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bt92 资深水利水电能源工作者

博文

科普:为什么会一年发生几次“百年一遇”?

已有 4018 次阅读 2011-6-26 19:3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水博

最近,偶然看到一篇名为《一年几次百年一遇幸运还是不幸》的无聊文章。本来,我们根本就不值得关注它,但是,由于我国著名的新华网在主页上居然转载了这篇文章,说明这种糊涂观念在社会上还很有市场。为此,笔者在转载该文的同时,特地加以必要的说明。以便普及相关的科技常识。

百年一遇的概率原则上确实应该每百年才能遇上一次,但是,那是仅仅对某一个地方的某一种同类事件而言的。由于我们的世界之大,何止有成千上万个不同地方、区域,我们每天所遭遇的事件也是各种各样、种类繁多。所以,对于一万个不同的地方、区域的同类特殊事件来说,每年就是应该大约发生100百年不遇。如果再加上不同类的事件,“百年不遇”的事件天天发生,也是非常正常的。有了这些基本的概率知识,我们就不会对各种百年不遇事件的频繁发生,感觉大惊小怪了。

参考文章《一年几次百年一遇幸运还是不幸》
来源: 红网 [作者:于静]



    6月23日下午,北京,白昼如夜,一声炸雷劈开昏暗的天空,暴雨瓢泼而至。骤降的大雨,让这个城市措手不及:多处路段被淹,不少汽车困在水里,数条地铁线停运,百余趟进出港航班被取消……
北京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新闻发言人王毅说,这场降雨为近十年来北京最大的降水,局部地区甚至达到百年一遇的水平。(624日《新京报》)

    
十年最大,百年一遇,官方声音甫出,诸如百年一遇暴雨袭北京北京遭百年一遇降水北京超强暴雨造百年一遇奇观等等,以百年一遇为卖点的新闻标题迎面扑来。

    
又是百年一遇!也不知从何时起,百年一遇这个词穿越时光隧道,一次次直射我们的眼球。印象中,第一次听说百年一遇好像是在1998年,洪水滔天,坝溃堤决,让人们第一次见识到了百年一遇的肆虐与凶猛。十年之后,2009年,一场大雪席卷北方数省,引发交通瘫痪,电力供应紧张,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随即,各地全力应付百年一遇暴雪灾害的新闻像雪花一样漫天飞舞。

    
就在今年春天,百年一遇又追日而来。因为连续几个月没有大范围有效降水,山东遭遇严重干旱。于是,百年一遇大旱比干旱蔓延速度的还快,影响更广,迅速传遍神州。有媒体更是说这次干旱乃200年一遇,部分地区将达到500年一遇;如果无大范围有效降水,干旱等级或将达到千年一遇!

    
没过多久,这百年一遇大旱又转移到了南方,鄱阳湖干涸,洪湖成了牧场,连向来被视为国家骄傲的三峡大坝也因此陷入了争论的漩涡。就在全国人民盯着电视屏幕,关注南方百年一遇大旱,为那些失去生活来源的渔民发愁的时候,百年一遇降水又涉水而来,大雨持续不停,城市一片沼泽,到武大游泳,到西湖看海,网友的这些冷幽默其实是对弱不经风雨的城市排水系统的讽刺。

    
不可否认,因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气候越来越反常,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作出反思。但是,动不动就抬出百年一遇来说事,则让人怀疑有点动机不纯。什么标准是百年一遇,得出百年一遇的依据又在哪里?

    
一年中遭遇好几个百年一遇,真不知道这是我们这代人的幸运还是不幸。天无情,人不能冷漠,地里的麦子都干成灰了,谁不焦心,刚盖好的新房被水冲,正伤心。这时候还大卖特卖百年一遇噱头,不是在火上浇油,推波助澜吗?

    
就像去年的千年极寒,全世界人民被折腾的还轻吗?要我说啊,都消停点吧。深刻反思一下灾害频发的原因,把预警工作做得更准确、更及时一些;好好检讨一下城市建设种地表,轻地下的老毛病,把我们的下水道建成百年工程,这些,远比天天吆喝着百年一遇真实得多,温暖得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5826-459368.html

上一篇:傻瓜才认为“三峡工程利弊现在难下结论”
下一篇:揭穿《中国商报》诬蔑中国水电的谣言
收藏 IP: 211.160.90.*| 热度|

2 尚松浩 vigorou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3: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