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的一生中,需要做一系列的决定,这一些决定影响着我们的现在与未来,也促进了自身的成长。初学写作时,我们常常记得四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与事件,人的成长也与这些要素分不开。我们在教科书中所学的历史、地理、社会与政治等学科,虽然并不直接指导我们做决定,但是都促成了基本的思维模式。例如,从时间角度而言,人们做决定时,常常在短期与长期的收获中进行权衡取舍(trade-off),历史的学习扩大了在不同时间尺度的理解。确切的地点(物理地址)并不一定重要,而该地的习俗习惯与文化影响着对事件的看法,这是地理知识所传递的。离开学校以后、没有教科书指导的情况下,这一些观察的角度也是成长之路的切入点之一。
“以平静的心态去接受无法改变的事,鼓起勇气去做可以改变的事,用智慧去分辨这两者之间的不同”是一个较为流行的关于人生中如何对待不同事件的总结或格言[1]。前两句话比较难以操作,相反的行为却常常发生:用勇气死磕无法改变的事是偏执,以平静的心态去面对可以改变的事是消极和自满;所以智慧非常重要,是成长所要习得的,可以指导人们的很多的决定与行为。初学写作的关于新闻的四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与事件”实际上一直影响着人的成长,历史、地理、心理学、经济学等学科提供了这些角度的人生智慧。这些重要的学科在学校里常常被强调,对步入社会的我们也是很好的参考。
从时间的角度而言,很容易分为短期与长期的衡量方式;人们需要思考短期与长期的时间影响下,如何对不同的目标进行取舍与平衡。这种长期与短期的对比至少有两种不同的情况可以考虑(如图1所示):(a)短期内的波动,对长远的收获影响甚微,如何认识与对待短时间的波动(b)通过贪婪搜索(greedy search)追求人生目标时,有时候反而可能陷入局部最优(local optimum),难以到达全局最优(global optimum)或更高的局部最优,在这种情形下如何承担风险,进行优化。
图1. 时间尺度上的个人成长(a)一些短期内的波动,对长远的影响甚微,即关于耐心的培养(b)主动从所取得的成就走下,承担风险,以寻找更大的收获。
人的一生短短数十载,在长远时间影响下的思考难免有所欠缺,而这需要历史与哲学等学科的学习进行拓展与补充。小孩子看到好玩的东西或玩具,很可能就想要去玩,吵着让父母购买,但是如果冷静等待一段时间以后,却又会发现并没有那么想要当初的玩具;耐心或者时间的等待改变了孩子对事物的看法[2]。《庄子·齐物论》中“丽姬晦泣”讲述了一个典故:丽姬一开始被晋国掳走,以为遭受了灾难而不停地哭泣,但是当她成为晋王的姬子,因为锦衣玉食,反而后悔当时的哭泣。随着时间,小孩子与成年人都是会变的,所以用长远的眼光可以帮助人们思考。“生命的真意义,要在历史上获得,而历史的规律性,有时在短时间尚不能看清,而须要在长时间内大开眼界,才看得出来。”[3]用我们熟知的近代史来看,中国被列强侵略的百年屈辱历程,与明朝开始采用的闭关锁国的政策有很大的关联,而与清朝鸦片战争时期琦善卖国的行为只展现较弱的相关性。“‘倒放电影’的手法自有其好处,由于结局已经知道,研究者较容易发现一些当时当事人未能注意到的事件的重要性”[4]。这样的长远视角对于现代生活有哪些启示呢?对于二三十岁的普通的投资者而言,为了养老的投资的眼光需要长远,追求流行趋势的频繁买卖,反而因为交易费用,而陷入亏损的状态。长远趋势的较为准确的预测以及与之匹配耐心和自律,是优秀的投资者需要具备的特征。
有了长远的思考维度,那么自然需要思考如何取舍或平衡短期与长期的满足或利益。很多简单的情形,人们都知道如何取舍:短期内满足自己的烟瘾或者不良的食欲(比如过度饮食、高糖高脂高盐),往往影响自己长远的健康;青少年沉迷于情色作品,过多分泌的性激素影响生长激素,导致较低的身高而不利于寻找婚恋对象;为了短时间的利益生产伪劣产品的商家,牺牲了诚信,则无法获得长期的合作或收益。但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更加困难的决定。一些人从小学开始非常努力地读书考试,如愿进入了好大学,却发现找不到好工作,或者即便找到了让人羡慕的工作,却发现这样的生活却不是自己内心所想要的。这样的问题如图1(b)所示:短期内步步为营的一系列最优决定,却只到达了一个局部的最优解,而不是全局的。从局部最优到全局最优的道路上,必然会有下坡路。走上坡路需要付诸努力,是不容易做到的;走下坡路,需要承担风险,需要智慧和勇气,需要面对不确定的未来的信念,或许很久都看不到结果或者未来,必须默默地坚持,给自己信心,追求新的高峰的道路更加困难。如何能够判断是否有值得追求的其他高峰,需要更多地去了解未知领域,这便需要吸收从地点、人物与事件等其他方面获得的见识。
