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生产函数,两边关于时间 t 求导数得:
(8-15)
式(8-15)两边再除以Y,得:
令,则有:
(8-16)
式(8-16)被称为增长核算方程,其中的gT被称为索洛剩余。
传统教科书中,常将生产函数写成,并认为A代表技术水平,则
(8-17)
这样的gT又叫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而和分别叫做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系数和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系数。但是,gT被称为技术进步率这种说法不具科学性。第一,如前面所讲,函数F()就已经包括了技术,是某种类型技术水平的反映,函数形式的变化也是技术的变化,这样gT对技术进步的衡量并不全面;第二,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不可分辨的,把式(8-16)右边各项称为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些望文生义,牵强附会。可以看出,在各项的系数中是包含多个因素变量的,离开了任何一个,都无法进行生产。西方经济学这样说只是为了给其按要素贡献分配论找一个理由,提供一个理论依据。但是,如我们前面已经指出的,各生产要素所有者从经济过程中所获取的收入只代表他们在市场中的垄断力量,是占有权的反映。某个企业的增加值也不代表其对经济的贡献大小,而代表其从经济中索取份额的大小,而且只是一种权利,表现为货币收入。这种权利要变为消费时效,必须购买回产品并消费,这一转换又存在着某种再分配机制。
在西方经济学中还进一步用各要素获得的报酬比例作为gL和gK的系数,并代入式(8-17)求出索洛剩余,这更说不通,其相当于提前假定社会分配就是按所谓贡献分配的,从而是公正合理的,理论上否定了社会再分配的价值意义,把给低收入者补贴当成了恩赐,当成了资本家的慈善。
纯粹依照总量生产函数分析寻找经济增长的源泉,严格来说是不可能的,单纯增长模型无法实现西方经济学扬言要解释不同国家的收入及增长差异的宏愿。下面结合增长模型和制度因素分析一下促进宏观经济增长的途径方式。
1.生产率进步是提高经济增长率的基本方式
相对于经济增长率,劳动力增长率通常很低。对于现实中的发达国家,除美国外,其它国家的人口增长率非常低,甚至是负增长,所以根据式(8-7),即使这些国家不太高的经济增长率,也主要是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我国持续保持了60余年的高速增长,主要增长因素还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中在1973年以前人口的增长率最高达到2%以上,之后持续下降,目前只有0.5%。美国的人口增长率在1962年之前基本都在1.5%以上,1965年下降到1.26%,之后都在1%左右徘徊,2001年到2009年都在0.9-1%,2013年下降到稍大于0.7%。
2.依靠投资实现快速增长
根据式(8-5),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由劳均资本的增长和某种类型的技术进步两部分组成。劳均资本的增长来源就是投资。通过投资扩张,把劳动力从低生产率部门转移到高生产率部门。能通过大量投资快速形成生产能力的技术应是比较成熟的大批量生产技术,所以,可以把式(8-5)中的第一项代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叫做外延式增长。在外延式增长中,劳均资本不断增大。式(8-5)中第二项代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叫做内涵式增长。内涵式增长不改变单位劳动力驱动的资本数量,但是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其内在方式应该是改变资本以及劳动力的结合方式,提高活动效率。
外延式增长对科技知识本身来说,可能没有技术进步,但是对于使用者而言提高了其劳动生产率,其方式一是引进新技术,二是推广老技术,所以,应是技术进步的表现。内涵增长方式首先是加强管理,通过管理创新,可以增加劳均资本也可以提高单位 k 的生产率。
3.积极促进内涵式增长
由时间因素代表的内涵式增长需要不断的技术创新积累。新产生的技术首先在个别企业和个别地区被实施,为这些企业和地区带来超额利润。然后,或快或慢向外扩散。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的技术的扩散通常都伴随着大规模投资潮的兴起,常常是兴起新的产业或扩大改造老的产业。如流水式生产线的发明和应用改造了现代制造业生产方式,准时制生产管理方式推动了现代物流产业的改造和扩张,信息技术的发展既改造了老产业的生产管理方式,也形成了新产业。
4.社会经济机制的改革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根本保证
对于现代国家的绝大多数领导人而言,说他们不知道积极促进投资,不知道技术进步是经济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源泉,是不可信的,但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国家经济长期停滞甚至倒退呢?这种问题只有两种原因:一是社会制度阻碍,二是外部封锁。
任何国家都存在政治的和经济的特权阶层或利益集团。这些阶层或集团总是通过各种方式企图长期维护自己的特权地位。其中,政治和经济制度是他们最基本的工具手段。在私有制经济制度下,这些特权少数人集团能够找到最强有力的方式维护自己的特权地位。封建王朝制度是最极端的方式。因为科技进步和思想创新会危及到封建统治者的地位,所以他们在总体上是不会鼓励的,并且会有意阻止。但是生产力的发展最终是不可避免的,其最终会破坏封建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打破了单一社会集团控制社会上层建筑的制度模式基础,但是,在一些国家中,生产力发展落后,少数一个或几个垄断集团就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作为垄断者,保持其垄断地位是第一位的,为此,阻碍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是其本性。在资源丰富的中小国家,这些垄断集团可以凭借出售资源轻易获得超额利润。即使如美国等资本主义强国,垄断者也是力图通过阻碍新技术来维护自己的垄断地位,如微软在其各种软件技术中做各种手脚、在营销方式上使用“障眼法”以消灭竞争对手。所以,社会经济制度创新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最根本动力源泉。
在世界上存在帝国主义强权国家的情况下,处于开放中的弱小国家如果不利于跨国资本的控制,就可能遭到外部封锁,甚至武力打击。西方大国对古巴、伊拉克、利比亚、南斯拉夫等国家的处置方式就是如此。最近对俄罗斯也想靠这种方式进行遏制。对中国,也想尽各种方式延缓发展进程。这表面上看是国家间的政治关系冲突,实质上是资本的利益所在。当然,资本主义创造了快速的生产力发展方式,这毋庸置疑,不过,这种生产力也正在改变着传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样,传统资本利益集团在被改变以前也会想方设法阻碍新生产关系的发展,这样,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的短期停滞甚至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
内涵式经济增长技术的产生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长期的激励支持和宽松的成长环境。所以,国家的长治久安是非常重要的。在外部封锁的情况下,如果原有先进生产管理技术已获得了充分扩散发展,那么,完全依靠内部创新的内涵式增长,增长速度必然较慢。一个小国更是难以承受。现代内生增长理论提出一种知识增长的理论。根据这样的理论,已有知识总量越大越普及,新知识新技术的产生就越快。所以,全球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广大中小国家利用人类全部的知识成果创造了条件,会促进其国内创新的发展。如中国这样的大国,开放当然是有利的,但并不怕封锁,只要内部环境有利,大规模创新也是可能的。
刘新建主编,宏观经济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167-169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04: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