴子会选择长期呆在哪一个妈妈身边。一个几乎可以提前预判的结果是:除非该小猴子大脑已经发育到足够成熟,成熟到开始有对安全舒适感甚至爱的需求的这种复杂和高级的心理感知能力,且该小猴对‘舒适妈妈’已经形成了严重的心理依赖,否则,该小猴应该会宁可长期呆在冷漠的‘食物妈妈’身边,也不会在温暖的‘舒适妈妈’身边长期呆着。当然小猴子是否能够发育到这种心理成熟度或是心理依赖程度,可能会是一个很复杂的难以简单下结论的问题。类似的研究还可以选择不同的物种进行,最终的实验结果可能不仅会与被研究的对象所接受到的学习经历和生活经历的不同有关,还应该会与该物种的大脑复杂程度和智力水平等也有极大的关系。

第三,该实验中的内驱力和外驱力的梳理划分似乎有不妥之处,因为获得温暖舒适的环境也是绝大多数生物的基本生理需求之一,因此寻找温暖舒适的行为似乎并不能算是外驱力动导致的;此外,对于安全感和爱的需求,也是高等动物(尤其是具有这种感知能力的高等动物)的一个内在的需求,似乎也不应该算是外驱力导致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34816-1284797.html

上一篇:学生评教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办法商榷
下一篇:师生命运共同体的几种模式与边界
收藏 IP: 223.68.86.*| 热度|

4 郑永军 李宏翰 杨正瓴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19: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