地点从来不是孤立的绝对位置,地点的相对位置,其所处的环境与周边地区,附着于该地点的文化习俗与产业等信息才是人们关心的。通过经纬度所确定的位置对大多数人并没有意义。新闻报道中的突发灾害或者大型事故,决策者需要知道相对位置,可以调度周边有什么样的资源,从而及时地对灾害或事故地点进行救助。科技的出现甚至改变了地理的相对位置:在鸦片战争时期,借助于英国发达的轮船技术、地理知识和殖民体系的进展,英国人璞鼎查从伦敦出发到达澳门仅用了67天,如果除去在印度停留的10天,反而比林则徐从北京到广州的61天更快[5, p.316-317]。清朝因为技术落后,所以很难在鸦片战争时期有翻身的机会。对于网络时代的人们,世界名校也不再是千里之外,免费的公开课距离我们,就只有键盘输入网址的那短短几秒钟而已。当然这样的距离也由读者或观众的外语能力、基础知识储备、自律与执行力等所决定。人们想要知道的地理、文化知识也都在网络上免费供应,只需过滤、提取与分析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了。
从人物的角度来看,需要关注的有自我、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多种互动模式。比如一些企业中存在的一对一面试、群体面试,就是想要从这些互动模式的交集、并集、差集中衡量面试者是否适应与该公司的企业文化。想要让自己成长,不得不面对不同的人,接受更多不同的观点与互动。大前研一谈到,“让自己置身于一个同类人构成的群体中时,就会失去训练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企业界人士最不受惠的一点,应该就是人员同类。具有这一特质,当然有它的好处。但是当企业陷入困境,或者遇上激烈的国际竞争是,这一点就变成弱点了。”[6] 丰田汽车的企业文化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准时制(Just-in-time)的丰田生产方式(Toyota Production System),准时制可以通过减少库存零件、减少浪费的方式提高生产效益。这种深入人心的企业文化,却在2011年的日本311大地震中受到了挑战:由于地震造成的工厂停工导致半导体零件短缺,影响了丰田的业务连续性,所以丰田在该危机后,采取了储备半导体芯片的策略,而非坚持“零库存”的企业文化,这也使得丰田较为顺利地度过了新冠疫情期间的半导体短缺的危机[7]。类似的,如果一个人也可以多接收一些来自不同方向人们的建议与思维,或许也可以弥补自己的一些短板。
在谈论寻找更优解的人生追求时,笔者在画图1(b)时其实犯了回溯或者事后诸葛亮的错误:站在时间点t1,你无法预测已在最高点,需要走下坡路,去寻找下一个高峰;同样在时间点t2,或许还不是上坡路的起点,可能继续下坡。宿命论作为科幻故事很有趣,但是如果是自己的人生就会比较无趣,所以大家更加坦然地接受未知的人生;全无规律或者随机的人生,就好像每天随机的天气预报会让人抓狂,所以我们也倾向于探索世界的规律,为自己做决定提供证据或参考。根据已知和未知两词的修饰关系,我们可以对知识进行表1所示的四种简单的分类[8]。已知的已知很简单,比如我们熟知的科学规律,每秒跑十米,那么大约十秒后到达100米的地方。已知的未知很大程度上代表者一些已知的风险但无法预测,比如地震的发生(短期内的天气预报可以看做已知的已知,长期的天气预报则是已知的未知),但是这样的知识,也可以帮助我们做出一些预防措施,比如不参与赌博,比如做一些地震防灾演习。未知的已知包含较广,被家人隐瞒的疾病的消息,或者公司CEO不知道公司的技术细节,苏联虽然得知美国成功爆炸原子弹,但暂时还不知道其技术原理。而无知的无知,我们对此一无所知。
