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下文是刚发出的群邮件内容,标题是另拟的。原标题“舒尔茨之谜”。]
先放上链接 ——
关于菲尔兹奖得主舒尔茨的这个非常特殊的说法,是否属实? - 知乎 (zhihu.com)
.
最早听说这个名字是在若干语焉不详的新闻报道上 (2018 年 8 月)。记得一则报道提到他说(大意),选择了数学就等于把自己 “关起来了”。可是这篇报道后来找不到了。还有两个记忆点:一是他没专门学过线性代数;二是很早接触到费马大定理的证明,他提到 “受到吸引”,尽管 “不懂”。关于后者,相信很多念过数学的人都有过。
.
上面的帖子也没有细看,但从近20个月自主学习的体验看,取决于如何看待数学、如何看待知识。其实很多次人们提到 “数学大厦”、“数学宫殿” (最早在初中时从《数学花园漫游记》看到过),但在实践中多数人并没有认真去想这个事情。我在一个帖子的回答中提到(大意),初等数学和大学课程,类似于老百姓住的 “土屋”,而杰出名作类似于王公贵族住的 “宫殿”。假如你出生在宫殿,常年生活在其中,是否了解 “土屋” 完全无所谓。也许你会说,宫殿里的某些结构和土屋类似,两者有交集。可是这样的话,直接从宫殿了解那个交集也是一样的 —— 至少我越来越坚信这一点。
.
教科书中的知识,好比大江大河中捞出的鱼,放到市场上贩卖。如果自由地从市场选择还好,可又给放到课堂上了,这就成了 “陈年死鱼 + 计划经济”。最近想起牛顿说的那句话(大意):不知道人们如何看待我,在我自己看来,我只是一个在海滩上玩耍的男孩,偶尔因为捡到一个更光滑的贝壳而欢呼雀跃,而对眼前的大海却一无所知。越来越感到,大学的重点 (敲黑板):应该是把人们指引到杰出著作的海洋里去。本来,在高中的时候,你会把大学想象的很伟大,可是进入大学后,发现并不是那样,然后慢慢地也就接受了 “不伟大” 这个现实,久之以为 “本来” 就该这样。(当然,文科要好一些,可以读点文学名著)。
.
这会儿忽然想起一件事,近几年有个 archive.org 的网站访问不了了。早些年曾在那个网站上下载过牛顿的原版著作。虽说内容有些过时,但总想了解一下。有时我在想,究竟是哪方面的力量不希望人们了解这类内容呢 ?也许另一个问题的回答是显然的:如果有一天提出废除教科书,哪方面的力量会百般阻挠?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15: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