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sonne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ksonne 现在浙江大学医学院工作。

博文

M.D.与Ph.D.漩涡中的中国医学生

已有 27945 次阅读 2009-9-29 10:39 |个人分类:研究体会|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教育, 医学生, PhD


盛弘强 (2009-9-29)

 没有一个国家的医学教育像中国这么复杂,初中毕业后的选择有3年制的中专卫校,有的在此基础上增加1-2年,参加专科考试通过后就可以成为专科毕业;高中毕业后的选择有3年制的专科,5年制本科,6年制本科,7年制本硕连读,8年制本硕博连读,4+7=11年制的双博士班(MD & PhD)等等。一般的深造学习过程是:医学本科学习5年毕业后,考硕士研究生,培养年限是2-3年;之后考博士研究生,培养年限是3-4年;如果是硕博连读一般是5年。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建国后缺医少药的状况急需改变,军队的卫生员、农村的赤脚医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某种需求。你难以想象,正规的国家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的考试也是在10年前才开始,虽然姗姗来迟,但毕竟是一种进步。以往只要是医学院校毕业的学生,不用参加全国性的执业医师考试,实习结束后进入医院自然成为一名医生。(当然医院内部的继续教育、进修一直是存在的)。

 当前,执业(助理)医生总体数量有近380万(2008年执业医师人数2082258;助理医师人数1714670)(详细见卫生部网站信息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zwgkzt/ptjnj/year2009/t-2.htm),(但是分专科的很不平衡),应该规范全国范围内的医学培养体系,建议逐步取消医学中专、大专的培养;控制医生培养的数量,转而提高医生的质量(很明显,例如每年山东省毕业的医学本科生数量太多,就业压力巨大,继而形成医学考研大军)。可以提供配套政策,鼓励高学历的医学生到边远山区、海岛农村开展持续性医疗工作(可以减免这些学生大学期间贷款),保障这些基层的高学历医生的收入不低于全国城镇医生的平均收入等等。

 M.D. 是医学博士 (Doctor of Medicine) 的缩写;Ph.D. 是哲学(科学)博士 (Doctor of Philosophy) 的缩写。国内具有研究生院的医学院校目前一般将医学博士划分为科学学位(PhD)与专业学位(MD)(硕士研究生也是类似设置)。获得临床专业学位的博士硕士们或许今后的晋升会比本科毕业的医生快一些,但是并不意味着你的收入会比他们高很多。双博士班毕业的学生并不代表你的收入是他们的两倍。医生需要经验的积累,通过科班训练的高学历医生比卫生员、赤脚医生不同之处,他应该有科学规范内的自觉地再学习能力,总结提升能力,文献学习能力,会议交流能力,具有现代化的信息收集处理能力。而不是封闭式的传统经验的口口相传。那种白胡子老中医以及老军医的假象最能迷惑善良、但是缺少医学常识的老百姓。

 出国学习进修的医生很多,国外教授或者同行缺乏对中国医学教育体系的了解,只要你是医生(尽管是只是专科,本科学历),老外和你的交流(口头或者书信)中也会尊称为Dr.XXX。一些期刊在发表的时候也会要求注明 M.D.和/或 Ph.D.如果是中国的医生同时在国外念Ph.D.根据通行的做法,可以写M.D.& Ph.D.在国外的交流中也不妨默认这种身份(有的时候解释这一过程很麻烦)。但是,在和国内同行的交流中,就不要再秀M.D.& Ph.D.,不要真的把自己当成双博士了。

 我所了解的日本的M.D.指的是拥有执业医师执照的人。Ph.D.经过科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达到所在大学或研究机构的认可后获得博士学位(日本由于早年模仿德国的教育体系,许多方面比较类似)。美国的医生培养普遍是经过本科阶段学习后,继而进入医学院进行深造,所以年限相对比较长,总计至少有8年以上的时间。日本的临床医学一般是高中毕业后再学习6年;当然也可以其它专业本科过来读的。我当初一起在学的日本学生中有大学毕业后当了几年家庭主妇后过来读临床医学的,也有日本东京大学化学系毕业的学生再来学习临床医学的。而Ph.D.的学习是在获得医学学位以及医生执照后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如果今后想开展研究、教育以及管理工作,最好有Ph.D.的学位。一般的临床医生具有医师执照后,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深造,进修,参加专业性的学会交流就可以,不盲目追求Ph.D.学位。

 目前,国内由于历史的缘故、体制的限制,促使专科、本科甚至硕士毕业的学生(医生)继续攻读博士学位(M.D.或者Ph.D.),哪怕他们已经拥有执业医师执照。从目前演变来看,今后的职称晋升怕是没有博士学位不能晋升主任医师或者教授。

 我担任浙大竺可桢学院医学八年制巴德年班的班主任期间,告诉我们的同学争取拿竺院荣誉证书的追求很好,但是请不要忘了,今后病人找医生看病不是因为你是竺可桢学院的荣誉证书获得者,不是因为你是能歌善舞者,不是因为你是SCI论文高手而来慕名看病。如果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无可厚非。但是要明确成为好医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我会鼓励我的学生接触科研,了解科研的思路,掌握文献阅读信息提取;多看英文原版著作,获得英语能力提高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了解原创新思想;更鼓励我的学生要有良好的习惯,为今后成为医生、教师或者研究人员要有对应的心理准备和能力蓄积。如果我找我的大学同学看病,会考虑这个同学在大学时代是什么性格的人,大大咧咧丢三落四不讲究细节还是格外认真仔细的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3721-258582.html

上一篇:戈壁滩上开车的故事
下一篇:浙江大学2009年各学院(系)教授/研究员职务任职条件
收藏 IP: .*| 热度|

7 杨远帆 曹聪 唐小卿 任甫 zhj71626 pkuzeal liangqiang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8: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