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但是地球上不只有人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ian2009

博文

一篇缺乏职业精神的报道——评柴会群《谁成就了肖传国》

已有 14062 次阅读 2010-10-2 02:12 |个人分类:博客精神|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方舟子, 肖氏反射弧, 肖传国, 科学传播案例, 柴会群

南方周末2010年9月30日,第7版,“调查”专版有整版文章《谁成就了肖传国》,作者柴会群先生是《南方周末》资深记者,是此前2010-04-15《南方周末》《“有望获得诺贝尔奖的手术”?》一文的作者。在上一篇文章中,柴会群就先生居高临下,对肖传国先生语带讥讽。其立场非常明显,挺方贬肖。

这篇文章依然保持其原有挺方贬肖的立场。记者有立场,也是正常的。人都会有立场的。但是作为记者,必须努力超越自己的立场,至少要符合职业规范。媒体是社会公器,公器不可私用,是媒体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

第一,此文只有单方面陈述。没有支持肖传国一方的声音。所有支持肖传国的观点,都是用“据说”等间接材料。肖传国、肖传国的家人、以及肖传国的支持者的声音,都是被这种“据说”重新描述的,并且又都加上了不中正的评论。作为一个普通评论人这样做或许可以。作为一个记者,则是缺乏职业精神的。

比如这一段:

【“反方同盟”十分活跃。肖传国赴京再告方舟子时,力挺肖传国的北大哲学系教授刘华杰亲自出马,据说其本打算以证人身份出庭,以揭发方舟子剽窃,但因与该案无关未被法官允许。】

这里的“据说”,是据谁说?是否采访了当事人刘华杰?为什么不是据刘华杰说?是否采访过刘华杰本人?

这个“反方联盟”的说法也很奇怪,作者想暗示什么呢?这是一个组织?一个正规的团体?

此文发稿时,31位海外医学界人士支持肖传国的公开信可能还没有公布,但是,在”science"网络版上那篇报道肖传国被拘捕的消息之下,已经有
博蒙特儿童医院泌尿外科主任( MD Chief of Pediatric Urology Beaumont Children's Hospital)Evan Kass在下面留言,支持肖传国,称肖传国是一位天才的外科医生,一位有爱心的外科医生。这个消息很快被翻译过来,已经被很多人转贴。柴先生是否做过努力,采访Evan Kass?如果柴先生没有看到这个消息,则作为记者的能力未免太差;而如果看到了,就是不去采访,则有违作为记者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
——但是,柴先生采用了一个间接陈述,【该医院负责这项临床试验的医院泌尿科主任在接受一家美国媒体采访时,却称手术的结果“令人失望”,他无法回答手术带来的风险与收获哪个更大。】并以“手术结果令人失望”作为小标题。
然而,信息充满着不确定,比如:是哪家媒体?主任的名字?这是支持柴先生立场的,为什么也没有亲自采访。另外,美国媒体在报道时,都有对肖氏反射弧正面陈述,柴先生为什么不予采纳?

所有支持肖传国的人,柴先生似乎都没有去采访,或者没有采访到。

第二,文章有偏见。所有的“据说”都指向对肖传国不利的一面,而有可能对肖传国有利的部分,则选择性失明。
比如这一段:

【在肖的描述中,他的回国被赋予颇多的爱国色彩。比如,他说是时任卫生部的某部长嘱其回国,而像他这样在美国一流大学任教的中国人本没几个,回国 本可以拿几十万元的年薪,而他却甘愿拿一千多元的工资,“没有向国家要一分钱”。他说,自己原本打算做一名普通教授,但该部长让其“至少当一个主任”,理 由是国内办事没有行政职务很困难。肖传国所说是否属实,由于该部长早于多年前去世,已经无从考证。】

该部长逝世多年就无从考证了吗?该部长身边的人总还有人在吧?难道就没有知情人了吗?还有一件事应该是容易考证的。肖传国是否真的放弃了可能有的高薪,而甘愿拿一千多元的工资?“没有向国家要一分钱",是否向校方咨询,确证?


