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鹰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ingzhang1 农村小伙的回顾与展望

博文

1.34 家长的再教育、适合与孩子一起完成的家庭作业

已有 48070 次阅读 2019-7-21 07:03 |个人分类:教育4|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在学生与家长面对教育的态度上,有一个广泛的问题就是,“开始得太早,结束得太早”。有些急躁的家长在孩子三五岁的时候就送去培养认字读书与各种兴趣班,甚至恨不得孩子刚断奶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进行双语教学的培养;另一方面不少学生经过高考进入大学,刚要开始接触现代科技与文艺的时候,却不怎么学习了,打打游戏看看剧。中学生们通常被家长老师灌输“早恋”的坏处,因为不成熟,最后可能伤害到彼此。但是过早学习,最后过早地厌倦学习,是不是也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大问题呢?我们该考虑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把父母也一起重新回炉教育一遍,从而让学生与家长一起获得更加成熟的学习的心态。

有一些地方为了减负,在小学低年级过程中,不布置书面作业,导致的问题是很难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父母担心识字数量少,影响到未来的阅读能力,数学基础打不牢,直接影响高年级理科课程的学习,导致后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补习,这就与减负的初衷相违背了。减负要减的是过重的学习负担,而不是没有负担,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有一些学校老师为了提高家长在学生教育中的参与度,安排家长检查作业,共同完成,弄得家长下班以后继续加班,苦不堪言。这样子强行安排家长参与到学业教育的坏处,很显然的,是学生失去了自学解决问题的机会,或者通过练习巩固课堂知识的能力,长远下来,加深了对于长辈与老师的依赖,而失去独立性。

我们过去的成功的经验表明,子女可以突破父母教育程度的障碍:二十多年前,尽管中国的绝大多数家长的教育程度在初高中以下,但是他们的孩子在依旧在现代取得了40%的大学录取比例(注:1995年中国的本专科录取比例约为5%2017年中国本专科录取比例约为40%.[1,2])。这样的突破父母障碍的经验鼓励我们,父母的教育程度并不一定成为子女教育程度的瓶颈,子女可以更好。如果把学业有关的作业布置给家长一起做,很大程度上把子女教育的成功与失败和父母的教育程度捆绑,加剧了教育不公,抛弃了过去突破父母天花板的成功经验。那什么是比较合适的作业呢,可以切实提升学生与家长的长远利益呢?

家庭作业首先可以考虑学生与家长共同兴趣与利益的内容。这些作业可以同时把学生与父母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体育与健康”,“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环境与社会”等等有关的主题是比较容易实施的例子。

一些好的健康或者饮食习惯,可以展开一些调研与实践活动,共同寻找合适的菜谱,子女掌勺做饭做菜,完成作文,也可以让子女体谅父母的不容易,每天回家有饭吃,并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关于健康的问题,现在的中老年人常常被无用的补品所欺骗,而祖父母辈特别宠爱孙辈的心态也可以利用起来,三代人共同进行调查。在祖父母辈向其他老年人宣传和孙辈的互动的实例中,加强了科普在老年人群中的传播。同样的破除迷信的科普教育等等,也可以跨代地共同交流。

一些普法与环保的教育,也可以由家长子女共同学习。普法教育中可以考虑,让父母与孩子共同讨论调研,为什么医学是一门很难的学科,难免出现误诊的出现,也会有因为医学科技水平所限力所不逮的情况,共同讨论如何更加尊重和保护医护人员的措施,互相体谅,减少医闹的发生。可以一起通过数学作业,研究“减税、税前扣除”等政策的直观感受,也帮助父母理解这些政策的好处。这是对于法律的理解与支撑,家长与孩子均可受益。环境与社会有关的话题,更与每个家庭切身相关。上海等大城市开始试点的垃圾分类工作,需要全民的参与,在小学社会的课堂中,放入一些类似的内容,然后在课外与家长共同实践这些理念与培养习惯,对于未来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都是重要的一步。

反过来讲,子女与父母由于处于不同的人生发展阶段,有不少相悖的理念的部分,也适合以此为题,完成一些共同的作业。虽然不一定可以形成共识,或许无法填补彼此的代沟,但是却可以互相体谅。“少年不知愁滋味”,一些诗歌中描绘的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怅然,中小学生实际上难以理解,如果可以和父母多一些沟通,讨论一下工作生活中的困境,或许可以使孩子在未来遇上挫折多一些心态上的准备,而不会落差太大,而父母也不必全天候地扮演,天塌下来有我扛着的角色,肩负着过多的压力。

