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故我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tanb

博文

牛顿的仆人

已有 2696 次阅读 2017-11-16 19:57 |个人分类:生活娱乐|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刚才忽然注意到我的博客上有个“巨人之光”栏目。知道它在那里,但平时也不注意。这个栏目上一次更新是3.5年前了,条目是欧拉,其中一个链接指向百度百科的介绍。
.
刚才听了那个秒懂百科,忽然想到一件事情。之前一直想不明白,古代人为何会拿圆周长跟圆直径做比值?圆周长=2·Pi·r,其中Pi是圆周率。这是教科书告诉我们的。但Pi是怎么来的,似乎没印象。显然,Pi=圆周长/圆直径。数学公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观点。可以推测,人们发现常数Pi,至少是由于考察了两个大小不同的圆,由此惊奇于其中的不变性。能“认出”这个事情很不简单,正如牛顿“认出”引力那样。而牛顿的仆人却做不到这一点:在我的想象中,牛顿的仆人端着一盘子苹果,脚底下绊了一下,苹果掉了一地。他赶忙拾起散落的苹果,继续端着盘子,走出了我的视线。。。对于圆而言,圆周是显现在那里的,而直径有一定的隐蔽性。但是,因为有圆心,直径也就不难显化它了。这里面蕴含着大自然的秩序:有了圆,就有了直径,“事就这样成了”。圆是大自然固有的,譬如太阳、星球的轮廓。在这些大自然里呈现的圆中,直径是隐含的。而在圆的范围之内,直径又是最大的线。所以,这个Pi乃是“神、权合一”的产物——通过比例法。
.
为了确认偶然发现的那个比值的不变性,势必会把人们引向对于精确的追求。测量、曲直、最大、比例、不变性、全对称...内接三角形、外切三角形、三角形的一切、正多边形...从一个圆出发,似乎能得到一切结果!这可不是那些“蛋定”的60后们能发出的感叹。随着荷尔蒙水平的下降,他们的思维和感情也趋于平淡,就像一杯白开水,“闲看天上云卷云舒”。当然——例外总是有嗒。最近意识到一件事,有时我说的话能让人笑破肚皮,有时又能让人钻到被窝里哭泣。在宏大的价值观下,人们会忽然感到自己一无是处,一切努力似乎都变成了零。。。
.
最近看了几部电影。有一部叫《武曲》的片子,小孩从小跟着父亲训练剑道,到了成年后辈仍然打不过前辈。后者就想出各种激励的办法。终于有一天,父亲应声倒地。有人送来一封信,早就写好的,里面表达的是希望被打倒的意愿。看到这里,感受到一种沉闷的震撼。戏里的这个主角三十郎当,职业是保安,整天喝的醉熏熏的,整日包围在痛苦之中。还有个老和尚,剑道馆的教练。一开始也出现了一位少年。期间提及四大弱点,一晃而过,我感到这个地方很奇特,暂停定格下来做了个记录:惊惶、恐惧、疑惑、犹豫。演的时候是按倒叙,穿插很多回忆。那封信是发生击剑事故很久后才拿出来的。用它和那位少年来激活他。影片的最后是他们两个对打,彼此持互相矛盾的招式,上位的打和下位的刺。一招猛力地打下、刺去,在动态中定格了。这么结束了。这部片子里有一种伟大的精神。
.
另一部是9.7分的电影,可能是全网第一了,拍摄于1993年。从解放前到70年代中期,大约跨了50年。演绎的是一个唱京剧的戏班子的故事。这类故事的套路永远是,个体的命运+时代变迁,围绕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矛盾展开剧情。那时候,我是大一的新生,也可能还没开学,没看过。但确实有印象听到过,放映当年似乎也引起过一定的轰动。你会感到社会的变化,很快也很大,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或断裂或转折。而生活,似乎既是连续的,又是不连续的。。。其实我觉得,人与人的相遇才是一切悲欢离合的本因所在。90年代初能拍出那样的电影?!嗯,真了不起。
.
喲,又拍新片了——《千秋大梦》。欢喜欢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5774-1085559.html

上一篇:【博主都知道】冬季·第1期
下一篇:【心路29】初创之论
收藏 IP: 223.11.179.*| 热度|

6 朱晓刚 李颖业 张忆文 史晓雷 刘新宇 hmao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1: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