已知的已知 | 熟知的科学规律,比如牛顿运动定律 |
已知的未知 | 概率分布,比如掷骰子的结果,比如地震的发生 |
未知的已知 | 被隐瞒的消息,比如病患被家人善意隐瞒的疾病; 别人已经研发出的技术,比如刚得知美国原子弹爆炸的苏联 |
未知的未知 | 一无所知 |
表1. 知识根据已知未知的简单分类与对比(包括一些例子)
通过科学研究与交流调查,我们可以将一部分的未知的未知,转化为其他种类。近代历史教给我们最大的教训,就是我们应该用开放的心态去了解其他国家或者其他的技术,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减少那些未知的风险。从国家的角度来看,闭关锁国的清朝,甚至不知道英国的武器与航海能力,所以无法进行预防。事实上,鸦片战争后不久,美国的“黑船来航”事件逼迫日本打开国门,签订不平等条约,推动了日本的“明治维新”。“日本最初的失败,虽给其带来种种灾难,但到秋后算总账,真正的失败者是德川幕府及其‘锁国’政策,而对今日日本民族说来,当时的痛苦并不比婴儿接种牛痘疫苗时的不适更加强猛。”[5,p.548] 从个人经验来看,我在读研究生期间,从事物理方面的研究,但是却固执地认为计算机的计算不够优美,不愿意学习编程,用纸笔的理论推导比较酷,而付出了不少走弯路的代价。当时的我,如果对计算机程序有更加开放地进行接触,或许能够推动自己在科研路上走得更远。当局者迷,作为棋局中的一人,是难以知道自己在做局部还是全局的优化,这便需要我们更加饥渴地吸收知识,用开放地眼光去学习,才能更加正确地判断自己的处境。这些不同事件中的经验与教训,可以开拓我们的知识或思想。
借用鲁迅显示在《不满》一文中的句子,“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类,向人道前进。多有不自满的人的种族,永远前进,永远有希望。”[9] 我们怀着不自满的心态,去开放地接受新的知识与观点,不停地成长。
引用文献:
[1] serenity prayer,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2] Sterner, Thomas M. The Practicing Mind: Developing Focus and Discipline in Your Life Master Any Skill or Challenge by Learning to Love the Process. New World Library, 2012. Chapter 8, Teach and learn from children. p.126-128
[3]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 《万历十五年》和我的“大”历史观,p.307。
[4]罗志田.“天朝”怎样开始“崩溃”──鸦片战争的现代诠释.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3期,p.13.
[5]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修订版。第五章、东南壁垒的倾塌p.316-317,第八章、历史的诉说p.548.
[6] 大前研一,刘锦绣、谢育容译,思考的技术,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第三章、洞悉本质的过程,p.128-129.
[7]马晓蕾,全球缺芯,丰田除外,澎湃新闻网,2021年3月21日,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1675232
[8] 维基百科:存在着已知的已知,
[9] 鲁迅,野草,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年,六十一 不满,p.150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5: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