成年人过早结束了的读书阶段,可以因为与孩子的共同学习而重新开始。年长的人在酒桌上的那种夸夸其谈与吹牛的样子,是孩子们讨厌的大人的模样。中小学教材中鲁迅的文章,针砭时弊,批判着人们麻木愚昧的思想,其实时机来说更加适合中老年人。少年本来就是热血的,为各种不公平的事件而愤懑,反而是那些成年人,随着时间抹去了一些棱角。开始接受世界不公平的现实的中年人更需要看看鲁迅,与孩子一起学习,增加一些理想与信念。以前被媒体批评是垮掉的一代的8090后,在成年以后,却更多遵守规则,有更强的英语计算机能力,国际交流的能力,相比年长的一代,与美国的同龄人的差距更小(或者优于同龄人)。我们这一代人很想大声呼喊,我们不是垮掉的一代,而是更好的一代。如今,因为计算机网络与社交媒体的大量使用,有媒体担心现在的9500的年轻人是否会成为新的垮掉的一代。但实际上这些9500更加乖巧,但也更加孤单[3]。这些孩子们吃饭的时候看手机的习惯,看上去像是不尊重长者,但实际上这是一种无声的反抗。因为长者醉酒时的无聊的话语,也没有什么营养,没有什么教育意义,还不如看看手机的科技人文新闻,关心一下自己喜欢的公司的最新动向。网络与社交媒体只是年轻人的工具,只要不是沉迷于网络的不良内容,不必因为网络社交是未知的新生事物,而上纲上线地批评。相反的,一些中年人强行想要年轻人扮演听众的心态,和其他的一些积习,却是应该好好改正的。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的作业,可以通过孩子的纯真找回那颗初心。

家长在与孩子共同学习的过程中,要减少焦虑,培养更多的耐心。由于时间久远,一些家长忘记了自己读书时候的挣扎,他们眼中看似简单的习题,对于孩子仍是一个挑战。就好像学自行车一样,学会之前有很多挑战,而学会以后便忘不了。家长们重新复习骑自行车远比孩子初学要容易得多,所以我希望未来的父母更多一些耐心。

这些共同的作业,可以留下亲子间美好的回忆。笔者的博士生导师曾经带着他的外孙们,一起做一些有趣简单的物理实验。虽然孩子们还不怎么会写字,但是画画或者写下数字的记录,也都是记忆结晶的过程。把重要的过程记录下来,就好像拍照一样,把以前的珍贵的时光做成影集。有时候家长过于追求好的学区,在大城市每天花两三个小时通勤,连孩子也都只能拜托别人接送,自己通勤的过程中也没有能够做什么,打打游戏,看看微信、微视频与微博。如果这两三个小时可以节省一个小时出来,与孩子共同读一本书,分享各自的想法或许更加有益。

教育这个词,本身就是教与育两个字的组合,前者主要与学校有关,后者与家长有关。有些家长误把教育当成了学校的责任,孩子不成才便批评老师教的不好。更多时候,孩子受到父母的性格与认知的影响。学习较好的学生,他们的父母并不一定受过很好的教育,但是这些父母必然重视教育,工作生活上展现出勤勉的态度。相对的,言行不一,投机取巧的家长也通常会把这种性格传递给子女。家长自身不努力,指望着孩子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是较难出现的情形,即便出现了,家长与子女之间也可能形成巨大的罅隙,影响未来的关系。希望未来会有更多一些、更好设计的家庭作业,可以重新教育家长,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引用文献:

[1]国家统计局编,2018中国统计年鉴,21-7,各级各类学校招生情况。1995年本专科招生约92万,2017年本专科招生约为761万。

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8/indexch.htm 2019年7月20日最后访问。

[2] 维基百科页面,中国人口。1977年出生人口约为1800万人,1999年出生人口约为1800万人。Wikipedia: Demographics of China. 2019年7月20日最后访问。

[3] 当代的少年们更加乖巧,更少享乐,但他们也更孤单与孤立。经济学人,2018年1月10日,Economist, Teenagers are better behaved and less hedonistic nowadays. But they are also lonelier and more isolated, Jan 10, 2018.

2019720日最后访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16575-1190420.html

上一篇:1.33 教学改革措施四:逻辑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下一篇:1.35 寒暑假的时间的利用——基本生活技能与兴趣爱好
收藏 IP: 204.38.4.*| 热度|

6 郑永军 尤明庆 王安良 李毅伟 刘炜 杨金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1: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