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淼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李淼

博文

杂博(8)

已有 4161 次阅读 2008-1-14 19:20 |个人分类:生活|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ye1.jpg

76. 10号,《精品购物指南》的一位记者同学给我电话,因我写了一篇《智商与智慧》,来问我智商的事。我说智商的确是可测的,虽然有一定的误差。如同我们与一 个人交谈,不需要多长时间,我们就会知道这个人的逻辑能力和判断能力,以及对其他事物的敏感度。后来他又问智慧能不能测,我说智慧怎么测?如果能测,我就 有办法提高我的智慧。

我谈到中国不乏高智商的人,但具有高智慧的人却不成比例。这么看来,智慧也不完全是天生的,和后天的因素以及环境也有关系。

77. 我们经常看到有些朋友质问智慧的价值,他们认为物质生活更加重要。对于这些同学来说,追求与物质无关的智慧,甚至花钱去追求,是不可思议的。

王小波在他的文章《智慧和国学》中说到不要拿其他标准来要求智慧。智慧本身是让人愉悦的一种东西,人在饮食男女之外,需要智慧。

美食让我们感到愉悦,但在我们吃饱之后,更多的美食让我们无动于衷。如果我们硬来,更多的美食只能产生痛苦。智慧不会这样,更多的智慧让我们体验更多的愉悦。

我本想多说几句关于智慧的价值,发现王小波在他的几篇文章中都说了。

78. 记得在北大读大学时,有一次一个学生组织请来了一些文学名人,有王蒙,刘绍棠等人。所有的人说的什么我都忘记了,只记得刘绍棠谈小说家为什么可以是一个职业。他说,你读我的小说,就像看电影和欣赏音乐,我的小说为你带来了愉快,你就该付钱,我由此拿到了稿费。

刘绍棠说的愉快当然是广义的愉快,我将审美意义上的痛苦也解释成愉快。

所以,智慧的产物可以像物质产品一样卖给大家。我们往往喜欢说智慧是无价的,但在某种意义上却可以是有价的,和美食一样。

79. 由此我又想到前一阵子一些人鄙薄诗人和诗,我只好说这些人缺乏了审美的触觉之一。会读小说,甚至散文当然很好,不能欣赏美的诗却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可 是所谓中国“知识社会”现状如此。这里我将知识社会定义成可以消费知识产品和智慧产品的一群人,这些人不必是所谓的知识分子。

80. 作为一个做科学的人,我又想回到科学上来。我觉得科学还是最可能是永恒的智慧产品。牛顿三定律不仅人类可以理解,任何可能存在的智慧生命都会理解和欣赏。 王小波说莎士比亚的作品超越了人类,我想是可能的,虽然我不敢肯定。他又说其他智慧生命读到尤瑟纳尔女士的某些句子时也会称赏,姑且我就信他一回。可惜的 是,他说非人类未必会欣赏《红楼梦》。

作为人类一员的我,我也不能够像大多数人那样欣赏《红楼梦》,也许这是因为我本身的缺陷。我很赞同王小波,其他智慧生命未必能够欣赏《红楼梦》,因为我怀疑作为《红楼梦》的美学意境巅峰的黛玉葬花和黛玉咳血有多少超越人类的美学含义在内。

81. 前面我鄙薄了一下《红楼梦》,也许像很多人鄙薄诗人和诗一样浅薄。如果作为中国文学顶峰的《红楼梦》真的没有多少超越人类的智慧在里面,我对中国过去几百年的文学成就就很怀疑了。

82. 如此我就想到我为什么现在特别喜欢码字。我说过,作为智慧产品和智慧本身,科学有打败时间的最大资本,科学含有最多的永恒的元素。那么我为什么不倾尽全力研究科学,干嘛还要来码字?

一方面,我觉得码字也是一种智慧,反正我是将码字这个过程当做智慧来看的,所以我得到很大的满足和愉悦。码字虽然不容易产生超越人类、至少是超越当代的价值,研究科学同样如此。科学论文中的垃圾如山,真正具有超越价值的东西太少了。所以,我想尝试一下码字。

再说了,用刘绍棠的话来说,如果我码的字为他人带来愉快甚至智慧,我就得到了很大的回报。研究科学自然也会为他们带来智慧,但在很多情况下这局限于很小众的一群人。如果你的论文没有太多的独到的内容,甚至没有几个人看你的文章。

所以,如同写科学论文一样,当我看到很多人喜欢我码的字,我非常高兴。

83. 阅读张爱玲的《封锁》,看到这么一段:

电车里,一个医科学生拿出一本图画簿,孜孜修改一张人体骨骼的简图。其他的乘客以为他在那里速写他对面盹着的那个人。大家闲着没事干,一个一个聚拢 来,三三两两,撑着腰,背着手,围绕着他,看他写生。拈着熏鱼的丈夫向他妻子低声道:“我就看不惯现在兴的这种立体派,印象派!”他妻子附耳道:“你的裤 子!”

原来抗战的时候她就知道了印象派和立体派。到了文革结束后,我们这些人听到这些东西已经是80年代了,过了近四十年。而80年代距今,又是20多年。

感概时间的变迁和我们的不长进。

84. 好多城市都下了雪,合肥的雪不大,却使得气温第一次降到零下。据说上海也下了,那里的污染没有这里严重吧,估计空气要干净些。北京空气可能会更干净。

于是诗人们开始写诗,散文家开始写散文。我觉得这样过于依赖自然变化的写作容易空洞。没有什么比人的内心更丰富,这种丰富不必依靠外部条件去调动。

过一个礼拜要回北京了,不希望看到的是暮霭沉沉的样子。

85. 轮回一圈,回到开头的智慧问题。很多人觉得,我有同感,智慧的一个因子是幽默。

有没有没有幽默感却有大智慧的人?我自己没有遇到过,或许是有的。例如那些突然爆发的天才,让人看上去如同精神病一样。上帝使其在极短的时间内爆发,给世人留下财富。上帝却忘记同时给他们幽默感,像润滑剂一样使得他们的天才的发挥速度减慢,发挥时间加长。

————————————————-

豆瓣发起了一个2007你改变了哪些看法

ye2.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47-14447.html

上一篇:《Edge》的年度问题
下一篇:Don Page的神学三部曲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13: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