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瑟琦智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dmresearch

博文

【规划参考】我国重点高校与地方高校本科生源及质量研究概览

已有 2676 次阅读 2021-6-18 09:57 |个人分类:规划参考|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根据研究表明,高质量的生源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要素。在国内外大学排名中,都将生源质量作为高校发展质量的关键指标,因此对于高校来说,提升本科生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在中国知网上检索了从2011-2021年发表在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上有关本科生源质量的所有文章,共计16篇。这些文章的主要研究内容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探究高校本科生源质量的影响因素,其中讨论政策对生源质量的影响具有时效性与现实意义,包括双一流、新高考改革、985工程、医学院合并等;二是探究高校在招生阶段对优质生源的选拔路径,通过辨析国内外招生模式、过程与机制探究优化高校生源质量的策略。近年来我国学者对高校生源质量的研究主要采取定量研究的方法,主要包含了基于时间序列的政策成效评价模型、聚类或回归模型评价影响因素以及建立模型对生源质量进行评价分析。

1.国家重点政策对重点高校生源质量影响显著。

近十年来,“985工程”“211工程”“双一流”建设作为国家战略,深深影响了高校建设与发展格局,也因此成为学生、家长的学校选择依据,在本文所搜集的16篇文章中有7篇深入探讨了国家政策对高校生源质量的影响情况。栗晓红基于1998—2011年高校生源质量排名数据,运用中断式时间序列准实验方法中的单组时间序列实验法和多组时间序列实验法,分析了“985工程”对高校生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85工程”政策下,受此政策支持的高校从中受益,生源质量得以保障;而一些生源质量排名原本不相上下的高校因为“985工程”而扩大了排名差距。[1]哈巍等学者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事件研究估计等因果推断方法,研究发现,“985工程”能显著拉大入选校与未入选校的录取平均分以及录取最低分的差距。[2]以上学者证实“985工程”政策对生源质量影响显著,并且进一步扩大了与非“985工程”高校生源质量的差距,重塑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格局。王金龙、马莉萍、郑钰莹等学者在研究中证实“双一流”政策对本科生源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原本拥有较好生源的高校在落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后生源质量也受到了影响,并且“一流大学”相较于“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拥有获得优质生源的优势。王金龙等学者运用中断式时间序列准实验方法中的单组时间序列实验法分析了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2016—2020年高校生源质量,研究发现:“双一流”建设高校生源质量差异较大,但区间分布相对比较稳定,进入“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生源质量保持优势地位或者获得了提升,但是未进入的高校生源质量呈下降趋势。[3] 马莉萍等学者基于2014—2020年"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浙江的录取数据,采用多种策略保证改革前后文理科位次的可比性,并建立中断时间序列模型后发现:新高考改革更加满足了学生对“好学校”的需求,在“一流学科”与“一流大学”的权衡中学生更倾向于“一流大学”。[4] 郑钰莹等学者提出了灰色聚类的本科生生源质量评价模型,研究表明:高校生源质量及招生模式改革面对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和“双一流”建设目标带来的新挑战和新机遇,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创建一流本科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关键。[5]此外,高校合并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康乐等学者研究证实医学院校的合并能够显著提高医学生源质量(仅观测学生录取成绩),医学院合并不仅有利于自身发展,也促进了综合性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6]可以说政策支持下的中国顶尖综合性大学在高校生源质量上具有绝对优势。

2.地方高校区域生源模型优化招生策略。

相对于“985工程”“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招生优势,地方高校数量众多、同质化程度较高,想要获得相对优质的本科生源,需要在宣传方案、招生专业、招生机房投放等招生策略上进行合理规划。因此,曹茂永、郑钰莹、刘付程等学者根据生源所属地区进行划分,探析不同区域内的生源总体质量与空间分布情况,分别提出了高校生源质量贡献度评价模型、基于因子分析的生源质量评价模型和基于生源核密度的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模型等具有统计意义的区域生源模型,对推广生源分区探索分析具有现实意义。曹茂永以高校实际招生数据为研究对象,从全国省级层面、省内地市级层面2个不同的维度,生源质量贡献度结果显示:省外考生报考的积极性, 在各地录取考生生源质量的高低, 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学科专业结构及办学特色、学校招生政策等因素密切相关;省内地区生源质量贡献度与经济、文化、人口和学校地理位置相关。[7] 郑钰莹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本科生生源质量评价模型,对本科生生源质量开展多角度的实证研究,该模型证实能够清楚地了解和掌握学校生源质量的历史情况和当前现状,并且能够准确地描述其未来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积极的现实意义。[8] 刘付程等学者以地方大学省内生源数据未基础,运用核密度估计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其生源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可视化表达和热点识别,并开展生源分区,以此为根据可以解决高校生源基地建设和招生宣传策略制定的问题。[9]

3.高校生源选拔路径优化的多重策略。

虽然国内学者对高校生源质量的研究多是基于实际生源数据的分析,但是探讨比较国际与国内生源选拔路径同样具有现实意义与可借鉴性。翁灵丽等学者对浙江省新高考改革现有成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高校按专业和按专业类招生各有特色,各有利弊;选考科目分布整体较为合理,专业特性显著的专业选考科目匹配度较高;“三位一体”专业选考科目匹配度高,生源质量有所提高,并对招生模式、招生专业、专业选考匹配度、专业内涵建设、宣传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优化策略。[10]季青春通过政策文本分析比较了韩国、日本、美国和英国的高校生源选拔方式,从而提出了专业计划科学设置、招生宣传常态推进、推进学校与考生线上线下互动模式等优化策略。[11]该学者基于PEST分析法针对地方高校生源选拔与评价的研究结果显示,地方高校需要明确自身定位,把握人才培养特色,建立分工明确的招生宣传工作体制,实施精准的招生宣传策略,加强高校与中学的衔接与合作。[12]周辉从协同创新视角下提出培养全面发展并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生源选拔目标与人才培养策略,研究强调“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第三个重大战略工程,高校应结合发展需要和实际条件对生源选拔进行改革。[13] 史秋衡等学者使用国家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的数据分析不同类型高校生源质量的公平性和适切性,结果发现:“985”院校和“211”院校更加注重以高考成绩为表征的学生能力,因此需要在能力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弱势群体;各类院校均应结合学校定位和生源质量的特征对学生生涯发展提供恰当的全过程指导。[14]此外,任初明[15]、罗良针[16]等学者从高校生源竞争力和生源质量规律两个不同的研究角度都证实了高校生源质量与高校综合实力、区域位置强烈相关,这些研究结果启示高校在优化生源选拔路径时需要客观分析生源生态位,理性确定招生范围,明确自身定位与办学特色,增强综合实力和生源竞争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3646-1291656.html

上一篇:【关注高考】高考竞争何时可以降温?
下一篇:【智库数据】国内高校2021上半年在NSC三大刊的整体表现
收藏 IP: 51.81.245.*| 热度|

1 郁志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6: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