对肖传国可能有利的信息他无从考证,而对肖传国不利的信息,柴先生可以采信一个匿名者。比如

【肖回国之后的一个不凡举动,是将其在美国的试验设备捐给了学校。这一行为当时曾被媒体报道,后来还写入肖的院士申报材料中。不过,有网上匿名者指出,他确实运回一百多万美元的器材,包括两台尿流动力学仪,其中一台是医院付款,另一台坏了,多次修理仍无法使用。】

作为一个记者,这样做是不合格的。为什么不去采访肖传国学校的相关负责人对这个消息进行审核?如果属实,那么,哪台是医院付了款的,医院怎么付的款?现金还是支票,付到了哪个帐上,付给肖传国个人,还说肖传国所在的泌尿科?另一台是怎么坏的,什么时候坏的?是从美国运回来之后马上坏的,还是用了几年之后坏的?

第三:过于依赖模糊的信息源,上面的匿名者是一个例子。再如:

【一位知情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称,回国之后的肖传国,一度对单位颇为不满,打算到上海一家医院任职,但该医院在与肖传国面谈之后,感觉此人“太复杂”,遂打消引进其念头。】

哪位知情人士?如果是方舟子一方的知情人士,何以取信于读者?为什么不采访那家医院,把那位觉得肖传国”复杂“的院方人士作为信息源?

第四:没有根据已经有的信息深入挖掘,某些陈述似是而非。

比如这一段:

【方肖二人缠斗十年,最终以肖传国被抓为结局,即便是肖的支持者,也深为错愕。而一名长期支持肖传国的网民,已经整理好数十万字的材料,取名为《方舟子恶斗肖传国始末》,以力证方肖之争责任在方舟子。然而,待到该文上网发出,肖传国已身陷囹圄。】

为什么不给出这位网民的名字?说出“亦明”这个名字很难吗?这段陈述似是而非。按照这种陈述,似乎亦明是专门为了肖方之争而整理他们之间的材料的,并且在肖传国被拘之后,才上传到网络的。
然而,亦明先生首先并不是肖传国的支持者。他首先是一个学者,按照亦明的自我陈述,他是一位生命科学领域的学者,在《SCIENCE》上发表过文章,业余时间从事“方学研究”——专门研究方舟子现象。他不是整理材料,是在写书。“《方舟子Y 传》共约130 万字,分为四部,按照写作顺序,它们是:《科唬作家方舟子》、《文史畸才方舟子》、《dajia斗士方舟子》、《方舟子恶斗肖传国始末》”。其中涉及肖方之争的,只是其中一部。比如在《文史畸才方舟子》中,亦明考证,方舟子的《大明小史》,是大量抄袭吴晗等人的。而所有这些著作,早就在亦明的新浪博客《亦明剥壳》上连续刊出,并且在很多网站都有转载,早有流传。肖传国被拘后,亦明把《方舟子恶斗肖传国》整理成PDF格式,上传网络,并宣布放弃版权的。
柴会群先生不说学者亦明,只说一位网民,并且是一位长期支持肖传国的网民,不说著作,只说材料,其潜台词是,亦明的著作存在偏见,不值得一读。

第五,文章中包含大量字面含混但是指向明确的暗示。比如这一段:

【肖传国学术生涯中的“贵人”并非只有裘老一个。一位业内专家指出,如果说肖氏手术的鉴定会裘老可发挥作用的话,那么像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个级别的奖项,没有医院、学校领导的支持,几乎是不可能的。】

是想暗示什么?老师喜欢学生,爱学生之才,支持学生,就一定有问题吗?
肖传国获得国家级奖励,难道医院、学校领导应该不支持吗?
柴先生虽然没有明言,但是他暗示什么,是非常明显明确的。
这种笔法,古时叫做刀笔吏。看起来说的似乎都是事实,连起来,就能杀人。

洋洋洒洒一整版,就是以这样的文字构成的。偏偏出自《南方周末》记者之手,并且在《南方周末》发了一个整版。以《南方周末》的影响力,会误导多少读者?

最可怕的是,记者自己大概觉得正气凌然,以为自己在伸张正义。全文的口吻居高临下,仿佛上帝一般,了解全部事件。媒体的软刀子杀人,莫过如此。多年来国内媒体选择性失明,自己没有调查能力,也没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就跟在某些网络大字报后面,人云亦云,这是媒体的耻辱。客观上也助纣为虐,为虎作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9667-368941.html

上一篇:学术不端行为的前因后事
下一篇:陈谷:听得吠声一片,翻出陈谷一石
收藏 IP: .*| 热度|

9 王号 孙根年 杨广宇 李冰 蔣勁松 曾庆平 朱冰 nm tune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14: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