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瑟琦智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dmresearch

博文

中国海外留学生从“海龟”到“海贝”的演变史

已有 3257 次阅读 2016-5-21 18:24 |个人分类:域外动态|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随着中国经济日渐成熟,经济发展进入稳步增长阶段,未来中国学生的流动模式与图景也将被赋予新的特点。毫无疑问,鉴于中国新增财富的规模和幅度,海外教育的需求将持续强劲。

据统计,2014-2015年全美有超过304040名中国籍在读学生,中国成为美国高校留学生的主要生源地。在过去的15年中,赴美留学共有三波“浪潮”。


第一波:海龟

1999 - 2006年,许多中国学生怀着钻研学术的雄心壮志出国读研。据统计,在2006年留学生群体中,读研学生占到了71%,而相比之下,本科生只占到15%

这一波归国的大多数学生都成为了企业金领或成功的企业家。他们接受过高等教育,享受更高的薪水与福利待遇。同时,对于接受过海外教育人才的紧缺也在中国成为了绝佳的职业发展机会。海归(“海龟”)就成为了这些早期海外归国人才的代名词。

第二波:海带

2007年之后,赴美留学学生人数急剧增长,尤其是本科阶段。留学生总数从2007年的81127人增长到2014年的304040人。

为何会出现如此惊人的增长?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在中国学生和家长身上最为强烈的动机就是逃避国内高考激烈的竞争压力。其次,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中产阶级家庭的经济收入,如今他们也可以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读书。最后,美国国内经济的衰退和入学率的下降引发了许多高校的危机感,它们希望招收这些能够全额支付学费的海外学生

然而,这些学生似乎并不像他们的前辈那样,为了自身的学术发展而选择留学,并为此做了充足的准备,仅仅是从一些代理机构或咨询中心购买相关的留学服务。他们努力把大学校园和面临的文化挑战整合起来,但是许多美国高校并不能或不愿意配套招生方面的投入,从而努力适应并扩大校园服务。

此外,学生之间竞争的加剧,移民限制,严峻的经济形势和缺乏文化适应性等问题,使得这些学生在回国之后或者在美国很难找到适合的职业发展道路。因此,他们被冠以一个新的称谓海带,表明了获取海外学位已经不再是找到好工作的保障。另外,他们之中也有些仍旧留在美国继续深造,希望改善自身的处境。

第三波:海贝

在今天,我们会发现许多家庭经济状况优渥的学生很早就开始为出国留学做准备,希望增加被顶尖私立高校录取的机会。据统计,2013年约有23500名中国学生在美国高中就读,占据国际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他们中大多数是来自中高收入家庭的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

这波学生与他们的前辈相比在美国生活的时间更长,有些为了接受教育会呆上十年之久。长期在美国生活,使得他们有着很强的文化适应性。然而,这也需要他们主动走出自身的舒适区来从事跨文化的学习与交流,培养全球化思维。

(编译: Jeremy,里瑟琦智库研究助理。来源:https://www.linkedin.com/pulse/three-waves-chinese-students-since-1999-sea-turtles-weed-di-hu?trk=hp-feed-article-title-share)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3646-978829.html

上一篇:年轻大学快速成功的秘诀:把握机遇,直面挑战
下一篇:ESI数据库之化学学科——新增20所中国高校
收藏 IP: 180.159.87.*| 热度|

1 陈南晖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1: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