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故我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tanb

博文

大学院生の可視化し育成 (2016 论学习)

已有 1660 次阅读 2016-5-4 14:16 |个人分类:[Graduate Gate]|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按:下文是群邮件的内容全部の系列]

       刚才想起科学网上一位博主开的专栏“数学都知道”*,每月2号都有新的发布。刚读完其中的一篇链接文章*,讲的是数学生涯的故事。有几个地方很有趣,作几点摘录备忘。“。。。在刚入学的大学新生中,能知道数学家究竟研究些什么的人可能还不到百分之一,但我恰好是其中之一,这都是我父亲的功劳。” 这句话使我想到一点,就是“学数学是用来干什么”的问题。现在我可以很明确地回答这个问题:身为数学系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唯一目的只能是完成作为职业数学家的基础训练,最终就是从事数学研究这种职业(顺带指导学生学习和研究数学)。数学研究不是别的,就是从事有关数学的生产、销售和消费活动。
       按照10%的录取率考入大学,就意味着喜欢学习,并在很大程度上也俱备了学习的能力。这样的话,爱学什么就学什么好了。大学的主要功能应该是提供学习的场所、条件和氛围,而不应该像中学那样以教学上课为主。某种意义上,大学生就是教学的牺牲品。他们受到一种暗示:没有人教的话就无法学会任何内容。再就是将他们的时间碎片化,使得多数人最终一事无成。理想的原则应该是,学生按照自己的判断,大致确定擅长或乐于学习的科目,先进行试学,逐渐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并探寻自己的职业道路。为此,必须“研制”新型的大学机制。
       “。。。他决定跳过第一年的微积分课程以及微分方程等相关科目,直接学习抽象代数、拓扑学和测度论这些高级课程,这是一个影响了其随后几年研究方向的决定。” 我觉得这种做法与天分没什么关系,因为不同的数学内容及思想方法之间并没有十分相通的地方,即便有,从这里还是从那里掌握它们也并没有什么不同。很多时候,“系统地”学习往往是最低效的。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这样学习反而容易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张力。
       “我知道自己的能力并不均衡,很多数学领域我都没办法理解。。。这句话很有趣,因为我倾向于探寻可用于理解一切的“线索”。比如,点集拓扑中有“基”这种概念,而线性代数中也有“基”这种概念,或许其它上下文中也有这种概念,但每个地方都不去或不愿点透背后的意图。有一次,我提出一个问题:见到线性空间首先应该想到什么?好几位数学博士都回答不了(有一位回答是“维数”,可以说沾边了)。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我曾问过大三的学生同样的问题,至少有一位同学回答正确。但就“基”这个词儿而言,它本身就有点抽象,而英文的base,就很直观。学者们在翻译术语时倾向于“唬人”,作高大上状。这是一种陋习。(话说,把人“弄傻”也是一种“本事”)。
    “。。。凭借了一点运气才获得了圣迭戈分校的工作。。。缺少一份令人刮目相看的履历。。。拒绝为他提供终身教职工作的伯克利分校数学系。。。并未意识到。。。未来会有怎样的发展。”这是一种老掉牙的故事:在你真正成功以前,没人能看出你会成功;而在你成功以后,又有那么多的想当然。(其它部分涉及到一些看上去很有趣的专业内容,也许能提供一些动机,这里就不去说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5774-974806.html

上一篇:大学院生の可視化し育成 (2016 论富有)
下一篇:学术
收藏 IP: 110.178.8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20 01: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