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读了武夷山老师的三篇博文,具体了解到“启发法”。以前听到过,但并没有“look into”。此番决计探究一番,做个“启发式的”笔记。
看到“启发”二字,人们首先想到的英文字可能是“inspire”或“inspiration”。但“启发法”是从一个看起来有些别扭的英文字翻译过来的—— heuristics。像这种怪模样的字往往暗示“特指”或“术语”等语境。比如,英文里的“随机”这个词在有些场合会用stochastic替代random,两者的意思完全一样;但前者学术意味较浓,有点文邹邹的味道。
然后跳到《牛津高阶双解辞典》,heuristic --- adj (of a method of teaching) that helps or allows a learner to discover and learn things for himself. (指教学法)启发式的。[看到这里,忽然领悟到近几年我的教学方法偏向启发式的。比如,从一个主题词开始进行“课堂演化”,请若干同学谈及所想、画个画儿,强调个人观点和发散思维。而通常的“讲课”则是“程序式教学”。] heuristics --- n [U] method of solving problems by evaluating past experience and moving by trial and error to a solution. 这个名词形带个s。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评估已有经验(信息)和依靠试错和摸索获取进展。
简单讲,heuristics 似乎奉行“见招拆招”、“无招胜有招”、“边走边看”、“法无定法”、“随机应变”、“Plan B”、“变通”、“运作”等哲学,强调灵活性和侧面思维(不排除投机取巧的成分)。但它的核心是利用既有经验或信息,通过试错摸索来靠近问题解决。一言以蔽之——“摸着石头过河”!
前段时间温习了电影《巴顿将军》。剧中显示,面对强大的德军,盟军的两位将军却为了争战功,而互相猜测对方的策略,竟不按约定的布署调兵打仗。两位将军的做法可算是“启发式用兵”,同时也带有“合作并竞争”的博弈思维。
尽管“法无定法”,启发法仍可有一些套路或框架可供遵循。最显著的似乎是“二选一”情境里的“快省模式”。对于心梗病人的处置是非常典型的,而且相当固定和程式化。
转到“做学问”的事情。可能很多人的策略是:先拿到职称,再安心做学问。但问题是,“混职称”可能会腐蚀心灵、丢失傲骨,得到“教授”却失掉初心。更兼绩效逼迫,只得一直“苟且”下去。看起来“破釜沉舟”、“独孤求败”有可能成就大学问,但也可能“散漫无度”,乃至“鸡飞蛋打”。此事如何启发法(自律问题)?有时遇到繁琐的推导,好几天提不起精神。有时头绪繁多,也不知是否走在正道上。此事又如何启发法(激励问题)?
最后,列上参考资料,待进一步探究和思考。
什么是启发式或探索法?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673150595718586947.html
Wikipedia词条:https://en.wikipedia.org/wiki/Heuristic
Wikipedia词条:https://en.wikipedia.org/wiki/Heuristics_in_judgment_and_decision-making
Wikipedia词条: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Logic_of_Scientific_Discovery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8: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