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矗立在历史中的张奚若
黎在珣
张奚若先生应该是学人当之无愧的楷模。
在徐志摩眼里,“奚若这位先生 ……是个‘硬’人”。“他的身体是硬的”,“他的品行是硬的”,“他的意志,不用说,更是硬的”,“他的说话也是硬的,直挺挺的几段,直挺挺的几句,有时这直挺挺之中也有一种异样的妩媚,像张飞与牛皋那味道”。
下面我就撷取张先生人生中几朵浪花,让我们在回望张奚若的过程中品味一下张先生独特的人格魅力,在品味中提升自己。
在西南联大期间,已是清华大学政治学系主任的张先生在迎新会上这样教育刚入校的新生:“如果你们来政治学系目的是想做官,那你找错了地方。国民政府不大喜欢西南联大的政治学系。如果你来此的目的是想当一个学者,我可以老实告诉诸位,四年时间培养不出一个学者来。你在此读四年书,可以获得一些基本知识和读书方法,毕业后你可以继续独立钻研。”
这段话让我想起现时大学领导那些政绩(而且往往是前任和前前任的)流水账,让我想起哈佛大学校长在350周年校庆时说的“哈佛最值得夸耀的,不是获得了多少诺贝尔奖、多少总统,而是使进入哈佛的每一颗金子都发光”。
1946年初,张先生在西南联大图书馆前的草坪上的演讲中说:“假如我有机会看到蒋先生,我一定对他说,请他下野。这是客气话。说得不客气点,便是请他滚蛋!”
张先生并不是那种我们俗话里“锅台背后三张嘴”的人。在一次参政会上,当蒋介石打断他的发言说“欢迎提意见,但别太刻薄”的时候,张奚若先生拂袖而去。下一次参政会前,收到开会通知以及路费后,张先生回电道:“无政可参,路费退回。”
这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1980年以后,钱先生的国际声誉不断提高,成为知名度甚高的国际大学者。在他八十寿辰之际,有关部门要给他举行盛大的庆典。钱先生婉转而坚决地谢绝了。事后,有人问他为何要拒绝这种分思秒想的荣誉。钱老只是淡淡地说:“不愿花不明不白的钱,不愿见不三不四的人,不愿听不痛不痒的话。”
我不知道现时是否有这种独立人格的大学领导和学者,他们会不满部门落后做法以及主管领导官僚作为而拒绝那些足以“睥睨”同仁和“光宗耀祖”的事?如果有,我相信许多人都和我一样向他(她)奉献同样的敬意!
1957年,张奚若在“大跃进”前夕的一次座谈会上,将当时的形势总结为16个字:“好大喜功,急功近利,鄙视既往,迷信将来。”可能是考虑没有几个人能够理解,张先生耐心地解释道:“第一是好大喜功,总误认为社会主义就是大,不管人民的社会和消费者的需要如何,只要组织规模大才过瘾。第二是急功近利,表现为强调速成,把长远的事情用速成的方法去做。第三是鄙视既往,许多人忽视了历史因素,一切都搬用洋教条,把历史遗留下来的许多东西看作封建,都要打倒。第四是迷信将来,认为将来一切都是好的,都是等速发展的。”
张奚若先生说完,有人一脸欣赏,有人一脸茫然,有人一脸疑惑,有人一脸惶恐,有人一脸恼怒,还有人在怒目,还有人在切齿。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3: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