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故我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tanb

博文

午夜随想(Of people)

已有 1980 次阅读 2015-8-13 17:01 |个人分类:心路里程|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按:下文是内部邮件的内容,略有删改。]


作为人,能够达到什么样的高度?

*   *   *


如果回顾一下从小到大受到的学校教育,你就会发现里面缺少了一些东西。据说孔子到了40岁以后就坐不住了,到处访问,美其名曰“周游列国”。他去干什么了呢?谁又会给他车马钱和食宿费呢?带不带家属?现在就没那么多麻烦了,坐不住的时候,你可以发群邮件:朕是一本打开的书,人们可以毫不费力地阅读其中的文字。


最近从NASA的那个群里独立出来了,相当于开了一个“分公司”,每天播送一条头脑中出现的句子。捎带看看他们的反应。“所谓发明,就是人们一开始不喜欢,后来却习以为常的事物”,用这样一句话开始,奠定基础。发了十来条。昨天有一位收信人回复了邮件,问道:“你究竟为什么要给我发这些呢?”  


以前读过薛定谔的轶闻趣事。记得有人问了他一个问题,他回答说:那是一个问题吗? 这回刚好把这句搬来用一下。这是昨天上午的事情。等到了晚上,对方回复:“是的。我宁愿不收到它们。谢谢。”  他的名字后缀有个“斯基”,好像是北欧人。斯基爱卿执意要走,朕就不强留了。过了一会儿,忽然想起他的邮件附有地址一类的信息。


搜索了一个关键词,找到他所在的单位网页。浏览了一番,忽然看到写着“people”字样的条目,点进去看看吧。人员还不少呢,大约有30多位。斯基位列其中,有照片。天哪,原来是一位大胡子。要是早知道的话,就可以在第一封邮件中反问他:你究竟为什么要留大胡子呢?


回到今天的主题。在学校里,你会在有意或无意地引导下去仰视一些“大人物”。传记小说的作者也可能会给你这样的引导。这些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一方面,你可能会向往成为他们那样的人;但另一方面又似乎受到某种暗示:没你什么事儿。当然了,很多人一辈子都不会去想这些事情,更不会想到主题中的那种问题。


其实,答案是显然的:他们所达到的高度,就是人能够达到的高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5774-912787.html

上一篇:博客
下一篇:定论
收藏 IP: 110.177.115.*| 热度|

2 李学宽 张忆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7 08: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